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病毒,从衣服开始
- 发布时间:2014-12-12 01:31:17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战役还没有结束,禽流感病毒又在世界多地区现身。而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流感病毒、诺如病毒等也在我国登场。
日前,来自天津市疾控中心的消息显示,目前天津市主要流行的流感病毒是“甲3型”(甲3型流感属于季节性流感的一种,在症状上常表现为体温上升、全身酸痛、疲劳感明显等)。在我国广东、江苏等地有胃肠道发病病例被确诊为感染诺如病毒。虽然这些病毒对人类的威胁远不及埃博拉病毒,但其传染性也很强,容易让人感染。
要是身上的衣服能预防和抗击病毒,该有多好。那么是不是有这样功能的纺织品?若是真有,它们又会怎样帮助我们预防和抗击哪些病毒呢?
防病毒和抗病毒不是一个概念
由于雾霾天气的原因,口罩持续走俏,一些原用于医学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口罩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N95、N99等不同标准的口罩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记者发现,有的口罩的说明上标有防病毒等、抗病毒字样,这是不是真的呢?
“防护病毒感染和抗病毒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朱以萍说,“防护口罩采用的是物理拦截过滤的原理。即利用一定孔径的滤材将大于该孔径的微尘和气溶胶颗粒过滤拦截下来,从而避免附着于微尘和气溶胶颗粒上的病原微生物(如病毒和细菌等)或其他有害因子与人体接触进入呼吸道,来大大降低人被感染或受危害的风险。同时,被拦截过滤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因子依然附着于口罩滤材上,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因此,使用过的口罩需依据国家有关医疗废弃物处理的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而抗病毒的概念是利用病毒抑制剂达到杀死或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
新型纳米纤维面料可防微米级细菌病毒
对于肆虐的埃博拉病毒,这些口罩是否有效?专家介绍,口罩分不同的功能,市面上也有各种不同功能的口罩。依据国际和国家标准生产并通过严格检测的具有生物安全防护功能的口罩才能防护病毒感染,包括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的直径大约0.08微米,即80纳米。
11月初在武汉召开的第89届世界纺织大会上,大会主席、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教授王训该也介绍了他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
王教授表示,这是一种新型纳米纤维纺纱技术,可将纤维细化到100纳米以下,比90%的细菌和病毒都小,微米级细菌病毒统统可被阻隔,埃博拉病毒也不例外。
纺织品能抗病毒靠的是材料
纺织品防病毒是通过物理过滤,而抗病毒则靠的是材料。近几年,利用白云石、纳米银、绿茶提取物等制成抗病毒口罩的消息先后出现在媒体报道上。
其中,纳米材料的出镜率比较高。以纳米银为例,银可以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纳米技术制备的纳米银具有稳定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现有研究已证实,其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肝病毒和流感病毒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大连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还对纳米银抗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初步研究证实纳米银对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与纳米银破坏病毒粒子结构及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有关。
专家介绍,要使纺织品具有抗病毒的功能,还要对材料做一些处理。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具有抗病毒功能的材料做成纳米级的微细颗粒,然后与高聚物仿丝液共混,最后仿丝。另一种采用的是纳米整理法,在织物的后整理过程中将纳米材料添加到织物整理剂中或是以涂层方式复合,从而赋予织物抗病毒的功能。
抗病毒纺织品的相关研究人员曾表示,研究、开发抗病毒纺织品的意义在于削弱病毒的传播,减少突发性、流行性病毒的危害。
功能性纺织品步入抗病毒时代
目前,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抗病毒纺织品就是口罩了。但是市场的认可度并不高,许多消费者对是不是真的能抗病毒持怀疑的态度。
2014年8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抗病毒纺织品测试标准》,检测所用病毒有两种,一种是流感病毒;另一种是诺如病毒的替代品猫杯状病毒。
有媒体称此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功能性纺织品步入抗病毒时代。功能性纺织品通常是指超出常规纺织产品的保暖、遮盖和美化功能之外的具有其他特殊功能的纺织品,如常见的抗静电、免烫、防缩、防蛀、防水、防污、抗皱、抗起球等,还有阻燃、防紫外线、远红外、电磁屏蔽、抗菌消毒与防臭、防辐射、高吸湿等,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纺织品有的仅具有单一功能,也有的具有几种复合功能,使其成为多功能或复合功能纺织品。而抗病毒功能则是功能性纺织品发展的最新动向。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