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销售压库为主时代的终结?
- 发布时间:2014-12-12 00:33:14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方面豪华车厂商因“限制竞争”导致的“高价暴利”而遭遇反垄断大棒,另一方面豪华车经销商因有过度竞争之嫌的价格战而深陷亏损泥潭,这就是中国汽车市场之怪现状。发改委的汽车反垄断一阵风过后,轮到豪华车经销商(其中一些成员也在反垄断风暴中受罚)出来鸣冤叫屈了——宝马经销商联手向厂家索要60亿元返点,虽然这与此前的反垄断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事情经过无庸赘述,原因到底是什么?
老边:宝马经销商发难不是一个品牌的问题。两年前奔驰经销商因豪华车市场价格战亏损严重,也和厂家闹得一塌糊涂,新成立的北京奔驰销售公司整改了一年多才消停下来;历来很牛的奥迪经销商2012年以来亏损面也在扩大;另外,我刚听一位经销商集团老总说,如今就连捷豹路虎的经销商也开始亏损。所以,亏损已经是豪华车经销商的普遍问题,只是不同品牌经销商的亏损面和亏损程度有所不同。
小季: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老边:还是那句话,厂家向经销商“压库是万恶之首”。这其实是老问题,不同的是,以前,豪华车市场连年暴增,大家都追着市场跑,厂家玩了命地从总部那里争货源,经销商不择手段地从厂家那里争抢畅销车,拿到后就可以“躺着赚钱”,你就是压库,也能消化吸收;2012年以来,豪华车市场增速持续缩减,经销商销售已经跑过了市场需求的界限,而厂家还在后面拿鞭子抽打、压库,经销商不亏损才怪呢。市场变了,厂家片面追求市场份额的行为方式不变,这就是主要原因。
小季:您认为该怎么改?
老边:首先是要解决经销商的燃眉之急,别让他们的资金链断掉。我说过,厂家、总代理和经销商是一根绳上的蚂蚱,经销商倒霉了,就会在那里瞎扑腾,把厂家也拉下水,最终砸你的牌子,客户也跟着倒霉(参见《一辆进口车身上究竟能赚几道钱?》,《进口车“暴利”与“垄断”有多大关系?》)。上次是奔驰压库,把经销商逼急了,来一个消极怠工,在完成销量目标上不合作,使2012年奔驰在华销量增幅由上一年的35%锐减到1.5%,迫使奔驰全面调整销售策略和经销商关系。除了花钱补贴经销商亏损外,主要是减少压库,对外连销量目标也不公布,加上多款新车上市,结果还不错,经销商亏损面缩减,2013年销量回升,同比增长11.1%,今年1~10月又同比增长31%。
这次轮到宝马调整了。我听那位经销商集团老总说,旗下的宝马店可能要用半年时间来消化库存。与在销量谷底开始调整的奔驰不同,宝马目前的“名义销量”同比增幅很高,而其中的库存水分较大,所以,如果宝马下决心调整,给经销商足够的补偿,而且不再压库,按经销商的要求——“与经销商一起制定第二年的销售目标”,明年宝马在华销量增幅锐减甚至销量下滑,也就不奇怪了,这是调整必须付出的代价。
问题是,下次会不会轮到奥迪,还是这次将是压库为主时代的终结?
小季:那要看奥迪年底会不会压库。这些厂家也真是的,不压库就要死吗?也不看看这都什么时候了,市场都啥样了?
老边:豪华车品牌在中国的经营层应该明白过分压库的风险,但顶不住总部向中国市场压库,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那些远在万里之外的决策者们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状况,习惯于以为中国市场就是个饥不择食的黑洞,怎么也喂不饱,这有可能是因为中国的经营层对总部报喜不报忧,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宁愿相信本国汽车市场专家对中国市场的判断,虽然这些判断要么早就过时了,要么很离谱。比如,2012年底,中国市场豪华车价格战正打得一塌糊涂,一位德国专家还在媒体上给车企指点江山:应该把欧美市场上的过剩资源,向中国、印度等快速增长的汽车市场上转移。
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把中国市场看成是全球争霸战的主战场,期待过高。特别是德系三高,全球销量贴身肉搏。今年1~10月,宝马全球销量147.5万辆,奥迪144.5万辆,奔驰133.6万辆,第一和第二的差距只有3万辆,一个要保,一个要超,都有太强的紧迫感;而在其他主要市场都已饱和的情况下,貌似只有成长中的中国市场弹性最大,而且比重也的确最大,所以都有在这里孤注一掷、一决公母的冲动,结果有可能过分透支中国市场,遭到惩罚。
现在看来,奔驰明白了。最近在回答“在中国超越宝马指日可待”这个老问题时,戴姆勒大中华区董事长唐仕凯显得非常谨慎:“奔驰要想成为全球第一,当然我们需要在中国赶上我们的竞争对手,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够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但是考虑到全球市场,将来也会有这样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梅赛德斯-奔驰在尚未取得中国市场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就已经重回全球第一的位置。”
小季:记得您曾经说过,压库是万恶之首,但另一方面,没有压库,就没有降价,还有可能变成名声不佳的“饥饿营销”,车价就会回稳甚至提升。
老边:厂家要争夺市场份额,压库是必然的,只有很少几款有特殊优势的车型能够玩一把“饥饿营销”。关键是要改变以压库为主的销售策略,一方面想方设法提高销售和服务质量,搞好品牌建设,另一方面把握好供给和需求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压库要谨慎适度,千万别玩大发了。以前在压库的问题上,厂家说了算,经销商为了多拿货源,也有夸大需求的倾向;现在整体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已经是常态,在销量指标的相关问题上,厂家和经销商要学会商量着来,学会在新形势下共担风险、共同盈利。
小季:我们一直在说厂家的责任,其实经销商也有责任。比如宝马经销商为了从厂家那里拿到完成销量任务的返点,夸大、虚报实际销量,这一方面会造成厂家误判,进一步压库,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自己的资金压力,积重难返。据说,这次宝马中国一开始拒绝按经销商报上来的销量返点,就是因为发现其中水分太大。
老边:几年前奔驰经销商也干过类似的事情,销售公司要给几款车型降价补贴,经销商便夸大这类车型的库存,争取多拿补贴。这是都属于经销商的“机会行为”,防不胜防。
我认为,最根本的是经销商必须意识到,以往那种只要拿到车,就可以“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成熟的市场上,新车销售不赚钱甚至亏损,主要靠售后服务赚钱。中国车市已经趋向成熟,经销商的盈利模式也要改变,靠优质服务留住客户就是一切。
当然,对那些新进入的经销商来说,由于客户资源从零开始,靠售后服务赚钱勉为其难,所以现在有些新的4S店建成了,但经销商却不敢开业,因为一卖车就亏损,只能盼着车价企稳回升,再开始卖车,逐步积累客户资源,争取可持续盈利。这就要求厂家在经销商网络建设上特别谨慎,切忌网络扩张竞赛,以为有多大网络就有多大销量。
(作者为《国际商报·汽车周刊》主编)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