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求恩”在非洲
- 发布时间:2014-12-07 01:30:51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谢 宏
埃博拉病情肆虐非洲,中国援非工作怎样?医护人员在疫区如何保护自己?面对疫情,我国该如何理性应对?
“我们应该科学理性地对待埃博拉疫情,积累防控疫情的经验。同时,面对突发疫情,人们过度恐慌或漠不关心都不可取。健全的制度配合科学的防范,才是关键。”科技日报记者日前连线解放军第二批援塞医疗队队员、解放军第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杜宁,请他介绍了当地埃博拉疫情预防救治情况。
杜宁说,解放军第二批援塞医疗队,于当地时间11月15日中午抵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大家仅用了两个小时就顺利地完成与第一批援塞医疗队的轮换工作,从当天下午开始继续执行埃博拉疫情的防治工作。
“首都弗里敦的大街上可以见到醒目的标牌,上面提示着埃博拉病毒的可怕,一旦感染可能会出现的临床表现,以及当地卫生部门的联系电话等等。”杜宁说,街上贴着警醒的文字,如“Beware,Ebola is real”(小心,埃博拉是真实存在的)。中塞友好医院的大门和院墙10米开外已经设立起警戒线围挡,围挡外是一条马路,路上是缓缓走过的人群。
在抗击埃博拉的临床工作过程中也发现诸多问题,一旦进入感染病房最重要的就是进行严格的个人防护。“由于塞方招募人员未经过严格培训,在从感染区进入缓冲区时操作不规范,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接触感染。另外塞方配属人员下班后居住非常分散,社会接触情况复杂,特别是因为害怕失去工作,隐瞒与埃博拉患者接触史等现象严重,这对其他工作人员造成了潜在感染威胁。”杜宁介绍,平时在对我方医疗队员严格要求的同时,我方还对塞方的护理人员、保洁人员、抽血人员、收尸人员等逐一进行了严格的岗前培训,并进行同步带教辅导,力争使塞方工作人员树立严格的个人防护理念。
目前,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推荐,并结合第一批援塞医疗队的经验总结出了的个人防护标准,已经实现了两个月医疗护理零感染的纪录。
“在每日紧张忙碌的工作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次进入感染病房前的必备工作——穿着个人防护装备。”杜宁说,医护人员穿着严密的防护服,就像好莱坞大片《传染病》中的情景,每天都安排两次查房过程,而每次查房都意味着直接面对埃博拉患者,危险性不言而喻,所以为确保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就必须严格遵守个人防护的步骤和要求。
塞拉利昂长年保持高温高湿环境,平均温度为30摄氏度,医护人员的防护用品包括穿戴护目镜、口罩、防护面屏、内外手套、防护服、防水隔离服、靴子、靴套等11件,如何能够保证穿戴合格呢?“靠的是医护团队的密切配合,在我穿戴的同时会有一名护理人员严格把关,口罩是否在鼻梁处标准塑形,帽子是否盖住耳朵,护目镜是否贴合住帽檐和口罩,手套是否密闭,防护服是否满足覆盖无缝隙,这一道道周密的检查后我和另外一名护士才能被允许进入病区开始工作。” 杜宁说,为避免交叉污染,病区内没有安装空调和电扇,在层层防护装备下,在病房里稍微活动就会感觉呼吸不畅,头部和身体开始冒汗,一次查房完成下来都是汗流浃背。但相比之下,离开感染区域脱去防护服要求更加严格,首先医生和护士互相给对方全身进行一次喷淋消毒,然后每脱一件防护用品都要用消毒液对手进行一次消毒,并严格遵循从上到下穿戴、口罩先戴后摘、穿脱不颠倒、行走不反向、脱防护服忌抖动等10条原则,这样下来标准脱一次防护服耗时都在20分钟以上,自己就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整个穿、脱过程总共要有36道程序,每次只要进入病房,都必须重复这一过程。
虽然目前认为埃博拉主要是通过接触病人的血液或体液传播的,尚没有空气传播证据。“可是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力极强,人类对它的了解还有盲区,所以必须按照操作规范执行。这既是一种对生命安全的承诺,也是对自己身边同事负责。”为有效缓解疫情,杜宁认为,一是要开展公共健康教育活动,让民众普遍知晓埃博拉常识,遇到疑似病例立即汇报给卫生监督部门。二是采取严密隔离治疗病人、管理密切接触者,国家统一培训社区管理人员和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达到有效控制疫情蔓延。三是建立健全并完善国家的疾病监控网络,保持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周边邻国的频繁联络沟通,有效掌控疫情变化。四是加强对专业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培训,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率。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