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让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动”起来

  • 发布时间:2014-12-15 22:29:30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吴力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日,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邱丽新在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时表示,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加快进行动态管理。

  研究人士表示,退出机制是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表明国家正在加强对开发区的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不过,要达到预期效果,更重要的是后期制度设计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

  打破“保险箱”

  “应该对他们有一个退出机制。”12月10日,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邱丽新在中国政府网接受访谈时表示,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加快进行动态管理。

  实际上,在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明确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定位,将采取探索动态管理的举措,进一步强化约束和倒逼机制,细化监督评估工作

  从1984年9月25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目前全国的开发区总数是218家。邱丽新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根据当时已有的215家开发区来统计,GDP占全国的13.4%,第二产业占到全国的22.6%,财政收入占到全国的10.2%,税收收入占到10%,进出口占到全国20%的水平,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是,走过“而立之年”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经历一系列“中年危机”。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罗松山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存在两大最为明显的问题:一是数量膨胀过快,庞大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加上有力的顶层设计和监管,带来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二是发展方式粗放,包括土地利用、招商项目的标准、优惠政策等,粗放的发展方式已经付出了沉重代价。

  “建立动态管理,才能保住经开区的金字招牌。”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表示,随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越批越多,降低的不仅是含金量,更会降低开发区的创新能力等,导致规模效益递减,打破“保险箱”才能激活市场创新活力。

  需要什么样的进退

  “不进则退,动态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了对开发区的事中事后监管。”白明表示,此举意义甚大:一是可以让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光环”惠及更多省级开发区,政策效益大;二是不仅鼓励开发区同自己比,而且跟其他开发区比,同时考虑自身独特定位,可以引导开发区避免恶性竞争,建立了开发区自我激励机制,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

  实际上,动态管理是双向的,既有正面激励也有负面处罚,正面激励即为升级,负面处罚则包括警告、通报、限期整改、退出等。不过,什么样的开发区将会面临退出?什么样的开发区可以升级?

  “逐步做到既有升级也有退出的动态管理。”《意见》指出,经济综合实力强、产业特色明显、发展质量高等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可以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对于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低、环保不达标、发展长期滞后的国家级经开区,将予以警告、通报、限期整改、退出等处罚。

  邱丽新表示,国家级开发区如果在未来发展中长期滞后或者出现重大环保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将会面临退出;对一些做得好的省级开发区,有条件的,特别是发展水平比较高、特色明显、已经达到国家级开发区水平的要升级。

  动态管理制度的成败关键在于制度设计。白明表示,动态管理只是一个理念,后续的制度设计中需要更加科学,比如既要考虑产出,也要考虑投入;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环保、社会等综合效益;既要考虑总体效益,也要考虑区位等独特因素。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仅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并不足以实现必要的激励,还需要出台其他的针对性措施,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