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江苏:让农民种出专家田

  • 发布时间:2014-12-17 07:31:4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李文博

  一个新品种、一项新技术、一种新模式,如果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那它只算是飘在云端,跟老百姓没有多大关系;只有接了地气,获得老百姓的认可,才是一种成功。怎样使科技成为老百姓的致富“拐杖”,让农民种出专家田,江苏6年的探索给出了一份答卷。

  政府出钱买技术

  2009年,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刘广勤踌躇满志来到新沂市,要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应用到这片广袤的桃林。

  然而,当踏上这片土地,他才发现自己想的太简单了。别说这里对先进技术了解的滞后,就是已经在全省推行多时的滴灌技术都未曾听说过,这里本就是山区岗地,砂砾土、缺水现象较普遍,当地百姓还漫灌式浇水,无疑雪上加霜。

  在张家港市塘桥镇牛桥村搞蔬菜大棚的于建军面临同样的问题。于建军租种了300亩地,自己又不会种,只好当上了“甩手掌柜”,把地交给了几个技术员,一般问题还能凑合,可遇到罕见棘手的问题,这些技术员照样头脑发慌,不停地在网上搜寻解决方案。虽然想找专家给帮忙诊断,可不知道该找谁、他是不是可信,又怕增加成本,最后便不了了之了。

  “给钱,不如给服务,更多的专家教授走进田头,开展技术指导,才是给我们最好的帮助。”于建军感叹。

  为了解决上面的技术传不下来,下面的问题走不出去的困境,满足老百姓心头的呼声,江苏省在2009年推出了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组织涉农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与农业县(市、区)挂钩对接,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让专家学者走到老百姓身边。

  据统计,仅2013年江苏就出资2450万元,组织全省36家涉农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与48个县(市、区)挂钩对接,将遴选出最具推广价值及增收潜力的农业科技成果,与县域主导产业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在“一校(院、所)一县”基础上,根据对接县农业产业发展需要,跨区域、跨单位、跨学科开展联合攻关。

  有了技术员收入翻番

  谈起自己的桃子,新沂市港头镇桃农晁永成笑得合不拢嘴。今年桃子一公斤卖到15元,而12个的精品箱更是每个卖到150元,亩均效益1万元。

  “别看现在日子这么美,6年前我们还在发愁还要不要继续种桃子。”晁永成说。

  在6年前,新沂市的桃子还鲜有人问津,桃园里的品种单一,清一色的中国“沙红”,过来采购的客商更是寥寥。

  现在,新沂桃有了180度的逆转。“客商要想买到我的桃子,先得跟我搞好关系,请我吃顿饭。”晁永成无不自豪地说。

  这其中的转变与刘广勤的到来密不可分。刘广勤通过对当地土质、水体的研究分析,将“霞脆”“霞晖8号”和“春美”等品种引了过来,还示范推广微喷灌溉、全园套袋、长枝修剪、高光效树形等栽培新技术。通过品种改良,新沂桃果供应期由原来的10~20天延长到4个月,提升了市场空间。

  刘广勤不仅给桃农提供专业技术指导,还积极为优质桃打品牌、找销路,现在他又把目光瞄上了互联网,计划打造一个更广阔的产销平台。

  同样,在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指导下,建湖县颜单镇三虹村走上了有机稻种植道路。有机稻米生产完全采用生物、生态栽培技术,明确标准,每10亩田安装一盏杀虫灯,每亩稻田养10只鸭吃虫除草,拒绝任何化学投入品的使用。

  有机稻种植的亩效益4500元,严标准高效益的三虹有机稻米逐步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来自各条战线的农业专家教授,集体出谋划策,为农民致富寻找新点子新路径。据统计,2013年36家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共选派了副高以上职称的驻村(企)专家287人(科技人员及师生团队人数逾400人),年均驻村蹲点105天以上,县均开展农民培训及入户指导40多场次。

  “最后一公里”这样走完

  科技入了户,农民才能富。而一项科研能不能入户成了衡量成果的一个标准。

  在6年的挂县强农富民实践中,各挂县单位与对接县(市、区)不断磨合,共同完善县镇村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针对县域主导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开展科技攻关,加强项目策划,大力引进新优品种,推广先进技术,应用新型肥药,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比例达70%以上。

  科技人员数量有限,农民需求量大面广,只有让更多的能手、大户掌握了技术,成果转化才能更便捷,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也以此作为目标之一。目前,已在每个对接县创建1个科技示范基地、5个“一村一品”特色村,累计建成245个“五统一”的“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站”,培育科技示范户3.2万多户,平均为每个村培养5名村级农技员和5个特色产业示范带头人,建成农业科技示范镇75个,科技示范村310个,对接村“三新”入户率和到位率97%以上,有力地提升了对接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了对接县特色主导产业向高产优质、生态安全、集约高效方向转型提档。

  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钱春桃早已成为了于建军的好搭档,“我们一个星期至少要见两次,不然我会特别想他的。”于建军说。

  “虽然冲锋在前的是一两个专家,但我们整个院的师资团队都是他们的后援。”南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巍说。

  挂县强农科技入户走过了6个年头,其间,苏姜猪通过农业部新品种审定;蛋鸡新品种“苏禽绿壳蛋鸡”也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填补了江苏省蛋鸡育种的空白。如东县蚕桑站与省蚕种所协作攻关,在全国率先探索应用“物联网”养蚕技术应用,成功帮助蚕农实现全年“工厂化”养蚕梦想……

  这一个个转变都来自于院校与地方、科技与产业、专家与农户三个对接的实现,更多的技术进入到农户,就会有更多的真金白银淌进老百姓的口袋。

  江苏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开创了省级区域农科教“大联合大推广大协作”先河,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财政资金专项扶持,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科教资源向农业产业配置,“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有了新发展,创出了一种农科教单位面向基层合作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的创新模式,走出了“产业发展上水平、农民增收得实惠、科教能力获提升”的一举多赢新路子。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