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发展传统村落不等于承包给开发者搞旅游

  • 发布时间:2014-12-17 06:29:40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专家认为,不愿“戴帽”背后的经济逻辑看似合理,但眼光并不长远昨日,本报推出《不愿“戴帽”背后的经济逻辑》报道,聚焦了部分古村落(社区)出于经济考量,宁愿拆掉或“自生自灭”,而不愿申报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借财政补贴加强村落保护的现状。

  这种情况,在四川是否普遍?在传统村落不断消失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其主动进入“保护名单”、留住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组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李华东,住建部传统民居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南交大教授季富政。

  □本报记者 熊筱伟

  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破坏性开发才能得到遏制

  记者: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有效保护传统村落的唯一途径?

  李华东:国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其实很早就开始了。但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没有专门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立法。打个比方,如果一个村落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但出于经济发展需要,想拆了旧房建国际度假村、建别墅区,我们很难阻止。而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后,就要按相关规划进行建设,这种破坏性开发才能得到遏制。

  记者:对于有重大价值的村落,为何仍采取自愿申请,而不直接将其纳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范畴?

  季富政:这和传统村落涉及面太宽有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执行还需各村、各镇具体操作。如果自身没有意愿,完全可能嘴上答应说“没问题”,实际上却放任不管——在过去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中,就出现过这一情况。

  李华东:传统村落保护,最终将纳入法制轨道。未来在修订文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时,有望将参照历史文化名镇规定,对确有重大价值的村落,可以经专家推荐、审定后,直接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而不由地方自愿申报来决定。

  禁锢传统村落经济发展的其实是狭隘的思维定势

  记者:在昨日报道的两河、钟街社区看来,申请中国传统村落,经济上并不划算。这种想法,是否在四川传统村落中广泛存在?

  季富政:就我所知,大量四川村落,对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并不积极。其中首要问题就是,回报从哪儿来?一旦给不出满意答案,加上申报又是自觉自愿行为,这种不积极也就很正常。

  就像你提到的两个地方,代表了两类对旅游业不感兴趣的典型村落:钟街社区解放前就比较富庶,它的产业选择很多,“看不上”旅游业;两河社区又相对偏远,“够不着”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记者:中国传统村落头衔,似乎成了“发展旅游业”的同义词。不发展旅游,就意味着传统村落没法发展?

  李华东:保护传统村落的目的,还是为了发展。只是这种发展,不能够急功近利。今年,参与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部局增加到7个,多了农业部、旅游局等,正说明了传统村落发展,应该有农业、旅游等多种途径和模式。

  国内很多地方一提起发展传统村落,就简单等同于承包给开发者搞旅游。传统村落大量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基础设施、区位条件较差,又缺乏宣传资金。只有资深驴友或学者,才会有兴趣前往。如今,能通过旅游业带动经济效益的村落,不会特别多。中国传统村落这顶“帽子”本身,并不会禁锢村落的经济发展。只有狭隘的思维定势,才会影响发展。

  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可有多种产业形式和投资模式

  记者:如何提高传统村落的申报积极性?

  李华东:从根本上说,保护传统村落,是要重建乡村文化、实现文化复兴,是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来考虑的文化事业,而非经济事业。积极性提高,有赖于认识的提升。

  当然,也要考虑到现阶段现实情况——单单提责任,地方政府和居民会觉得“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更需要的是经济发展与生活改善。

  实现这一目标,也有很多途径。依托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和资源,可以有多种产业形式:像日本传统村落种植有机水稻、用特产竹子制作高档茶具;国内也有安徽大别山区村落生产六安瓜片、湖南安化的传统村落产茶等,都是利用好独特资源,获得不错经济效益的案例。

  这需要政府实事求是地探索本村发展途径,而不是简单模仿,一味打造“北方丽江”、“南方平遥”。地方政府可将眼光放长远,在保护前提下鼓励各种发展方式,包括让社会资金进入、宅基地流转等,给予政策、资金扶持。

  季富政:传统村落发展旅游,投资较高、回报期较长。在保护前提下,可以尝试由上级政府投资中国传统村落的前期基础设施、古建筑修葺等工作;后期政府成立企业,实行市场化管理运作,回收投资——产业能发展起来,当地自然愿意参与。事实上,成都这方面已经有了相对成功的经验,完全可以借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