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9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无人驾驶车,何时驶入百姓家?

  • 发布时间:2014-11-24 01:30:5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辆越野车放慢速度,打左轮,小心翼翼地调头走“U”字。让旁边几位观众惊讶的是——车里没有人,方向盘却转动着。

  “开得挺好!如果有人,它会不会躲开?”一位住在附近镇上,来看热闹的市民问道。

  11月15日—16日,“2014年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在江苏省常熟市举办。这也是全国最大规模的一次无人车比赛。

  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创办于2009年,今年是第六届,它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的一部分。该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郑南宁说,比赛的目的是把实验室里的成果,拿到真实的交通环境里检验。

  无人驾驶,却“耳聪目明”

  11月15日比赛当天,来自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军事交通学院等队的22辆车在常熟城外一条环湖公路上依次出发,期间要调几次头,经过几条障碍标志限制的路段。第二天的赛道也很复杂,路线是市郊的一个“九宫格”。路上有塑料人体模特“出没”干扰。此次比赛较往届增加了一个难点:有些线路会临时关闭,无人车要重新规划路线。

  参赛的是加装了感应和计算装置的小型车——SUV、轿车和全地形小车。其“感觉器官”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普通电子眼、全方位摄像头和GPS。有些车可以“双目测距”;有些安装了惯性导航系统,用陀螺仪来侦测运动改变。

  有的车全副武装,安装一个大的激光雷达还不够,为补盲区,车头下方放两个小激光雷达。而西安交大等校的无人车相当精简,只有一个盘状雷达支在车顶,电子眼放进车内。其“神经中枢”也看不到,据说安装在车底。

  路线文件U盘赛前拷给赛车,“选手”蓄势待发。只等红旗挥下,交通灯由红变绿,便一溜烟冲出去。参赛“选手”大多耳聪目明,适时操纵方向盘、档位、油门和刹车。

  记者跟一辆车,15公里全程用了一个钟头。后面两辆车就更快些,直道上车只管加速。过弯道时“选手”就更谨慎,生怕压线。

  速度不能决定成绩。压到路中间黄线,或人工干预,或各种驾驶瑕疵,都要被扣分。

  观众不禁担心,“选手”们万一脑子不清,横冲直撞就危险了,不过比赛经验丰富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它们不会开上马路牙子,很安全。

  专家介绍说,这些汽车都受“最小风险”函数决定,何时转弯,何时超车,但算法各不相同,因此风格差异很大。

  “军交猛狮”车队笑到了最后。来自军事交通学院的“猛狮”全程平稳,避让精确,人工干预最少完成赛事,名列第一。

  郑南宁说:“我们不会降低难度以求皆大欢喜,而是要逐年增加难点,让大家暴露问题。”

  前景乐观,但尚无商业运行

  智能车专家李德毅院士说,无人驾驶技术应具备“4个S”,即Safety(安全)、Smartness(聪明)、Smoothness(平稳)和Speed(速度)。低成本地实现这4S,是研究者孜孜以求的。

  李德毅团队去年成功试验:无人车从北京上高速,顺利开到天津,最高时速达到110公里。今年他们准备从首都机场无人驾驶到北京市区。机场通勤路线被认为很可能今后率先应用无人车。

  其实,一些非乘用车上,无人驾驶已经成熟。美国广袤的玉米地里,收割机正在GPS引导下纵横驰骋,驾驶室里空无一人。许多地铁列车也可安全无人驾驶。

  戴姆勒—奔驰集团正在研发无人驾驶卡车,以节省燃油,并杜绝人为失误。各大国军方也纷纷研制自动驾驶机器车,预计将很快投用战场。

  尽管大家对其前景充满信心,但目前还没有一款无人驾驶轿车商业运行。汽车企业不敢保证,在大雨、大雾环境,车多人多岔口多的道路,或行人闯红灯、交通事故、施工阻路等意外下,无人驾驶车能应付自如。

  谷歌CEO拉里·佩奇将汽车无人驾驶项目比作登月计划,即言其难度和前景。谷歌寻求与各大车企合作,不过目前仍被拒绝。汽车企业有不少开发了自己的辅助巡航系统,还有自动泊车技术,证明一些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被消费者接受。

  2014年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有一半院所是跟企业合作的,如北汽加入了北京联合大学的研发,比亚迪则联手北京理工大学。地方政府也相当积极。常熟连续第二年提供赛事场地,有继续承办的可能。常熟除了果菜飘香,还有发达的制造业以及众多汽车相关企业。未来的无人驾驶车,说不定会从这里走向世界。

  仍有科学问题待解

  国内智能车研究由赛而兴。第一届比赛只有4队7车;本届则有国内11家高校及科研单位的22辆车。各家水平也连上档位。郑南宁回忆说:“第一届比赛,裁判员跟在车辆后面走路;第二届我们就得小跑了;再后来的比赛就得开车跟着了。”

  无人驾驶车虽然越来越聪明,但郑南宁认为,它要走入日常生活,还有很长的路,需要科学界群策群力,不可能靠任何一个学科单独推动。“现在无人驾驶车涉及的科学问题还有待描述。描述清楚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郑南宁说。基金委的“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计划及智能车大赛,着眼是在基础科学的层面上,把无人车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分析清楚。

  如今的无人车,还没法完全模拟人的驾驶。郑南宁说:“人类新手上路总要磕磕碰碰,三五年后就自如驾驶,条件反射地无意识操控。这就说明除了感知,驾驶者还有学习能力,能进化,能将行为与图像匹配。但电脑跟人脑工作模式不一样,怎么寻求跟人脑一样的解,这是个问题。”

  “无人车的优势,是人的视觉有局限,只能看到前方,看到可见光谱频段,风雨交加,事故就成倍增长。无人驾驶的传感器如果能适应恶劣环境,并能理解环境,就更加安全,可以替代人类。”郑南宁说。

  “比赛中很多车使用64线激光扫描雷达,价格约8.5万美金。”郑南宁说,“我们需要研究怎么让其他类型的传感器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并使成本大大降低。”

  郑南宁认为,未来的智能车,价格可能50万也可能15万,人们乘坐的体验会不同。

  郑南宁说,已经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应用到了产业上,中国企业对此也有需求。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可能先从智能辅助驾驶方面突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