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立足新起点 承接产业转移谋发展

  • 发布时间:2014-11-26 20:29:32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高尧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1年10月,湖南省湘南地区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范围包括衡阳、郴州、永州三市,土地面积5.71万平方公里,覆盖34个县(市、区)。

  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区域协作不断深化加强,在示范区建设获批三周年的关键时刻,第二届湘南承接产业转移投资贸易洽谈会与推进湘南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第三批重大项目启动仪式一起在郴州举行,经过“三年打基础”的发展历程,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已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

  三年磨一剑湘南产业转移实现华丽升级

  湘南是通粤达海的湖南“南大门”,是湖南和国家重点推介的区域板块。2011年,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这是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湖南省继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的第2个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郴州、衡阳、永州三市是湖南名副其实的南大门,毗邻粤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山水相连、市场相通、经济相融,是湖南对接粤港澳和东南亚的主战场,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先天优势。自获批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三市按照“建设中国中部地区产业承接的新平台、跨区域合作的引领区、加工贸易的集聚区和转型发展的试验区”的总体定位,不断拓展交通区位,完善承接平台,优化发展环境,为各类要素资源汇聚湘南,搭建了广阔的空间;为海内外投资者成就梦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近三年来,湘南三市累计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100个,占全省的37%,新增税收48.7亿元,新安置就业66.4万人。2014年前10个月,湘南三市实现进出口总额55亿美元,预计全年实现80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168%;加工贸易从2011年的8.1亿美元,增加到今年1~9月的37亿美元,预计全年可完成50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517%;从2012年至今年9月,湘南三市累计完成进出口额166.4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08.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4.5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比重为24.4%、54%、27.1%。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作用日益显现,成为湖南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先导区。

  作为湖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简单的增长数据不足以概括湘南三市的产业转移如何从无到有,继而迸发强劲发展势头的转型升级历程。

  湘南示范区设立后,湖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基本勾勒出了示范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在发展规划方面,明确了湘南示范区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平台、跨区域合作引领区、加工贸易集聚区和转型发展试验区“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并提出了打造衡阳、郴州、永州“三极”和京港澳沿线产业集聚带、二广沿线产业集聚带、泉南沿线发展带、厦蓉沿线发展带“四带”。在政策促进方面,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形成了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

  在功能性平台上,湖南省第一个综保区衡阳综合保税区已于今年9月正式封关运行,郴州“铁海联运”和郴州国际快件中心已建成营运,海关、检验检疫在三市均设立了办事处或分支机构。在园区平台上,郴州市近3年先后投资400亿元调规扩园153.4平方公里,建成了郴州国家级出口加工区、10个各具产业特色的省级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及一批特色工业园区。

  “就湖南省来说,投资拉动依然是我们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当中,湖南省出口占比太小,消费短期内很难有大的突破,所以稳增长的关键是稳投资。”湖南省副省长何报翔强调,示范区成立三年来,三市大力承接沿海和国际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衡阳市成功引进富士康、欧姆龙、中兴通讯等知名跨国公司,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储能电池企业集群;郴州市成功引进高斯贝尔、台达电子、华录数码、三一重工沈阳机床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消费类整机、光电子、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以及装备制造业五大产业集群;永州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大力承接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初步形成了轻纺鞋帽产业集群。

  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表示,“建设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责任重大,要紧紧把握这一历史战略性机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推动示范区建设,把湘南示范区打造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承接产业转移的集中区、新型工业化新的增长极。”

  三市齐发力以合作促发展承接产业转移

  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湘南三市齐发力,狠抓机遇,开拓创新,经济迅速发展,正在逐渐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衡阳打造湘南示范核心区

  作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衡阳在湘南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三年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带动、基础先行、兴工强农、创新发展”的战略,承接产业转移取得重大进展,社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据了解,2011年至今年9月末,衡阳市审批外资项目406个,实际利用外资24.54亿美元,连年居全省前三位;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7.09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从2010年的8142万美元,到去年突破10亿美元;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今年衡阳市电子信息类产品已占进出口额一半以上,对外贸易真正成为衡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项目建设方面,示范区先后两批重大项目总数及总投资额衡阳市均居首位,并有转移项目见效快、在建项目质量高等特点。据了解,共创光伏、华菱重卡、衡泰机械装备制造等先后建成投产,富士康的电子书、大屏幕彩电等产品相继下线;懿科科技、“恒天九五”产业园、海克新能源等工业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兴网信“全球共享服务中心”一期建成运营等。

  据衡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此外,衡阳市委、市政府还在大平台、大环境、交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建设,加大力度。今年9月,湖南省第一个综合保税区(衡阳综合保税区)建成通过国家正式验收并封关运行。衡阳综合保税区的运行与全省第二家、湘南首家“无水港”、衡阳公路口岸、“五定班列”一起组成了衡阳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同时,衡阳市着力建设好要素支撑、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促进、市场开拓、综合服务、物流等平台,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贴心、快捷、有效的保姆式服务。

  衡阳市领导表示,衡阳将以推进改革为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劲的动力与不竭的活力,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中央重大改革措施,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试验田,盯住干、马上办、干到位,一环紧扣一环,使开放型经济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郴州抢当湘南示范排头兵

  郴州作为申报湘南示范区的首倡者,自湘南示范区建立以来,积极拓展先行先试政策,大力实施承接产业转移“四千工程”,(用3年时间建设标准厂房1000万平方米、引进转移型企业1000户以上、实际利用内外资1000亿元以上、实现增加值1000亿元以上),争当湘南承接产业转移排头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2011~2013年郴州市累计建成标准厂房1000多万平方米,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107个,实际利用外资和到位内资总量为23.96亿美元和807.4亿元,分别是前一个三年总量的1.73倍和1.7倍;实现外贸总额81.24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总额52.74亿美元,分别是前一个三年总额的3.88倍和21倍。今年1~9月,新建标准厂房226.6万平方米;实际利用外资8.88亿美元,同比增长25.46%;实际到位内资245.95亿元,同比增长13.77%,到位内外资总量均居全省第二位;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3亿美元,同比增长49.99%,进出口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其中,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24.91亿美元,同比增长57.04%,总量居全省第一位。

  郴州市委书记向力力说,作为湖南“南大门”和湖南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郴州始终把扩大开放、对接粤港澳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战略。近年来,郴州着眼开放新形势,提出了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开放城市的奋斗目标,通过大投资、大投入,构筑了大开放格局,建立了完善的开放大平台,将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有效地转化为发展优势,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营商环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园区经济快速壮大,由交通节点城市变为交通枢纽城市,经济发展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正在成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优选区。

  在建设项目方面,郴州市注重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抱团转移,与商会、总部合办园区,促进上下游关联产业集群推进,先后引进了台达电子、高斯贝尔、华磊光电、富士电梯等一大批企业和项目;新上了金贵、宇腾、华信、银星、展泰等一批精深加工项目,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银、铋、微晶石墨生产基地、华南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湖南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同时,把引进项目与引进资本等要素结合起来,创立了全国首家稀贵金属交易所——湖南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据商务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郴州外贸经营权备案登记企业近300家,并与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有进出口贸易往来。

  除此外,郴州在平台搭建、城市环境、简政放权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郴州将继续在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加倍努力,有针对性地引进、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实现集群式产业转移,进一步凸显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促进作风转变,加快政府行政效能提质,提升发展“软实力”,为企业落地、落户、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永州把示范区建设作为永州发展头等大事

  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让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壤、距离东盟最近的永州,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据统计,三年永州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165个、年均递增14.5%;累计利用外资19亿美元、年均递增22%;累计到位内资1070亿元、年均递增60%。今年1~10月,全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479个,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到位内资4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和15.1%;进出口总额6.2亿美元,增长84.5%,增速全省第一。承接产业转移有力地促进了永州市经济增长、财税增收、就业增加。三年来,承接产业转移为永州市提供了40%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50%的新增财政收入和80%的城镇新增就业。

  在群山环抱的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经济开发区,集聚了中国五矿、中国稀土、安徽海螺、中国风电、凯盈科技、九恒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吸引众多企业落户的不仅有江华美丽纯净的生态环境,更有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的优良高效的投资软环境。从广东转移来永州的九恒集团系列项目2013年12月正式签约,今年3月首个项目江华恒达动工建设,9月便投入生产,赶上了“双11”四大快递公司的条码需求高峰期,赚得盆滿钵满。江华恒达公司尹建平告诉记者,江华县既注重引进来,更注重帮企业做实事、促发展。他们第一时间帮企业解决从考察认证、投资落户、经营发展全过程的一系列问题,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办事效率,使公司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完成了基础设施筹备顺利投产。

  永州市委书记陈文浩介绍,这些年来,永州把示范区建设作为科学赶超、开放崛起的头等大事来抓,着力强政策、上项目、筑平台、优环境,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的工作目标。特别是软环境方面,吸引力大大提升。围绕“审批提速、服务提质、行政提效”,永州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全程代理、限时办结和园区封闭管理,大力实施简政放权,推行权力清单、监管清单、负面清单“三单管理”,启动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下阶段,永州将下大力解决物流、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抓实承接项目,夯实承接平台。加大永州出省通道建设,开通永州直达广州、深圳列车,开通农产品“港澳直通车”,推进湖南农副产品集中验放场、进口水果指定口岸及国家一类公路口岸同步建设,同时利用永州机场搬迁机遇,规划建设永州航空口岸和航空物流园,完善示范区建设各项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洼地”。

  立足新起点以改革促开放助推湖湘经济

  “示范区建设已经走过了卓有成效的三年历程。过去三年,我们既是在充当探路者,也是在打基础、积累经验。”湖南省副省长何报翔感叹道,要确保“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的目标尽早实现,就要立足新起点,推动示范区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对外开放的征程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推进园区两型倍增科学制定湘南示范区园区两型倍增式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园区规划布局和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两型发展,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开发集约。“目前示范区重点支持衡阳综合保税区、郴州出口加工区等2个海关特殊监管区,还有衡阳高新区、郴州高新区等2个千亿园区,资兴经开区、永兴经开区、桂阳工业园区、永州经开区等4个500亿园区和一批特色园区发展”示范区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同时推动“园城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飞地经济”;建立园区招商引资互补互动机制、整合招商引资资源防止恶性竞争等一系列园区两型倍增规划。

  优化承载环境充分发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具体政策与专项资金的撬动效应,三市和示范区各园区都要公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创新管理模式,打造服务高地。要全面实行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审批免费代办制和外贸进出口企业“一站式”通关代理。不断完善平台支撑,支持郴州有色金属产业“五个一”(一个价格指数,一个国家质检中心,一个交易平台,一个展示平台,一批品牌企业)战略体系建设,打通有色金属全产业链,形成“三外联动、内外贸一体、贸易与生产良性互促”的格局。

  培育产业集群“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中国总部等进驻示范区,进一步提升了承接产业的档次和水平。”湘南三市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承接重点,发展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矿产品精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纺织制鞋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示范区前二批已启动项目和即将启动的第三批重大项目建设,并争取今后每年启动一批重大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力争在带动力强的龙头项目和产业链项目、产业转移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上,有更多新的突破。

  深化区域合作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东部地区加速向中西部地区梯度推进,由“沿海时代”迈向“沿海、沿江比翼互动时代”。湘南毗邻粤港澳,具有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独特优势,也是湖南省对接东盟自贸区的桥头堡。“示范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成为跨区域合作的引领区。示范区未来发展,先要自身开足马力,同时也要巧借外力,以合作促发展。”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向记者分析道,“集中三个市的资源,统一规划引领、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市场准入,建成一个示范区,这本身也就是一种合作”。要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郴州、衡阳、永州三个市除了要加强区域内合作,实现错位竞争之外,更要谋求与区域外的合作。示范区将重点推动湘粤合作试验区、衡阳(深圳)工业园及永州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建设,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未来三年,湘南示范区建设工作目标是:园区技工贸收入实现倍增(现有技工贸收入约为5000亿元),达到1万亿元,其中技工贸收入过千亿元的园区2家、过500亿元的园区4家;实际利用外资三年累计超过100亿美元,力争达到150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达到100亿美元以上,力争实现150亿美元,占三市进出口总额的70%以上;三年引进项目3000个,引资总额达到3000亿元,其中每年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企业500强20家,年进出口额过10亿美元的加工贸易企业10家以上;建成标准厂房2000万平方米”。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