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期待更多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 发布时间:2014-12-16 04:32:3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郝凌峰

  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的组织形式,已经成为农民抱团发展的有力支撑。尤其是许多粮食合作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于种植成本高、青壮劳力进城务工等因素造成的闲置土地或利用率不高等诸多问题。然而随着规模的日益扩大,粮食合作社也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

  规模较大粮食合作社

  经营喜中有忧

  近年来,在中央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河北省徐水县忠惠农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从一开始的10个社员、42亩土地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社员、近3万亩土地,辐射4个县,产业延伸到农业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农资销售、畜牧养殖、农资网络等多元化的农业龙头企业。然而,快速的发展势头并没有让合作社理事长马海涛感到太多喜悦,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让他感到了压力。

  马海涛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主要以小农种植为主,大部分农民是在用传统经验种地,而很多的农业书籍、专家甚至农业部门都热衷于经济作物的研究和推广,对大规模大田粮食种植关注不够。因此,如何科学化、集约化、机械化种植小麦、玉米、谷子这些最普通作物,他们只能尝试着用自己对现代农业的理解来操作,缺乏更多的理论指导。

  资金压力日益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2012年,他们经营42亩土地的时候,只需要7万元;而在达到2万亩地并试图拓展上下游产业的时候,需要资金4000万元,这个压力单纯靠合作社自身的确难以化解。

  此外,随着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储、加、销链条也显得明显滞后。“对于像我们这样拥有几万亩土地的种植单位,粮食的储藏是一个大事,没有储藏场地,就面临着被买家压价的难题。”说起这些,马海涛是一脸的无奈。

  充分依靠市场力量解决面临问题

  对合作社遇到的问题,马海涛并没有单纯地抱怨,而是积极在想办法。就拿储藏为例,为了提高盈余,他们租用粮食储藏单位的场地和库房,虽然每吨要付出30~40元的租金,但也多少解决了一些问题,至少提高了3%的利润。

  同样是粮食储藏问题,南和县守信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守信更有话语权。

  不到40岁的李守信在当地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多年来一直对粮食生产情有独钟,当然也曾因粮食储藏吃过苦头赔过钱。2013年初,在取得了社员的支持后,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100万,社员股金300万元,加上当地农行、建行的贷款共计600万元在北庄村头修建仓库。当年6月,4000平方米的仓库建成投入使用。今年6月又有2000平方米的仓库投入使用,总仓容达到了6000平方米,目前总储粮数可达1500万公斤。

  “仓库建成后,不仅解决了自己和社员的粮食储藏问题,产生的收益也是多重的。”李守信为人憨厚,可谈起生意经来却很有一套,他给记者算起了收入账:“对外代储粮食每吨收40元保管费,给一些相关企业代收粮食每吨收50元代购费,再加上存储期间粮食价格上涨的差价,这几项加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基层职能部门扶持力度亟待加强

  从国家政策层面,对合作社发展的支持力度日益加大,这是合作社理事长们共同的看法,只是在具体落实上缺乏更快速有效的细则。一位基层国土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像建晒场和仓库需要占地,虽然国家有政策允许,但在具体实施时有一定困难。

  “合作社的规模到一定程度,会面临一个瓶颈,这时如果资金和基础设施跟不上,风险就变得不可控。”永年县华翔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郝科向说。

  郝科向告诉记者,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农业、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从30亩地起步,到现在流转了近3000亩,示范带动了周边2万余户群众13万亩耕地,并多次承担县级安排工作的粮食高产示范田建设。也正因如此,晾晒储藏、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资金问题开始成为了制约发展的瓶颈。

  多年来一直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河北省委党校张宏升教授认为,就目前来讲,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建议,要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完善从省市到县乡村的公益性服务体系,搞好综合、协调、示范、组织、指导工作,对农民合作社提供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产品销售加工等全程服务,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合作社必要的指导和扶持,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