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地方版“坏账银行”扩容传递啥信号

  • 发布时间:2014-12-04 07:33:59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经济走笔

  最近,有两个重要财经事件备受关注,一是第二批地方版资产管理公司五家试点牌照出炉。二是《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出台。两件事情看起来不相干,但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这次在北京、天津、重庆、福建和辽宁等五省市成立了第二批地方版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此前的试点分别为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和上海,加上此次新增加的五家,地方版“坏账银行”已有十家。

  “坏账银行”比十多年前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更具针对性。在多家上市银行三季度报中可以看到,不良贷款集中爆发地从长三角蔓延至华北地区和珠三角。从银监会2013年年报数据来看,北京、天津、重庆、福建、辽宁五地的银行体系饱受不良资产困扰。银监会最新发布的2014年三季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669亿元,较上季末增加725亿元;不良贷款率1.16%,较上季末上升0.09个百分点,创下了四年来的最高水平。

  在地方版“坏账银行”跑步入场的同时,存款保险制度将要出台。国务院法制办授权公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办理国家信用保险,单户赔偿限额为50万元,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如果经营恶化,可以依法进行破产清算,由国家指定保险机构依法赔偿。也意味着所有商业银行都必须设定“临终遗嘱”,经营粗犷、“任性”的中小银行,如果出现资不抵债和风险失控情况,国家将不再兜底。

  商业银行持续攀高的不良资产是中国银行业“羊群效应”的缩影。形势好的时候一哄而上,闭着眼睛放,周期性收缩一开始必然泥足深陷。历史地看,金融业每一轮风险的形成都是在繁荣时期日积月累埋下的,金融放松和粗放式经营的成本则要由全体国民来买单,它是以利率管制牺牲国民福祉为巨大代价的。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要真正打破银行业垄断,必须打破几十年来对银行业无限度的信用背书,推动银行体系向市场化转型。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