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长三角的“科学工厂”

  • 发布时间:2014-11-21 01:30:3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创新驱动发展

  从大玻璃窗望进去,所有人在工位里干活。下班时间到了,没人离开。“我们一点儿也不想浪费时间。”刘兆平说。楼道墙上挂的大照片里,他从罐子里掏出一团泥巴似的石墨烯,笑容灿烂。

  刘兆平的的研究部,占据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两层楼房。刘兆平生产锂电池电极的技术,被一家企业看上,投巨资在宁波建了工厂,刘兆平担任总经理和首席科学家。

  在宁波材料所(NIMTE),有很多像刘兆平一样的科学家在企业任职。在这里,发明家比论文狂人更受青睐。

  许多应用科学研究者有“论文癖”,却不管研究成果是否有用。宁波材料所则宣称:“摒弃科技界‘自我分配、自我循环、自我评价、自我陶醉’的小农生产意识……将市场意识融于研发活动之中。”NIMTE的官网主页上如是说。

  NIMTE刚度过10岁生日。2004年10月,中科院和宁波市共同办起了研究所,帮助当地企业升级技术。大楼还没修起来,已经有科学家在院子里搭建蓝色工棚,跟企业联合做实验了。

  在宁波材料所,“有钱景”的科学家会得到更多工位、经费、奖金和帮手。比如刘兆平几年前刚从美国回来,没钱投建电池试验线。所长批准给他们200万元,还拨给单独的实验室,却没要求他发什么论文。

  朱锦是所里的明星科学家,不是因为什么重要论文,而是他从大豆里提取一种粘剂,可以替代含甲醛的胶水。

  “10年前,我在山东老家偶然进了一家胶合板工厂,被呛得眼睛流泪。我回到美国,下决心研制环保的生物粘合剂。”朱锦说,“后来宁波所知道我有这项技术,就请我来了。”很快有企业掏了1000多万元向宁波所和朱锦购买了胶水技术。朱锦团队还研制了高性能可降解塑料造一次性餐具。为此,研究所和政府颁给朱锦不少奖金。

  宁波所的黄庆研究员专攻陶瓷材料。他才来宁波所来接洽时,称在美国没有重要论文,但手头上有可转化的项目。宁波所的回复是:“论文背景无所谓,项目可以一谈。”

  许多人带着本领域的前沿技术来到NIMTE。该所850个科学家里,海归有200人。NIMTE号称“招募全世界的实料真材。”

  在NIMTE,什么研究都有:潜水服、防火板、润滑油、金刚石、太阳能塑料膜、人造器官、电动机永磁铁、超光滑金属涂层、降噪声的舰艇外壳……只要有用。

  NIMTE典型的研究是这样:一位碳纤维研究者跟汽车公司合作,造出一辆全碳纤维外壳的汽车,然后试验批量生产。“这里几乎每项研究都与实际产品挂钩。”做机器人的青年科学家郑华文说,“以前读博士做课题,往往注重理论研究,缺乏开发产品的能力。而现在,我对做一个产品从idea到最终成型有相当的经验和把握。”

  NIMTE有位博士后说:“与想象中为发论文的科研机构完全不同,我在这里感受到了应用科研的速度和节奏。”

  中国科学家往往不重视申请专利,在论文里将成果免费公布。宁波所不同。刘兆平团队找到廉价生产优质石墨烯的办法后,决定不写论文,而是申请专利,抓紧时间做出了小试线和中试线。

  NIMTE坚持实用主义路线,因为定位明确,也因为文化熏陶。

  几百年来,宁波盛产读书人,还有白手起家的富商,这里的职业学校也是中国第一。宁波人街上的裁缝铺和电器店里,夜里十一点还有人不声不响地做工。

  宁波所大楼里同样秩序井然,没有闲人、闲聊,没有摆放不到位的东西,处处整洁。

  “宁波人务实,有毅力。政府有契约精神,各种承诺准时兑现。”NIMTE的一位领导说,环境催人奋进。

  宁波没有出色的大学和研究所。NIMTE是中科院在浙江省建立的首家研究所。宁波市期待NIMTE能给企业带来转型机会。他们拨给该所免费的土地、住房、奖金和子女教育名额。

  NIMTE则培育产业回馈宁波,他们优先将技术就地转化,还会开放一些专利给宁波企业免费使用。

  王蔚国研究员的团队即将全体跳槽,不再是所里的科学家,而是成为一家宁波新公司的员工和股东。他们制造和销售一种燃料电池的关键原料,是全球唯一供货商。他们希望发展出万亿元规模的燃料电池产业。

  “这当然对所里是一个损失,但所里没有阻拦,因为宁波所优先考虑本地经济利益。”团队一位负责人说,几年来,NIMTE在这个项目上倾注了大量资源。

  NIMTE目前正与300多家企业合作,其中半数以上是宁波本地企业。

  不过在NIMTE,科学家对论文指标的兴趣不能说消失了。“全世界任何一个科研院所都会碰上这样的难题。”所里一位研究员说,“论文量化考核导致垃圾论文。但任何一种别的考核办法,排名靠后的科学家都会不服气。如果科学家能拿到国家项目,研究所却要砍掉这个方向,科学家会跳脚不干的。”

  只要经费来自公共财政而非企业,论文取向就会存在。在NIMTE,来自企业的经费占五分之二。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倡导企业家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角。但在中国,大多数老板没想成为主角,而是企图购买技术。可“山寨”的习惯思维让他们低估了研发风险。

  “我们见到的企业家往往是拿出三万元资金,却要求明年见到三十万元利润。”NIMTE技术转移部长林霄喆说。

  林霄喆说:“实验室的种子,全国有很多人能做漂亮。但是小试没人推动。远离实验室就少有资金保障。”

  NIMTE能否突破以上难关?尚待观察。但忙碌的大楼和实验室里,的确弥漫着一种进取的气氛。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