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有钱任性 互联网产品收益率7.5%照样赚钱
- 发布时间:2014-12-04 08:16:54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专注于“大资管”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注于“大养老”的养老险公司,也在主动谋划或被动“触网”,他们推出的互联网保险产品打出了高达7.5%年化收益率。接受《证券日报》采访的信托人士认为,即便推出了高收益率的互联网保险理财产品,高调宣传产品的养老险公司及保险资管公司,可能也不会赔本赚吆喝,他们仍存在套利可能。
“太平首款互联网金融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7.5%,火热上线,1000元起。”12月2日,中国太平、太平养老、太平资产同步发布了推出首款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消息。
在某保险资管公司固收项目人士杨先生眼中,这样的产品就形态来讲并不新奇。他对《证券日报》(保险版官方微信:证券日报微保险)记者称,此前,其所在公司也曾联手保险母公司及某互联网平台推出过类似的保险理财产品。
昨日,太平养老银行渠道部总经理万俊勐在答复《证券日报》(保险版官方微信:证券日报微保险)书面采访时称,这款互联网金融产品由太平养老作为产品的发行、管理方,太平资产是投资管理方,民族证券(联合腾讯财经)是销售方。万俊勐透露,本次产品发行规模共计4.3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保险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达到7%即属于较高水平。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余额宝平台分别于2013年年底和2014年2月份“嫁接”的三款预期收益率7%的万能型保险理财产品,均在瞬时售罄的场面。除了这些资产驱动型的高收益率万能险以外,今年以来,以阿里巴巴娱乐宝为首,资产驱动型的高收益率投连险也在部分险企中风生水起,其年化预期收益率同样可达7%。
收益率越发走高,不免让人担忧能否兑现,以及险企是否赔本赚吆喝。杨先生也称,公司推出此类互联网保险理财产品的目的往往不为盈利。
“7.5%的预期收益率基本是可以保证的,同时,保险资管公司还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间。”某信托公司投行部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保险版官方微信:证券日报微保险)记者采访时分析,尽管7.5%的收益率很高,但这样的运作模式,于保险资管公司仍有利可图。
他分析,通过销售保险理财产品以7.5%的成本获取的资金,对接的标的一定是非标资产,而保险资管公司可以得利的原因在于,对接的资产可能性比较大的是期限等于或长于产品相应期限的非标资产包,这一资产包的来源可能多样化,可能包括保险资管公司开发的资管产品,也可能包括同类型的资产管理机构提供信用兜底或流动性兜底性质的既有资产,进而可以保证资金安全。
万俊勐称,其产品后端对接的是由太平资产发行的保险资管产品,资金主要投资于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及其他金融资产。而根据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可投资于流动性、固定收益类、权益类、不动产类及其他金融资产。
至于保险资管公司的套利空间有多大,上述信托公司人士认为,“一般来讲,一年期的项目应该可以给到9.5%的收益率,除去各项费用,以及给投资人的收益,保险资产的收益率可以有100多个BP(基点,100BP=1%)。”他认为,与银行200多个BP、信托公司150-200个BP的收益相比,保险资管公司获得这100多个BP是划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