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与电商的“恩怨情仇”

  • 发布时间:2014-11-26 20:29:22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程亚丽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国家邮政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11月11日~16日),全行业共处理快件5.4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56%;最高日处理量达到1.026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57.8%,是今年以来日常处理量的3.1倍。

  不可否认,电商的支撑成为快递公司跨越式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据中国快递协会统计,目前我国“三通一达”等主要快递企业电商件的比重均超过70%。但是,对电商件的过度依赖也使快递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让快递与电商之间的“恩怨情仇”变得“斩不断,理还乱”。

  “好日子再也没有了”

  家住武汉市的黄已胜(化名)做了八年的快递,负责武昌徐东地区的一个片区。用他的话来说,这八年中,“前六年风光无比,后两年狼狈不堪”。“利润低其实就是被电商搞的。”黄已胜将风光到狼狈的转变如此归因。在他送快递的前几年里,网购还不像现在这样“全民皆兵”,送货全是公司快件、货物及少量的私人物品。“那个时候快递员派件没有提成,主要靠收件提成。一般城市里都没有中转费,企业成本低一些,价格却高很多。”黄已胜说,“20元一票的公司快件一天能收十来个,货物一公斤15元,也能收七八个。现在一公斤5元的货算高利润了,以前这样的货都懒得去收。”

  黄已胜经历了行业从高峰向低潮跌落的痛苦。“武汉热干面7毛钱一碗的时候”他的月收入就超过了7000元。但从2011年开始,“快递业一下子进来很多人,致使恶性竟争,价格一路跌至成本价,好日子再也没有了”。

  今年8月份,黄已胜将手中的片区以10万元的价格转让了出去,转行从事面包车出租。

  电商与快递本应是相互推动、彼此支撑的关系,然而电商快递用户竞相压价,掠夺了快递企业的利润空间,并由此引发快递服务质量问题和种种行业乱象。

  甚至有部分电商从快递费里分一杯羹,并使之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曾向媒体举例说:“电商销售茶杯,每个茶杯售价100元,加上快递费10元,消费者为此要付110元。现在电商还要向快递公司再多收4元,快递费只剩6元,快递公司只能提供6元的服务,消费者的体验就差了。”

  绕不过的“双十一”

  讨论电商和快递之间的纠结,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双十一”这个被电商生生炒出来的节日。

  在今年之前,连续几个“双十一”都是快递爆仓、野蛮分拣、延迟送货、快件丢失的爆发时期,而总部位于杭州的一家快递公司负责人也曾多次向记者大倒苦水:每年这个节日都要临时投入大笔资金,人员车辆都要临时征用,系统要扩容,仓库场地也要增加,问题是这些投入只能使用极短的时间,“我们不能为了这一个星期的量,把这些资源在剩下的300多天里闲置着。”“赔本赚吆喝”也好,手忙脚乱“迎大考”也罢,几年的时间让大部分快递企业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国家邮政局称,截至11月21日0时,今年“双十一”期间产生的快件中,超过94%已顺利投递到用户手中。

  仅11月11日当日,“三通一达”四大快递公司的业务量就均突破2000万件,创下各自新高,同比增幅均接近或超过100%。

  顺利消化业务井喷的前提只能是加大投入。以韵达为例,这家企业早早就开始准备,通过各种渠道和社会资源储备了1000辆运输车,并新增1万余名储备人员,租用了5万平方米的临时场地。

  也有部分快递企业对“双十一”并不那么紧张。2013年刚刚进入电商件市场的顺丰速运就是一个典型。顺丰速运总裁王卫曾明确向媒体表示,并没有对今年“双十一”期间的业务量设置具体目标,而是“对服务有要求”。“对于一个看重品牌的快递企业来说,业务量增长过高、过快是个很大的挑战,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在服务质量和业务数量两者间作出选择。”这是王卫的生意经,也是中国所有快递行业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