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产业将获新政扶持
- 发布时间:2014-12-01 00:29:1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应急产业因其需求广泛性、多样性,已经初步确立了其产业地位,近期相关扶持政策也有望出台。
日前,在中国国际防护救援展览会的高峰论坛上,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巡视员景晓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两年努力,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上报相关扶持意见到国务院,最快有望今年年底在国务院层面推出系统性应急产业政策。景晓波透露,在提交国务院的意见中,应急产业的装备、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标准、扶持政策都有详尽的描述。
“应急产业是先导性产业,其需求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并与常态产业有转换性。应急产业的迅速发展将带动服务业、制造业、软件业、产品经销业等产业的提质增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际刚表示。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东中西部差别大,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复杂。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企业、产业基地和产业联盟加入到紧急救援的行列,此次参展的白云通用航空、华舟重工等300多家水、陆、空防护救援的企业和社会团体就是其中的代表,既有硬件展销,也涉及软件服务。但总体来看,目前应急产业整体规模不大、产值不高,需求远大于供给,扶持政策依旧相对滞后。
“而在一些国家,紧急救援已成为继金融、保险、电信后的第四大产业。”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理事长于友民作为主办方在演讲时表示。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副总干事陈平也认为,我国的应急产业发展与国际有很大差距,在这个行业里没有超大型、垄断型的企业,专业化程度相对较弱,具有一定公益性质,需要企业家既需要有实力,又得有善心,不能只盯着会计利润,而要看到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按照于友民预测,到2030年,我国应急产业总体规模将突破一万亿美元,仅直升机一项就将实现千亿美元规模。
实际上,通用航空企业也有现成的飞行器、驾驶员,只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必要的救助知识就能迈入产业化轨道。但由于航空管制和产业发展的不配套、不协调,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现在真正的航空救援体系还没有建设起来。”空军后勤部原副部长乔泰阳感慨。
这一情况有望得到改变。目前我国正在沈阳、广州飞行管制区、海南岛、长春、广州、唐山、西安、青岛、杭州、宁波、昆明、重庆飞行管制分区进行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力争2015年在全国推开,这将为应急产业中的通用航空领域带来新一轮投资机会。
“倘若能继续加强各部门有机联系、发挥大网络和大数据优势,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平时用来应急救灾、促进航空物流发展,战时用于战地救护和后勤支援,应急产业将真正成为一支重要保障力量。”乔泰阳表示。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