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好一个知难而行

  • 发布时间:2014-12-01 03:34:13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刘斌

  因为做交响乐演出一直很成功,“听交响到东艺”从一句剧场的广告宣传口号,渐渐变成观众的口碑和念想。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经营产品有两把刷子。地方戏曲在上海有没有市场?能不能做出市面来?在上海观众印象中,天蟾逸夫舞台是专门做地方戏曲的,其他剧场对地方戏曲都是绕着走。可是,东艺为地方戏曲度身定制的“名家名剧月”年度项目,已坚持7个年头,一年比一年好,受到新老戏迷的追捧,在来沪献演的各地戏曲院团中也有了影响,他们称赞东艺是上海演出市场中的一个“地方戏曲泊位”。这个评价恰如其分,东艺是目前全国新建剧场中戏曲演出最多的剧场之一,成规模、成系列做戏曲演出的,则“除此一家,别无分号”了。

  做好地方戏曲的演出市场,不利因素很多,但如果只看到不利因素,或者主观认为是不利因素,自然感到困难重重。东艺的可贵之处在于知难而行,坚守至今,用最大的努力为地方戏曲发展提供一个舞台。开始三年,东艺每年做观众调查,表示地方戏曲“看不懂”、“不好看”或“一般”的观众只有14%,大多数观众是“喜欢看”、“看得懂”的。虽然调查选取的样本不一定十分科学,但这结果多少有点出人意料,说明地方戏曲在上海还是有观众基础的。邀请外地戏曲院团来沪演出,东艺会在节目选择、市场推广、利益共享等许多方面作出考量和准备,千方百计为外地戏曲院团着想,打消他们对上海市场的担心。“观众来不来,看我的;演得好不好,看你的”,双方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名家名剧月”累计观众人次达到6万多,平均上座率超过70%,就是一些偏远的地方戏曲,比如川剧、粤剧、甬剧,也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响。

  每年3、4月份,是演出市场的淡季,东艺选择在淡季做“名家名剧月”,也是因为看到不利因素中的有利因素。淡季对剧场来说比较空,院团没地方去演,观众则感到缺少节目,三个因素叠加,东艺发现这是一个商机。“名家名剧月”明年进入第八个年头,剧目已经排定,京、昆、越、淮、沪、黄梅戏,还有川剧和秦腔,共18台26场节目,是历届参演剧种和数量最多的一年。过两天,东艺就将展开市场推广攻势,这些剧目在表演程式、舞美设计、视觉感受方面都有创新,以适应市场新变化和观众新需求,培育一批新观众。其实,新观众的“新”,不应该只是年纪轻的意思。有人说,地方戏曲的观众“耳朵是传统的,眼睛是求新的”,老龄观众也会有新的需求,或者说,地方戏曲中搞些创新,老龄观众也会认可接受。这种说法是很有见地的。

  在上海看地方戏曲,浦西到天蟾逸夫舞台,浦东去东方艺术中心。当然,后者与前者比起来,在地方戏曲节目演出的数量上有距离,但是,不管怎么说,东艺对地方戏曲的坚守,是具有远见和勇气的,相信在今后会越办越好。让我们给东艺以关注和掌声。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