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省”有什么?缺什么?
- 发布时间:2014-12-15 01:31:08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经历了复杂省内外环境的严峻考验,山东坚持科技创新实现集约增长,经济“稳中有升”已成定局。当科技创新被历史性地推到舞台中央,山东创新力的厚度备受瞩目。
2014年底,一本由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主编的《山东省创新地图》一经发布,立即引起外界关注。这是山东省首次以地图的方式,以时间的纵轴和空间的横轴,对比展示山东在国内“创新军团”的位置和该省十七地市的创新力,它既显示出支持山东发展的创新推力,又展示出渴望“登顶”的创新大省还需要的“火候”。
比拼“创新力”,山东有什么?缺什么?
创新投入哪家强?
投入一定带动产出?不一定,但它却意味着:投入不是万能的,没有投入是万万不能的。
“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需要持续积累的过程。研发投入属于知识投资,技术突破不同于基础设施建设,指望钱投下去很快就能见到成效,那是不切实际的。目前大热的一些新兴技术和产业‘火种’早在几十年前就种下了。”这是本报在2013年1月22日科技时评《如何看待中国的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一句话。
对山东来说,好消息是2012年,该省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20.3亿元,占全国总量的9.91%,居全国第四位。不利消息是其与该省当年居于“5万亿俱乐部”前三甲的位置并不匹配。
山东省辖十七地市,2011年—2012年,烟台、临沂、德州、菏泽四市R&D经费支出增长速度较快,增长速度均在30%以上,此外,东营、潍坊、日照等10个市涨幅在15%以上。
一年来,多数市R&D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正是山东省和各市政府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得到落实的体现。
得人才者得天下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由人发明,只有被人在生产中加以运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012年,山东省拥有R&D人员全时当量为25.4万人年,居全国第四位,占全国总量的7.82%,与2011年相比,增长了11.11%,但低于全国同期12.62%的平均增长水平。
广东和江苏加速吸引创新人才。2012年,广东R&D人员全时当量数仍居全国首位,高达49.23万人年,江苏省也突破40万人年,居第二位,这两个省的创新人力资源均取得较大幅度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9.84%和17.26%。山东省与两省的差距进一步扩大,2011年山东省R&D人员全时当量数分别相当于两省的55.65%和66.70%,2012年这一比重分别降至51.59%和63.20%。浙江省以27.81万人年居全国第三位,但增长速度低于山东省。
青岛、济南两市科技人力资源丰富,R&D人员全时当量合计占全省总量近三分之一,部分市R&D人员全时当量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需引起当地政府重视。
创新人才是创新型省份的建设中关键的一环,在日趋白热化的人才竞争中,山东省有必要采取进一步措施扭转局面,占取主动。
成果产出看专利
山东几乎每年都是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的“大户”,但有效发明专利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都与“大户”身份不匹配。
每年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几乎都是成果大省山东的“风光时刻”。相对于“顶天”的国家奖励,更能代表创新力的发明专利数量却不容乐观。
2012年,山东省有效发明专利(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数量居全国第六位,但与排在前面的粤、京、苏、沪、浙五个省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每万R&D人员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与上年相比有较大提高,但仍居全国第21位。济南、青岛创新成果总量居全省前两位,远高于其他各市,双核态式发展均衡。其他大多市创新成果情况不容乐观,创新成果稳定增长态势尚未形成。
山东省拥有的创新经费和人才规模均居全国第四位,相比之下创新成果产出应有更进一步的表现。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创新经费的使用效率,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逐步缩小与先进省市的差距,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既要企业主体,又要产学研聚力
大企业的连年“大手笔”投入,推高了山东省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其中掩盖了中小企业的研发乏力。
企业是创新投入的主体。在以“大象经济”著称的山东省,大型企业动辄几亿、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的研发投入推高了该省的R&D经费总量。
2012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额为905.60亿元,居全国第三位。2012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0.77%,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第十一位,与上年相比下降了两个位次。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偏重,科技型中小企业偏少的现实阻碍了对创新投入的渴望。
创新人才不断向企业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占全社会总量的80%以上。从发明专利的拥有量来看,企业占主导地位,研发机构和高校发明专利拥有数占全社会总量的比例远低于企业。除济南、青岛外,多数市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等院校R&D经费偏少,难以发挥知识创新源头作用。
政府支持创新不但要舍得花钱,更要“聪明的”花钱
几家欢乐几家愁,在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方面,有的市增速连年提高,有的停滞不前;而政府支持仍以直接经费为主,建立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任重道远。
2012年,青岛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十七市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总额的13.8%,高居全省首位,其次是烟台(10.5%)、潍坊(10.1%)、济南(8.1%),四市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十七市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总额的43%。山东省17市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在山东省层面上,山东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长滞后于地方财政支出增长。2012年,山东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额为124.98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了15.06%,同期山东省地方财政支出额增长了18.04%,地方财政科技支出额低于地方财政支出额的增长速度,导致山东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从上年的2.17%降到2.12%。与苏、粤、浙等科技发达省份相比,山东省在地方财政支出额增长速度更高,地方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却没有相应跟上。
从政府支持企业创新活动看,直接的经费支持已不符合发展方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融资相补充的创新投入体系任重而道远。
(本文主体内容来自《山东省创新地图》,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编。)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