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专家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年财政政策可更积极

  • 发布时间:2014-12-12 07:02:0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会议用这么大篇幅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经济新常态,是因为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新时期,必须要统一大家的认识,转变观念。只有深刻认识新常态,才能适应新常态。只有思想和行动统一,才能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认为。

  “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社会各界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这次会议对新常态进行深入分析,就是要统一大家的认识。”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也这么认为,“目前我国经济体量已经很庞大,维持中高速增长能保证就业,因此调控空间比较大。我国经济有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这正是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好时机。”

  “我国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目前,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总的来看,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孙立坚对此非常认同。

  亮点 积极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

  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2015年,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将是连续第五年实施。虽然政策名称不变,但在经济新常态下,实际内容和实施的重点将会有所变化。”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就是这对“老搭档”的新内涵。

  高培勇认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基调是扩张性的,财政赤字将有所增加,在这方面我们具备较大的空间。按明年经济增长7%来计算,赤字率不超过3%,2015年赤字空间在1.9万亿左右。2014年财政赤字安排是1.35万亿元,因此明年的财政政策可以更“积极”一些。

  “不过,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正明显递减。”高培勇强调,明年无论是加大投资还是推进结构调整,都应把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

  孙立坚也认为,在财政支出方面,应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通过民生改善提振消费。同时,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减税力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影子银行、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等领域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去杠杆、防风险是一项中长期任务。因此货币政策需要平衡好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控制风险之间的关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所谓松紧适度,就是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保持灵活性,该紧的时候适度收紧,经济运行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可以在稳健的基调下适度向松的方向微调。”

  高培勇表示,目前就业相对良好,物价基本稳定。货币政策实施的重点,可以更多地放在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环境以及防范金融风险和重大改革推进上。

  亮点 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会议明确提出‘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这个目标与新常态定位是一致的,要完成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要有以创新、技术、质量为内涵的新增长点来代替过去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这种经济增长点的形成要通过制度改革放松管制,拓展市场空间,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同时还要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积极提供公共服务,在一些核心技术和核心产业领域实施赶超战略。”

  “随着我国技术发展从‘跟跑’到‘领跑’,靠政府来挖掘和培育新兴产业的路子越来越走不通。”孙立坚认为,“在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的过程中,要确保政府‘不越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不过,政府也得‘不缺位’,必须要加快转变职能,在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上更有作为。”

  培育新增长点’不仅是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我国全面摆脱‘三期叠加’风险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将它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政策的核心,可以使明年经济工作定位更明确。”刘元春表示。

  亮点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可以缩小东中西部的区域差距,而且可以减少能源资源从西部转移到东部的成本,也可以减少人员大量流动带来的社会成本。”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可以缩小北京、天津与河北周边地区发展的差距,并实现不同地区的产业和功能分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对化解我国过剩产能也有积极意义。此外,还可以使我国西部地区变身为开放前沿,非常有利于发展。”

  侯云春认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是我国培育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大手笔、大举措,是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战略支撑。成功实施这三大战略,将使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站上新高度,获得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形成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并主导的新的国际合作框架,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国际区域合作。同时,国际区域合作要依托国内区域合作。长江经济带横贯东中西,向东面向海洋,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向西通过亚欧大陆桥与中亚、欧洲相连接,通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南亚和印度洋相连接,有利于统筹东中西部,通过国内区域合作,推动国际区域合作,建成跨越亚欧,连接三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肖金成表示。

  亮点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在全球经济陷入后金融危机的低迷之际,利用结构性改革走出困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谁能够在未来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取得先机取决于各国结构性改革是否彻底、是否更符合经济发展趋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刘元春说。

  “当前,我国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尤其是在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要推出具体有力的改革举措,并加强政策落实。”郑新立认为。

  “要尽可能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决策权。在投资方面,要尽快推进负面清单措施,‘法无禁止皆可为’。此外,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给予民营企业在一些公共服务行业的特许经营权,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提供一些公共服务。这对打破行业垄断、稳定经济增长、提高增长效益、保障民生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郑新立说。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放开民营银行准入,意义也十分重大。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股市、债市等直接融资渠道;同时放开民营银行的准入、打破银行业垄断,可以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完善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放开民营银行准入,已经具备了条件。”郑新立说。

  “打破传统利益结构,重构发展的激励体系,全面纠正我们在建设市场经济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扭曲,这次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很大。”刘元春说。

  亮点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今年以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一系列自贸区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在构建。

  “从内需和外需平衡方面看,时下内需比较疲弱,导致进口增速放缓。”连平说。

  在进口和出口平衡方面,当前我国经常项下的顺差占GDP的比重已回落至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4%以下。“数量上的平衡是一个结果,新常态下我们更要追求进出口质量。出口方面,我们要继续维持出口大国的地位,加速出口结构转型升级,从低端劳动力制造,向质量、技术、品牌升级,再创国际竞争新优势。进口方面,要进口更多的先进技术设备,促进国内经济转型,进口更多优质商品,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说。

  在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方面,“过去利用外资,主要着眼于保就业和增强出口竞争力。新常态下,吸引外资为的是外商带来的技术、管理、品牌、渠道、研发和服务等‘生产要素包’。我们对外投资,早期是为了出口,现在越来越多的是为获得技术、品牌和海外销售渠道。”隆国强说。

  连平认为:“如今资本双向流动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明年我国可能成为直接投资净输出国。随着QFII、RQFII、QDII的额度不断增加以及沪港通的实施,证券投资项下也将逐步呈现双向流动的格局。”

  “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连平认为,未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重点是采取各项举措推动内需增长,逐步缩小贸易顺差;稳步推进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开放和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促进我国国际收支走向更为合理和健康的平衡。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