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平:“温室企业”环境发生变化 经济发展处于消化期
- 发布时间:2014-12-11 08:46:05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 ?2014年12月10日,新华财经“经济论坛”——股市e事厅举办第一期活动,本期主题为“经济新常态·股市新生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现场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经济虽然下行不多,但市场感觉困难十分突出”的原因。
黄益平指出,第一个原因是过去GDP一直“保8”,保8的结果就是很多企业只有GDP保住8%他们才能保持微利,GDP低于8%他们就活不下去了,这在国际市场体现比较明显。很多国际投资者觉得不太理解,他们国家经济2%、3%的增长,企业能活得很好,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到经济增长低于8%就不行了。
黄益平说,他发现“保8”的结果就是养了一批企业,只有GDP达到8%的时候他们才能生存,他将其称之为“温室企业”。“因为以前GDP从来没有低于8%过,所以在8%的时候他们是微利的,8%一下去就有一帮企业生存不下去,这是客观事实。”然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历史性的变化,原来没有发生过,现在尽管增长速度只是下滑0.5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但是对于一大批企业来说确实是根本性的环境变化。
第二个原因是过去4万亿的刺激政策有一些后遗症。“我们现在看到的是4万亿对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甚至世界经济增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它导致了很直接的结果,那就是在很多产业里面过剩产能大幅度的上升。有一个统计数据说,08年以前很多产业的平均过剩产能大概是25%,现在是35%,可以想像增长速度下来,很多企业确实觉得更难过了。大部分集中在投资这个行业,比如钢铁、氧化铝。”
第三个原因是跟我们经济发展阶段有关系,过去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很快成为了制造业大国、出口大国、全球的制造业中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做的这么成功是因为我们有低成本优势,有大量的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这个就要使得中国这个全球制造业中心很多都在低端。不排除这和当时的发展水平和比较优势是匹配的,但是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成本提高了,这就是经济发展本身的直接结果。
黄益平表示,十年前沿海地区很多民工1000块钱一个月,现在是5000块钱一个月留不住,经济学家有一个专门的词把它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在1978年的中国的人均GDP是200美元,现在人均GDP是7000美金,意味着过去做的很成功的企业现在都活不下去了,沿海地区尤其明显,因为沿海地区过去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是现在很多企业都觉得很困难,这意味着我们面临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产业要升级才能继续下去,这个问题现在看起来很困难,因为不转型就做不下去。过去做了很长时间,现在必须有新的产业,新的产品才能往下做。其实在30年前的时候,在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碰到的都是“中等收入陷阱”这样的问题,国内的劳动力从过剩变成短缺,成本大幅度上升,一大批的企业都搬到中国大陆。但是这些国家当时在国内也都是非常困难的,大家都在担忧下一步做什么。
黄益平进一步提出,我们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转折点,中国经济确实很困难,但这个困难一方面是过去的一些政策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了,我们又提出了升级的要求。如果能升上去就变成高收入经济,升不上去就陷在“中等收入陷阱”里面,我们现在面对的就是发展阶段的问题,加上消化以前的政策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