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经济杂谈]莫把“基准利率”当“政府定价”

  • 发布时间:2014-12-09 05:34:59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杨世智

  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由于此次降息“突然性”,加之受当前“理财热”的影响,人们对降息带来的政策红利充满预期,一些人和投资机构也开始搜集和制定相应的理财方案。但在这些方案中对国家政策和相关知识的理解,存在着一些误区。

  其中,把“基准利率”当银行实际执行利率是最大的误区。在笔者接触到的理财方案中,一些方案以此次央行下调后的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应付利息的变化,以存款基准利率一浮到顶的1.2倍计算存款收益的多少。这种计算方法,或许与一些银行实际执行利率相符,但并不能在所有银行通用。因为基准利率并不等于各银行实际执行的利率,仅仅是其决定利率高低的一个参照。

  基准,是指在测量时用作起始尺度的一个标准。基准利率,是在金融市场上供市场主体进行参照的一个标准,相关金融产品的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水平来确定。

  以银行贷款为例:随着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银行贷款利率已进入自主定价时代,各银行在确定贷款产品的利率时,都要通过一个风险定价模型进行计算。计算时,除了要参照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外,还要考虑融资者的信用等级、贷款种类或是用途、贷款期限等要素,最终的结果可能与基准利率持平,也可能高于或是低于基准利率。计算结果,银行称之为“基础利率”。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在办理客户的贷款申请时,一要参照所在银行的基础利率,二要看对方的议价能力,尤其是在服务优质大客户时更是如此。也就是说,银行和客户都是在做生意,双方可以“讨价还价”。

  一些优质客户特别是优质大客户,因为信用等级高、实力强、现金流很充沛,与银行“做生意”时讨价还价的能力就强,其贷款利率往往会比较低,个别实力强大的客户贷款利率有时甚至会低于基准利率;而为了留住这些优质客户的存款,银行也可能会将存款利率上浮到央行规定的最高点。一些贷款风险高的企业,其贷款的利率水平则相对较高。在办理贷款过程中,银行决策的最大依据就是客户身上存在的风险:风险高的客户,贷款利率就高;风险低的客户,贷款利率则低。这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也是我国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结果。也因为此,一些银行人员开展业务时才会抱怨说,以前都是别人求银行,现在却反过来了,成了银行求别人。当然,这里的“别人”是指那些优质客户。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基准利率已经不再拥有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定价的“身份”,现如今它更像是政府指导价。此次央行下调基准利率,从总体上讲会引导融资成本下降,但实际利率水平则是银行各有各的行情,个体融资者还需要仔细考察,货比三家,哪家划算就和哪家“做生意”。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