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突围路线图
- 发布时间:2014-11-20 19:29:29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虽然中国贸易总体规模较大,但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高,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在11月7日举行的APEC全球价值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翠红如是说。当一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时,其出口贸易增加值就会偏低,不利于企业发展。究竟是何原因让中国不断徘徊在价值链的低端,又该如何突围?
非一日之寒
业内人士坦言,这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与产业结构有关,又与缺乏内生性长期动力脱不了干系。
改革开放后,凭借生产要素成本偏低等优势,中国以加工贸易等方式迅速融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分工体系中。然而传统加工贸易很难涉及高附加值环节,中国企业被迫沦为“打工仔”。这是历史原因。
现实原因中的内因之一则是缺乏内生性的长期动力。“以研发投入为例,在国家研发投入横坐标上,目前我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2.08%,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该数据仍偏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说。美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2.77%,德国为2.84%,日本为3.26%,韩国为3.74%。在企业研发投入纵坐标上,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平均为1.2%,美国、德国、日本分别为4.9%、2.9%、3.8%。
内因之二则是缺乏高素质产业工人。德国产品的质量世界公认,这与德国拥有众多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密切相关。德国产业工人不仅能够把优秀设计变成精细产品远销海外,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在德国,职业教育受关注程度甚至高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但现阶段我国对产业工人的价值认识不够,存在一定社会偏见,导致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培养体系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外因则主要表现为技术垄断,限制高精尖技术出口。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拥有技术垄断地位的发达国家不会轻易将高端技术转让给中国。“中国虽可通过引进国外比较成熟的技术提高本土产业水平,但技术后发劣势不可能通过引进技术得以根本解决,”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郭云钊说,“必须不断加强自主研发与创新,最终实现技术突破和经济赶超。”
此外,中国正处于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转折期。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面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竞争压力,产品价格提升空间已不大,“中国制造”面临利润被进一步削薄的威胁。试想,如果“中国制造”既丧失了生产制造的成本优势,又在技术、服务等方面始终落后于发达国家,则很可能陷入“囚徒困境”。
突围路线图
残酷的现实已摆在眼前,紧迫程度也有目共睹。
郭云钊坦言,打破这种经济发展恶性循环的关键,是要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准和附加值,大力推进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密集程度较高的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经联会长、国家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则认为,发力高端制造业是关键,其中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具体而言,首先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把新技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其次要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实现制造工艺和生产线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劳动生产力;再次要用信息技术改变生产方式。
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建言:一是要全面加强制造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二是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创造中国知名品牌;三是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增加研发投入,建立各个项目结合的全产业链;四是要推进制造业互联网化、数字化,提升产业链价值;五是要大力加强职工培训,全面提升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