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破解“阴谋论”下国际油价暴跌迷局

  • 发布时间:2014-11-21 01:00: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王龙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围观两个“阴谋论”

  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出发,一个“阴谋论”是将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外交博弈无限放大,原油市场是双方战略棋局之中的必争之地;另一个“阴谋论”则是从产业角度出发,将传统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和美国页岩油开发商对立起来,简言之是为了市场份额进行的一次价格肉搏。

  先说第一个阴谋论,美国操纵原油价格打压俄罗斯甚至意在胁迫伊朗,这样的论调在俄罗斯并不少见。

  俄罗斯《晨报》网站上月中旬刊登了一篇主题为《美国向俄罗斯宣战》、副题为《目前还只是石油战》的文章。此文称,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这次油价下跌的原因与其说是市场趋势,不如说是由于某国追逐私利和企图重组石油世界而引起的。这出戏的参与者是谁越来越明显。参与者之一是美国,它希望将俄挤出市场,以便尽快向欧洲出口自己的页岩油;之二是沙特(它不止一次被美国人当枪使),它也想搞垮油价,将俄赶出市场。无独有偶,俄罗斯《独立报》一篇题为《石油摧毁》的文章也提出,油价大跌是沙特和美国的阴谋,美国希望进一步加强对俄制裁,通过降低油价来破坏俄经济,迫使普京就范。

  在俄罗斯政界,也有一些人相信油价暴跌不能单纯地归结于市场因素,这背后说不定就暗藏着什么政治因素。俄罗斯前财长库德林就一直怀疑是美国再次使用里根对付苏联时用过的石油武器。

  俄罗斯总统普京也表示,并不排除油价下跌的背后有政治操纵。有报道援引普京的话说,“在油价的形成和确定过程中从来不缺乏政治成分,尤其是在某些危机时刻,政治因素往往在石油定价过程中占上风”。他在亚欧峰会期间还表示,“阴谋随时都有,如果油价继续维持在每桶约80美元太长时间,全球经济可能因此崩溃”。

  伊朗政府发言人10月下旬也指责中东地区一些伊斯兰国家与西方国家合谋,通过压低国际油价的方式,进一步削弱已经受到制裁影响的伊朗经济。

  话说到这份儿上,总会让人想起美国学者丹尼尔·耶金写的那本《石油大博弈》。他在书中展示了石油在整个20世纪的发展进程,越读下去越会感到恐慌——人们对石油的操控就越像控制核按钮一样危险。当掌控者从某个国家那里感到了对自己的威胁,或者需要更多的资源时,它会利用这个按钮制造恐慌,使对手的社会生活崩溃。

  再说第二个,听起来也是一种商业领域的“阴谋论”,好比江湖大佬提防新贵篡位,不得不摆出决战姿态捍卫领地。

  整个故事的逻辑顺序是这样的:美国页岩革命如火如荼,接下来是后知后觉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终于感到了威胁,再接下来是欧佩克当中还有能力出大招的沙特阿拉伯肩负起了维护原油市场秩序的使命,通过打压价格拖垮玩新技术的美国石油商。于是乎,在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背景下,欧佩克迟迟没有作为,以及本月3日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突然宣布降低出口到美国的原油价格,都被视作针对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发动的一场新的石油战争。

  正如日本《每日新闻》援引专家的话说,沙特等国态度的变化意在整垮页岩油气行业,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页岩油气开发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与沙特争夺市场份额的斗争正愈演愈烈。”美国RJO期货公司资深市场分析师菲利普·施特赖布尔明确表示,沙特阿拉伯降价是为了争夺美国市场;沙特希望将油价维持在一个合适的低位,使得页岩油开采在经济上不再可行,从而限制美国国内页岩油生产。

  价格战之说因何难以立足

  从听评书的角度出发,这两种猜测都扣人心弦,还令人浮想联翩。但一些分析人士称,依据市场基本因素判断,这样的说法目前不能采信。

  简单地说,第一种“阴谋论”实在高估了美国如今对国际油价的控制力,油价重挫对俄罗斯、伊朗经济造成沉重打击不假,但是不是美国蓄意为之还真不一定。即便美国有此居心,也属顺势之举,不可能在原油供应已呈分散化格局的全球市场上动手蛮干,且沙特阿拉伯在国家根本利益面前同样不可能义无反顾的帮助美国打压油价。

  西班牙《国家报》说,很多专家都否认关于沙特开展价格战的说法。“石油政策情报”咨询公司总裁比尔·法伦-普赖斯认为,今天石油供应面临的最大风险不是产量下降而是增加。如果伊朗核问题得到解决,一年以后的石油日产量将增加100万桶;利比亚正在重返市场,伊拉克南部和北部不同,石油产量也在增加。“没有事实支持关于价格战的说法。”法伦-普赖斯说。

  针对第二个“阴谋论”,俄罗斯能源政策研究所所长弗拉基米尔·米洛夫表示,该观点从理论上似乎是可行的,但那些阴谋论的爱好者们没有考虑到一个简单的问题:美国的页岩油气生产商到底状况如何?假如美国国内经济状况良好,他们能承受住油价跌到每桶70美元甚至60美元吗?已有证据表明,在油价处于每桶60至70美元区间时,大部分开采出的页岩石油仍是盈利的。假如沙特人玩起这一危险的价格游戏,他们可能既未摆脱竞争对手的纠缠,还白白丢了大把利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14年油价要达到每桶86.1美元,才能确保原油出口依存度很深的沙特财政不会出现赤字。目前的价格已低于这一水平,再打价格战,不知道谁会率先败下阵来。

  事实上,已经有报道说,依欧格资源公司和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等美国多家能源企业表示,将继续维持现有的原油产量、甚至增产,同时表示即使油价进一步下跌,企业也能通过成功降低成本获利。

  两件事的怀疑对象都指向了一个国家——沙特阿拉伯,后者也必须站出来表明姿态。终于在12日,沙特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阿里·纳伊米明确否认该国正在全球原油市场发起一场价格战。

  纳伊米当天出席在墨西哥城市阿卡普尔科举行的一场会议。根据他的讲话稿,纳伊米说:“谈论价格战是一种误解——不论是出于故意还是其他目的,都没有任何现实基础。”纳伊米说,外界对于沙特石油政策有着“许多不切实际的、不准确的猜测”。

  “过去几十年来,沙特石油政策都保持稳定,而且现在也没有变化,”纳伊米说,“我们不寻求将石油政治化,我们也不会与他人合谋对付任何人。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供求问题。这完全是生意。”

  谁是油价涨跌的“主谋”

  最近几年,国际油价走势就像过山车一样,一路攀升屡创新高后骤然回落,之后又强力反弹,然后再次高台跳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以石油为代表的诸多资源价格如此这般的疯狂涨跌?除去上述类似“阴谋论”的政治因素外,还有一系列因素成为影响国际油价涨跌的砝码。

  在国际能源领域工作多年的童媛春曾写过《石油真相》一书,提出了一个认知工具——“石油资源六元素理论”。石油资源六元素首先包括资源元素、生产加工元素和服务元素,构成了石油行业中传统的上游、中游、下游环节,其次还涵盖商贸、物流、金融三个元素。

  在童媛春看来,资源元素是撬动世界的万源之本。应该看到的是,人类对于地球石油资源的认知程度还很低,虽然这种资源是有限的,但随着勘探能力、开采能力、炼油能力的提升,以及全球节能运动的兴起,石油在今后几百年甚至更远的未来中,满足人类需求应不成问题。此外,生产加工元素是石油价值实现的次基础环节(基础环节是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服务元素是石油价值达到现金实现的保证,商贸元素是套利的冲动来源,物流元素是实现价值的通道。而金融元素令石油超越了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国际投机者通过博弈实现套利,可以说是皇冠上的宝石。

  《石油真相》一书指出,金融套利选择了石油产品作为其套利介质,设计出各种形式的金融衍生工具作为套利手段。它是最厉害也是最刺激的博弈方式,其威力在于能够将任何理由变成套利的由头,给油价涨跌找到各种听起来很体面的说法。回顾整个油价增长的历史,就可以看到实际上价格波动的因素就是金融套利因素。有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国际石油金融期货市场的虚拟交易量要比实货交易量大出8到9倍(正常范围应在3倍之内),金融套利己使价格规律脱离了原有的供给和库存关系。

  就本次国际油价持续走低而言,也可以用上述理论解读。简单一点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主要因素:

  首先是供求关系。国际机构普遍认为,目前市场处于供应充足甚至供过于求的局面。而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普遍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进一步放大了原油市场对需求萎缩的悲观预期。

  国际能源署14日发布的月度石油市场报告显示,2014年和2015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将分别达9240万桶和9360万桶,另一方面,今年10月,全球原油日均供应增至9420万桶。国际能源署表示,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低于预期,中国经济对能源的需求和亚太一些国家原油进口增长减弱,缓冲了美国等国家的需求增长。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有可能跌至五年低点。

  石油输出国组织发布的月度原油市场报告也显示,尽管油价屡屡受挫,9月份欧佩克原油日产量仍达到3047万桶,比前一个月上升40.2万桶,为2013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

  此外,受益于页岩油气技术的发展,美国原油产量持续上升。美国能源信息局数据显示,在截至7日的一周中,美国国内原油产量突破每天900万桶,为美国能源信息署1983年有每周数据统计以来最高的周平均水平。根据美国官方数据,2008年至2013年,全球原油供给增幅仅5%,美国占全球原油供给的比重从10%上升至13.7%。

  还有分析指出,此前动荡地区的原油生产也处于恢复状态,包括利比亚、伊朗和伊拉克等国原油产量都在大幅提升。就拿伊拉克来说,尽管政府军与“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在内的反政府武装仍处于激战状态,10月份该国出口原油仍达日均246.1万桶,2月份的时候原油出口一度达到每天280万桶,为20多年来新高。根据伊拉克政府的计划,到2017年伊原油产量可从目前的约日产200多万桶增至将近950万桶。

  有趣的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秘书长阿卜杜拉·巴德里上月底在伦敦出席石油行业重要年会“石油和货币”会议时表示,目前石油供应在增长,但不至于引起最近数月石油价格出现如此大幅的下跌。他说:“但不幸的是,每个人都在恐慌。我们真的需要坐下来,思考和观察今后会如何发展。”

  要说明一点,油价持续暴跌而无法抑制,还涉及一个盈亏平衡点的问题。有分析指出,从成本来看,陆上和浅水石油开采盈亏平衡点大约为每桶60美元,如果加上10%的利润,国际油价在每桶70美元以上,企业是可以正常生存的。美国页岩油成本之间差异比较大,平均成本在每桶40-80美元区间内。深水石油开采成本来看,77%左右的区块成本在每桶44-60美元之间。因此,85%左右的原油成本在每桶75美元以下。换句话说,油价跌倒目前这个水平而产油国还要维持高产状态,只能说明它们能忍或者不得不忍。

  其次美元持续走强,也对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起到打压作用。因美国多个经济数据向好,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步伐坚定,且欧元区等外部经济增速相对放缓,下半年美元汇率整体呈现持续走强态势。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从7月初的不到80一路走强,截至目前累计涨幅达到近10%。其中14日当天美元指数一度涨至88.267,为4年来最高水平。专家表示,美元正经历强势周期,未来还将进一步上涨。

  不得不提的是,投机力量的取舍也是左右国际油价涨跌的因素。

  《石油战争》一书的作者威廉·恩道尔曾经说过,在所有石油期货交易商中,仅有约30%被确认为正规的市场交易商,他们买卖石油并且需要通过对冲来防范风险,其余的70%都是投机性质的。恩道尔指出,“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在2008年行情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是石油期货交易的四大玩家,正是他们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油价涨落”。

  与彼时的疯狂相比,投机力量如今在国际原油市场已经平静了许多,但依然可以左右行情。

  俄罗斯能源政策研究所所长弗拉基米尔·米洛夫在《油价为何下跌及美联储在其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过去的十年,自从石油期货交易变成资本投放工具之后,油价定价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资金流动性的成本促使投资者对包括原料期货在内的所有资产重新估值。米洛夫认为,2008年至2009年的危机明确地显示出:当前的石油定价机制反映的不是市场的客观现实,而是某种“投资者预期”——纯属主观范畴,几乎无法预测。2008年石油需求尚未开始大幅下滑,却爆出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原油市场上的投资者纷纷从包括原料期货在内的资产领域撤资,结果导致油价从每桶140美元暴跌至40美元,而现在的情形似乎也有些类似之处。

  巴德里也将本轮油价暴跌与投机因素拉上了关系。他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油价大幅下跌归咎于市场投机者。

  据报道,来自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纽约市场WTI原油期货合约交易中,大型投机商多头的持仓已经下降了25%,而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合约上代表投机者的管理基金净多头则锐减了近70%。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公布的周度持仓报告显示,在国际油价持续走弱的背景下,截至11月11日当周,对冲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看淡原油的情绪继续升温,其持有的NYMEX及ICE原油净多头较前一周再度减少15242手期货与期权合约,至173423手合约。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