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经济体制改革进入落地攻坚期

  • 发布时间:2014-12-10 05:31:18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9日召开,将就今年经济形势进行分析,确定明年经济总基调。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经济增速期望几何?全面深化改革又将在哪些领域推进?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赵晓

  焦点 1

  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形势时,就提前为明年经济发展定下总基调,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记者获悉,早在2011年,“稳中求进”这一说法在当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并在2012、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均以“继续稳中求进”的提法延续了这一基调。

  “稳中求进”的前提是“稳”,那么,多高的增速目标才被认为是稳定的?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不少机构据此认为,全年经济增速预计在7.4%左右,2015年经济增速目标可能继续下调。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告诉记者,2012年以来,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告一段落,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均发生较大变化,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既不是依靠出口拉动的旧常态,也不是依靠投资拉动的非常态,而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减速换挡的进程还没有结束。而新常态的第一个内涵就是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明年经济增速有可能有所放缓,大概是7%左右。”

  根据中国银行的研究报告,2015年政府可能会下调经济增长目标至7%,但实际增长可能会在7.2%左右。此外,近期来自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申银万国、华融证券等中外机构发布的报告,不约而同地预计明年中国政府会将经济增长目标由7.5%左右下调至7%左右。

  而作为官方智库,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与跟踪课题组近日发布的《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报告也预计,2015年全年经济增长将可保持在7.0%以上,略低于今年的增长水平。

  焦点 2

  国企、金融、财税等领域改革可期许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出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提高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质量,抓好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落地。

  有不愿具名的人士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从2014年的准备期进入2015年的攻坚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召开的七次会议中审议的国企、财税、金融、社保、土地、司法等一系列改革方案,都有望在2015年得以逐步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领域改革方案目前大多处于审议和待批状态,相关细化政策有望在明年密集出台。而国家发改委上述报告也建议,深化土地、资源和金融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要素生产效率,挖掘增长潜力。

  其中,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如何推进财税体制更好地发挥调节分配、优化配置资源等功能,成为经济转型特别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关键。在6月份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三次会议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获得审议通过。

  “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路,一是新的预算法通过了,将来政府预算将实现滚动运算;二是‘营改增’将向房地产、建筑行业扩围,完成十二五规划中完成‘营改增’的任务目标;三是将树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方面的调整。”牛犁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就金融领域而言,赵锡军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要尽早完成,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须继续往前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方面,今年开放沪港通,明年有望再有新进展。“还有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存款保险制度、证券发行制度改革等等,都会在明年有具体成果出来。”

  此外,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望继续扩围。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工作重点。今年在水利、电网、油气等七大领域重点推进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明年仍将继续,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围至其他领域。

  焦点 3

  “一带一路”有望获得实质性进展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一表述引发业界无限遐想。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必须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其中就包括创新。”赵锡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自贸区战略是在更大范围内更广阔的的空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提高我国开放的层次,调配更多资源。

  对外经贸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宝成此前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最大受益者,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方法。中国作为一个主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将极大推动欧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对此,赵锡军表示认同。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将我国前期改革开放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向中西部拓展的长远战略,将我国国际市场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向周边的中东亚、中亚、东欧及南亚国家拓展。

  “一带一路”是中国工业化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

  龙金光

  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成为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的主题。9日,A股市场,“一带一路”及自贸区概念股开盘后集体向好,午后在大盘遭遇剧烈动荡、沪指全天重挫5.43%的情况下,14只海上丝路概念股平均跌幅仅为0.77%,而25只自贸区概念股跌幅亦只有2.85%,均比大盘指数坚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积极运筹对外关系、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从国家的战略层面看,自贸区目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应对全球贸易竞争,探索开放新路径;二是对内,以开放促改革,转变传统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当下,重点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称“一带一路”)这一重点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新战略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工业化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

  放眼全球经济合作的新趋势,2008年7月的多哈回合谈判,各方互不让步,最终导致谈判破裂。而在此际,美国主导的区域性自由贸易体系悄然兴起。

  对中国来说,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经贸格局,有必要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制订明晰的自贸区战略。需要通过加入谈判、建立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等方式进行积极应对。

  可以看到,中国正掀起新一轮、更加积极主动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一轮对外开放将沿着三条主线展开: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越来越多的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扩大自由贸易园区的试点;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其中,“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新战略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工业化走向成熟、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然选择。通过和60多个国家、40多亿人口建立广泛的沟通和协作机制,有助于中国获取外部资源,有助于中国商品、资本和适用性技术的输出,有助于拓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通路、通航和通商是“一带一路”战略发力点。根据劳动力成本和各国的自然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可以预期未来几年内,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有望依次转移到“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形成以中国为雁首、中东七国为雁翼、中亚为雁身和两翼的升级版雁阵模式。

  与此同时,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善于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