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创新助力企业转型抗御发展“寒冬”——探访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

  • 发布时间:2014-11-27 18:16:52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成都11月27日电(记者叶建平、胡旭、杨舟)1965年春天,我国在攀枝花设立了全国第一个资源型特区,一批全国顶尖的科学家经过数年攻关,打破了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开发利用难的“呆矿”宿命。

  2013年春天,我国在四川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开启了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国家试验”。

  记者近日走进攀西试验区时欣喜地看到,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政府与企业正携手推进科技创新,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共同抗御发展“寒冬”。

  ?“国家试验”释放改革“红利”

  钒钛是稀缺的军工材料,国际上将钛材占金属材料的比重作为衡量军用飞机性能的重要标志,钒也越来越多应用于航空、航天、激光防护、核反应堆、超硬材料等高科技领域。

  在攀枝花这片7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埋藏着全国20%的铁、63%的钒和93%的钛,其中,钛和钒的储量分列世界第一和第三位。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等专家就开始重点攻关攀西资源开发利用。谈到这块“资源宝库”,他既高兴又心痛,“经过科技攻关,我们打通了钒钛磁铁矿冶炼钢铁的技术流程,生产出了优质钢材,但高炉冶炼也让大量的钛跑到高炉渣里去了。”

  随着钒钛资源战略意义日趋凸显,2013年3月,我国正式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范围包括攀枝花市全境、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市的部分市县。

  这一“国家试验”给攀西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改革“红利”。试验区设立一年多来,为攀西资源开发制定了科学规划,资源税改革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也正在研究推进。

  创新驱动点燃“寒冬”里的一把火

  攀西地区的钒钛磁铁矿,是铁、钒、钛等矿产资源的伴生矿。因此,钒钛与钢铁产业的关系被形象地比喻为唇与齿。试验区设立时,钢铁行业正步入“寒冬”,能否从钒钛中“掘金”,成了企业生存的一线曙光。

  作为全国最大的钛白粉生产企业,四川龙蟒集团10多年前在攀枝花市创设了矿冶公司。在当前钢铁全行业亏损情况下,龙蟒集团却保持着盈利。这背后,靠的正是钒钛产业的科技创新。

  据该矿冶公司总经理张玺介绍,公司先后投资近20亿元,在钒钛磁铁矿采选、冶炼等环节加大科技攻关,使过去废弃不用的表外矿的回收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选铁尾矿中钛的利用率也超过了75%。“不浪费资源,更创造了效益。”

  钒钛资源分离难,一些企业就加大利用路径的科研攻关。走进富邦钒钛公司车间,一炉炉铁水瞬间变成了重型卡车的制动毂。该公司用钒钛磁铁矿直接制造制动毂,不仅成本比传统的制动毂低20%,使用寿命还延长了50%。

  ?打造钒钛高地,科技攻关“再出发”

  攀西地区的钒钛磁铁矿是业界公认的世界最复杂钒钛磁铁矿之一,国际上一些专家将其比喻为“呆矿”。

  在攀钢集团研究院院长唐历看来,要打造我国钒钛资源利用的“高地”,关键还在于科技攻关,实现高端突破、中低端升级。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实验区设立后,四川省设立了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试验区重大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项目、重点人才培养引进项目。

  海鑫丰是一家钛白粉生产企业,今年获得了100万元的技术开发专项资金支持。如今,这笔钱已投入余热回收项目攻关,投产后一年有望回收9万吨蒸汽,相当于1500万元。

  为加大科技攻关,四川省还面向全球“借脑”。10月27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首批14个重大科技攻关面向全球招标。

  据了解,按照预期目标,实施科技攻关后,到2017年,攀西试验区的铁资源综合利用率将达75%,钒资源综合利用率将超过50%,钛资源综合利用率将达到30%。

战略资源 详细

涨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1 北方稀土 26.55 0.87%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1 北方稀土 26.55 0.87%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