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肇东:吨粮田面积突破百万亩

  • 发布时间:2014-12-05 03:31:3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刘伟

  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东升村种粮大户逄忠革今年种地种出了无限风光,创造了玉米单产2485.14斤的全省高产纪录,成为全省范围内玉米产量冠军,荣膺2014黑龙江省玉米王挑战赛冠军,获得“黑龙江省玉米王”的称号。

  逄忠革在肇东并不是一枝独秀,今年全市粮食大丰收,粮农普遍获得超预期的好收成。市农业局局长张彦杰告诉记者:今年肇东全市粮食作物面积404.07万亩,其中玉米359.34万亩、水稻38.29万亩,粮食面积稳中有增。通过测产,全市吨粮田面积已经突破100万亩,总产突破50亿斤,实现十一连增。

  在太平乡的万亩高产示范园区里经营家庭农场的种粮大户王常青今年规模经营耕地1000亩,平均亩产达到2024斤,亩增产200斤以上,按照市场价计算,亩增收160元。王常青总结高产原因时认为,除了气候条件好、农业基础设施强外,还有两个重要的新因素就是:地多和不差钱。

  王常青说的地多指的是今年农业经营主体开始变化,规模经营成为最主要的粮食种植手段。肇东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抓住了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的主动权,争得了量身定做、大额度的政策资金扶持,进而成为全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核心试验区,抢先站在了全国现代农业升级发展的起跑线上。借助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肇东市创新现代农业体制机制,摸索出农机合作社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家庭农场经营模式、院县共建模式、企业带动模式、农民联合体模式、种植大户经营模式、村组干部带动模式、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在肇东市推进现代化大农业进程中,这9种全新模式让肇东市农业发展“如虎添翼”。

  规模经营成为今年肇东粮食大丰收的利器。肇东市以“保底分红”机制培育经营新主体,以合作为手段,全面放活土地经营权,通过保底让农民保收,分红让农民增收,推动土地入企、入社、入场、入大户。截至目前,肇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5759个,流转土地183.14万亩,规模经营291.1万亩,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44.7%和71%。

  农村土地的大面积流转,使大农机大设备更大限度发挥作用,统耕统种合理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大促进粮食提质增量,不断成熟的农业融资金融服务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今年全市吨粮田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土地规模经营实现。

  五里明镇农业站站长陈红波说:“以往推行新的种植模式、流转农民土地,我们这些农业基层干部感到很难,是跑断腿,说破嘴但效果依然不明显,但经过几年的示范带动,农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农民思想观念极大转变,双手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可以出去打份工,增加了家庭收入,我们这些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随着大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融资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肇东市以扩大县域金融分支机构授权、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为抓手,开发出31个针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新产品。形成了6大创新模式,包括农产品订单、农业综合补贴、库存商品价值、土地经营权预期收益等7种金融质押新产品的质押信贷模式;以土地、草原、渔池等资源承包权抵押的权能抵押信贷模式;由政府主导的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担保模式;产业链相互担保信贷模式;金融保险企业链信贷模式和农业信用担保信贷模式。今年,以六大模式为重点,全市涉农贷款余额实现74.05亿元,比上年多投放资金12亿元,让农民切实感到不差钱。

  种粮大户王常青说:“我就是金融改革的受益者,有担保公司担保,土地抵押,银行贷款。今年的土地流转、农业投入有了资金保障,种植面积才能扩大到1000亩,今年看这收成最少能给我多带来30万元的收入。”

  用现代经营手段发展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如今,以粮食生产为核心的肇东市现代农业跨越升级一路前行。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