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建议微调异地保供模式补贴范围缩小至市场流通环节
- 发布时间:2014-12-01 01:29:48 来源:贵阳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核心提示
近期,我市与六盘水市、遵义市分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将生鲜蔬菜省内异地保供合作列入其中。这也标志着我市生鲜蔬菜异地保供稳价工作扩容。
早在一年前,为破解秋冬季茄果类蔬菜不能自给的季节性、结构性困境,我市与铜仁市、黔南州合作异地保供。根据协议,我市安排价调基金支持其生产,分别在两地合作建设2万亩保供基地。同时,对于两地进入贵阳市的蔬菜,在流通环节的运输补助、进场费和摊位费上给予补助。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运作,以前基本不进入贵阳市场的铜仁菜开始流向贵阳市民餐桌。据初步统计,黔南、铜仁供给贵阳并在流通环节得到补助的蔬菜达18000吨。但在贵阳市每年100万吨的蔬菜消耗量中占比依然较小。
针对此,在综合一年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市发改委价调办、市商务局、市农委等相关部门建议,在与六盘水、遵义两地开展合作时,不再建立生产基地,而只针对两地进入贵阳市场的蔬菜在流通环节给予补助。在拓展省外保供中,也将按此模式操作。
异地保供一年多1.8万吨黔南、铜仁菜“拿补贴”进贵阳
生鲜蔬菜的保供稳价是市委、市政府今年的中心工作之一,异地保供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早在2013年8月,我市与黔南州、铜仁市就异地保供达成协议。根据协议,黔南州、铜仁市各与我市合作建立2万亩淡季蔬菜保供稳价基地。我市则安排价调基金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给予支持,鼓励两地蔬菜销往贵阳。
今年,我市异地保供合作价调基金预算安排为1000万元,其中,用于合作生产基地建设的补助为400万元,并已于2013年底拨付,用于两地调运补助各300万元。而在生产基地建设上,价调基金补助的内容包括种子、农膜以及滴灌、大棚、冷链等基础设施。
“今年以来,铜仁菜因为两地合作开辟了贵阳市场,其上佳口感和绿色无公害的特点赢得了市民青睐。”市发改委价调办主任瞿兰介绍,在合作前,由于运输成本高等原因,铜仁蔬菜基本不进入贵阳市场。
据悉,从去年底到今年10月底,黔南州、铜仁市的4万亩保供基地供给贵阳并得到调运补助的蔬菜数量为18000吨,品种有棒豆、小瓜、茄子、豇豆等十五种左右。
瞿兰说,今年完成异地保供的主要是来自黔南的蔬菜,其中又以罗甸蔬菜为多,这部分蔬菜已经用完了300万元的调运补助预算。而在铜仁方面,该市销往贵阳的蔬菜只有黔南的五分之一左右,未达到调运补助预算的吨数。瞿兰表示,这可能与铜仁本地蔬菜基地不成熟有关,“铜仁可能自己都有吃不饱的感觉。”
不过,尽管两地蔬菜供应量离贵阳市每年100万吨的蔬菜消耗量相差甚大,但毋庸置疑,价调基金的引导、激励作用已经初步显现。
补贴政策局限性暴露 多部门建议进行微调
生鲜蔬菜异地保供稳价,不仅为破解我市秋冬季蔬菜不能自给的季节性、结构性困境提供了有益尝试,同时,也有效地丰富了贵阳市民的菜篮子。为此,我市明确要将异地保供稳价工作进一步扩容扩面。
今年九、十月份,我市与六盘水市、遵义市分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明确将生鲜蔬菜省内异地保供合作列入其中。下一步,我市也有意向将生鲜蔬菜异地保供稳价工作向省外拓展。
近日,在与六盘水市、遵义市就合作具体内容征求意见时,市价调办、市商务局、市农委综合一年来的实践经验,向市政府建议,不再在两地合作建立生产基地,而只针对两地进入贵阳市场的蔬菜给予运输补助、进场费和摊位费补助。
针对此,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异地保供是生产流通环节两头补,但前者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基地生产的蔬菜并不一定供给贵阳市场,“还不是价格哪里高往哪里走。”市发改委价调办方面也表示,虽然目前没有4万亩保供基地总产量的数据,但估算来看应该不止18000吨,而且获得调运补助的蔬菜有一部分并不产自合作的生产基地也是有可能的。
瞿兰也表示,铜仁市、黔南州本身与贵阳市气候相差不大,生产的蔬菜品种也较为类似,冬天两地本身也不能大量生产茄果类蔬菜,“仅到三、四月份可能向贵阳提供急需的蔬菜,缓解春淡”,因而支持生产基地意义不如设想的大。
“贵阳市对异地生产基地的蔬菜种植企业或者合作社往哪里销售蔬菜并没有足够的约束力。”对此,上述相关部门认为,如果只在流通环节给予补贴,只要铜仁、黔南、六盘水、遵义的蔬菜进入贵阳市场就给予相应补助,价调基金的激励作用也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据透露,12月份,我市将赴云南、海南和四川对接省外保供产销,并有意按只在流通环节安排价调基金支持的模式来运作。
本报记者 姜晓琨 牛悦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