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丹水浸润西山美

  • 发布时间:2014-11-21 05:29:38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宋华茹李虎成鲍阿瞳归欣

  背景素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卫辉境内全长20.976公里,上游起于新乡市凤泉区潞王坟,下游从卫辉北部穿过沧河进入鹤壁市。工程途经卫辉的唐庄、太公泉、安都等14个乡镇,共修建各类建筑物37座,年分水4300万立方米。

  到卫辉采访,就不能不提唐庄、吴金印,一如到新乡不能不说刘庄、史来贺。

  全长近21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卫辉段,有三分之一从唐庄穿过。

  11月18日,记者登上唐庄镇西山生态园山顶,站在那块有名的“唐公山”铁匾下,如画风光,尽收眼底。“看,那条白色长带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卫辉市水利局综合科科长史宏告诉记者。

  脚下是吴金印带领村民把荒山变成绿山的西山生态园,远处是号称“人工天河”的南水北调干渠,这两个堪称奇迹的人造工程,如今一同刻画在唐庄镇的版图上。

  “老书记一辈子都在造地。”卫辉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郭峰说。唐庄镇地处太行山东麓,土地资源匮乏。“造地书记”吴金印以“荒沟里也能长庄稼”的坚韧信念,带领当地百姓大干苦干,创造了生存和致富的条件。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卫辉段的施工,一辈子造地的唐庄人碰上了“占地”。记者在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卫辉管理处了解到,卫辉段征用唐庄1400亩土地,其中临时用地400亩,主要用作“取土场”。

  何谓取土场?“说白了,就是在好地上把土挖走,替换施工中的膨胀土等废料,再进行回填,上面覆盖一层半米的熟土。”管理处综合科科长苌培志告诉记者。

  “好地”变成“薄地”,老百姓能愿意吗?“这是国家的大事,是好事,没啥说的。”唐庄镇山庄村村主任史俊贵憨厚地说。

  不仅没怨言,还要“倒贴”。在征迁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补偿资金没有及时到位,为了不耽误工期,盆窑村党支部书记原文海与几个村干部一合计,凑出10多万元,先垫给村民。“这样的村在卫辉不止一个。”郭峰告诉记者。

  干部支持、村民理解,工程建设者也无怨无悔。南水北调新乡卫辉段1标项目部经理梁斌坦言,在标段上的6年里,他始终被卫辉的先进典型感召着,浑身充满了干劲。这位和“传奇水工”陈建国一个单位的同事,最忙的时候两个月不下工地、两天没合眼,曾指挥超过200台机械的大会战。

  回忆那段“光辉岁月”,梁斌对记者讲起一个小故事:施工紧张那会儿,标段打出了一个招工广告,移民李士华看到后,当即给项目部领导致电请缨,组织动员同村移民到工地干活。“他们从‘移民’变成了南水北调的‘建设者’,李士华还曾累倒在工地上,真是个好汉子!”

  边走边聊,记者一行到了卫辉段“山庄河渠倒虹”工程渠堤上,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水渠,通过巍然耸立的控制站,蜿蜒远去。

  “通水之后,卫辉市区靠一个塔岗水库吃水的困境一去不复返了!”史宏高兴地说。在记者想来,一样高兴的还会有老书记吴金印——有了丹江碧水的浸润,他的西山生态园将更加令人流连忘返。③9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