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特色变优势优势出效益

  • 发布时间:2014-12-04 06:31:55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阎红玉通讯员高文华

  初冬时节,记者行走在吉林省扶余市的土地上,真切地感受到扶余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喜人景象,也见证了扶余市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创新探索和具体实践。记者听到当地干部群众讲得最多的是:“今年人努力,天帮忙,政策带来丰收粮。”据有关部门田间预测,今年扶余市玉米平均单产达到800公斤/亩以上,水稻平均单产达到660公斤/亩以上,豆类平均单产达到80公斤/亩以上,全市粮食总产持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可达335万吨以上。

  土地流转让农业增效、农户增收。要增产更要增收,要粮食也要效益。为实现多方共赢发展,扶余市各级党委政府、干部群众和各类经营主体积极行动起来,宣讲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规范有序开展农民土地流转工作。全市建立了市、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分流,实现非农产业创业、就业,使土地流转由无形走向有形、从无序变为有序,让农业环节本身有钱赚。目前,全市创办各类种植业合作社221个,规模经营面积在7万公顷左右,粮食播种面积最多的合作组织在150公顷以上,规模经营土地在20公顷以上的种植大户已达104户。实践证明,规模化种植粮食单产可达12吨/公顷左右,平均增产4%以上,增收1200元/公顷左右。

  由4个乡镇9个合作社共同组建的盛锦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堪称是扶余市现代农业的一面旗。该社所在地万家坨子等村的入股农户达320户,流转土地6200多亩,实现了整村土地流转,入社社员保底分红1.3万元。

  品牌经济让特色产业优势提质增效。扶余市蔡家沟镇腰号村党支部书记刘占军说起绿兴蔬菜合作社5年来的变化感慨万分。他说:“过去,菜农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愁的是销路;现在,713户会员农户在280公顷蔬菜基地上,共享统一的农产品行情信息、生产资料供应、购销补贴及技术培训等服务,全村农民仅蔬菜一项户均纯收入4800元以上。”主要产销“绿丘牌”无公害蔬菜的绿兴蔬菜合作社,是扶余市扩大种植规模,创新产销机制,形成联合优势,发展农业板块经济的典型实例。目前,全市棚膜蔬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四粒红”花生主产区——扶余市大林子镇,因“吉地花”品牌商标而闻名。在华盛农产品进出口公司2000公顷有机花生基地,“订单农业”模式让企业和农户的效益逐年攀升。今年,扶余市农民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科学培育,全市花生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年产量将达到14万吨,预计产值8亿多元。与此同时,全市着重培育了一批炼油加工、休闲食品、外贸出口和集散收储企业,从种植、销售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基本形成。

  玉米产业是扶余市的支柱产业。全市在五家站镇朝阳村、肖家乡十二号村和王家村建设了3个面积为280公顷的玉米高效示范区,并结合农业部“粮油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提升年”活动,建设了25个万亩粮油高产示范项目点,在10个乡镇19个村建设了300公顷玉米宽窄行高产示范点。围绕玉米、水稻、花生、杂粮杂豆及棚膜蔬菜等产业,重点规划建设的这些特色种植业示范基地和高效规模化特色农业板块,让特色变优势,让优势出效益,做大做强了绿色高效品牌农业。目前,全市已完成成一禽业、三岔河镇信誉养殖场等4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培育“秋之坊”、“三井子坊”等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品牌60余个。

  农产品加工业稳步推进。今年前三季度,扶余市全口径农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08亿元,占完成全年计划140亿元的3/4以上。扶余市通过自我培育和招商引进,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联结机制。今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2家,其中省级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新增2家。位于陶赖昭工业园区的吉林省基正谷物有限公司年加工水稻精米10万吨,烘干降水处理玉米5万吨,粮食储备仓容89848立方米,其产品超级稻、珍珠米和长粒香蜚声省内外。

  如今,扶余市围绕自身优势较强的粮油制品、水产品、畜禽制品、果蔬饮品四大主导加工产业,规划建设了蔬菜、畜牧、水产、林业四大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和花生、芝麻、杂粮杂豆、生猪、黄牛、禽类六大特色基地,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布局。这些从里到外的变化,足以让扶余市走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路,进而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