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区域协同趋势明显
- 发布时间:2014-12-04 23:31:27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新战略,包括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这些战略的提出,为我国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提高流通效率、改善商业发展环境等深层次制约因素指出了新思路、新方法。近日,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和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主题为“商业发展与区域协作”2014悦来论坛上,与会者认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城市化进入中后期,交通、电子商务的发展,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改变着我国区域商业格局,加快了城市间商业的跨区域协作和互动发展。商贸流通业面临很多新的变化,区域一体化和协同发展成为商贸流通业在新形势下发展的内在要求。
区域协作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谈道,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已经进入中高速发展时期。消费对拉动经济的作用很重要,扩内需、促消费是长期目标。但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绝对主力的时期还未到来。社会各界要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创造条件。扩大内需的同时,还需要稳定外需,才能为扩大内需创造必要的条件和发展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在论坛上谈道,区域一体化和协同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区域一体化和协同发展能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区域一体化和协同发展能使优势互补,提高效率,释放协同效应;区域一体化和协同发展还能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消除过去行政区划形成的壁垒和分割;同时,区域一体化和协同发展能释放资源环境压力,提高环境承载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任兴洲还谈道,近年,我国商贸流通的区域协同发展趋势明显。在国家层面,出台了商业主要功能区的规划。2012年发布的《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全国加快建设11个主要商业功能区,以发挥商业集散、价格形成、产业辐射的功能,形成国内贸易的重要成长极。在区域层面,推出了建立主要功能区的商贸流通规划,确立在一些重要的城市建立相互连接、优势互补的主干流通网络,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促进相互市场开放,实现主要商业功能区内部的一体化发展和功能区之间协调联动发展。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赵箭在论坛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国内贸易稳定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快速推进,流通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不断增强,内贸流通已成为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运行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但同时,城乡和区域之间流通发展不均衡、流通效率低、成本高、营商环境亟须改善等问题,仍严重制约着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
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改革开放攻坚期“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经济“新常态”为流通业发展提出了艰巨的挑战,也提供了战略机遇。如何打造中国流通产业“升级版”,以转型升级应对流通“新常态”,是摆在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和流通企业面前的重大问题。
她认为,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和流通企业必须增强开放意识,增强合作意识,增强创新意识,从更高的层面研究城市商业的发展规律,推进商务集群式发展。
台湾财团法人商业发展研究院商业发展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朱浩在论坛上了分享了台湾商业差异化竞争与发展的经验。他谈道,台湾有特色商圈的发展得益于持续的创新活动。商圈的传统业者、新兴业者以及设计团队、辅导团队、政府机构建立持续创新机制,发挥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传统企业转型时不我待电子商务助区域均衡发展
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在“新常态”下,中国商贸流通业进入了成长的中后期。一方面,旧常态下的大量业态呈老化趋势,将被大量的新兴业态、新兴商业所分流、冲击和替代;另一方面,随着第二次流通革命的开始,物流革命、业态革命、渠道革命将融合变革,大量中间商、代理商、经销商可能消亡,多环节复合、多业态融合、多渠道整合将成为新常态。传统商贸服务业及商贸企业转型升级十分迫切。
王先庆同时认为,商贸流通与跨区域合作是不可分的关系。没有商贸流通体系的支撑,任何区域合作都不可能真正实现,也不可能成功。商贸流通业的合作是区域一体化的关键和核心。
阿里巴巴集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游五洋认为,电子商务能驱动流通业转型升级。电子商务促进了内需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巨国效应显现。内需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辗转、腾挪的空间,可以建立一条与全球价值链平行的国内价值链。
他同时认为,在信息化时代,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社会化、生态化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制度创新、新制度供给,提高落后地区的信息和知识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应该成为区域发展的新的政策取向。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