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东莞可选择发展中试产业

  • 发布时间:2014-11-19 05:31:3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产业智囊

  东莞重视3D打印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应用、推广。东莞今年连续发出两个文件,提出大力培育运动控制与高端装备企业群、工业与服务机器人企业群和高端消费产品企业群。同时,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及了“3D打印”产业,并被视作东莞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向标。然而,这些战略新兴产业化道路并不平坦,关键材料供应和核心技术研发是目前制约产业推广的“拦路虎”。在制造业中,推广3D打印和机器人尚需时日。

  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东莞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但不断暴露出高端人才匮乏,核心技术掣肘,产业层次低,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等窘境。

  “东莞往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到底要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子”,也是业界的热门话题。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捷认为,东莞制造业要想往产业链上端迁移,不要只是锁定在高新技术研发环节,应对产业链的两端更加细分化,展开有序延伸。张捷提出,东莞可以关注高科技成果面试前的中间试验阶段,并将其发展成中试产业。因为产业链左端的中试产业,需要制造业基础。东莞制造业基础雄厚,高级技工众多,最适合发展由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的中试阶段的产业化活动。

  加工贸易陷“模块化陷阱”

  1978年,东莞引进中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从此,“三来一补”的发展模式,使东莞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典型地区之一,揭开了广东乃至全国的波澜壮阔的制造业发展大潮。

  太平手袋厂这一星星之火,形成东莞加工贸易的燎原之势。加工贸易成为日后东莞经济发展的根基,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在东莞积极谋求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成为重大压力。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东莞“满天星斗,不见明月”的产业格局暴露出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软肋,2008年到2011年,东莞超千万美元项目330宗,比广州少355宗,比深圳少269宗。东莞企业总户数约50万户,比深圳多出了19万户,然而超百亿元的大企业仅有1家。

  众所周知,东莞已形成以加工贸易和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前院长、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捷提出,凡是以制造业立市的地区,都普遍出现了“模块整合现象”。也就是说,在当初发展的时候,模块化的供应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使得细分化的产业分工能够低成本地展开,进而推动经济发展。但是到了转型阶段,模块化副作用显现,即低端锁定。东莞的既有产业很容易锁定在产业链分工的价值链低端的位置。这是因为30多年来,价值链分工把不同模块的产品分成不同的生产环节,东莞主要做外围零部件生产和加工组装。

  东莞专心做好这一模块,但是研发设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生产,品牌、营销等模块都掌握在跨国公司和高端供应商手里,而其他的产业环节,都有标准化界面和系统化的供应链管理,也轮不到东莞涉足。

  “在这种模块化分工模式下,各环节之间的技术溢出和知识交流很少,加工贸易企业只能在子模块内部进行一定的工艺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张捷说,由于上下游环节的技术交流较少,东莞加工贸易企业也没有机会接触终端市场,若想开展延伸创新,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面临巨大困难。由此陷入“模块化陷阱”,难以实现转型升级。

  细分产业链上端,可做中试产业

  近年来,东莞不断出台一系列新政策及创新举措,如打造创新型经济,推进科技、金融与产业三融合,统筹水乡发展,力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给继续前进的东莞经济体注入奋发向上的气息。

  “东莞转型到底要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子”,也是业界的热门话题。是以重大项目的进驻,达到提升产业规格、聚集各路人才的目的,还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锋,让新兴经济和传统产业共同提升,互相促进?

  “东莞产业的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不可面面俱到,贪大求全。”张捷说,东莞要从制造向研发设计环节攀升,但其实研发也是一个大领域,包含很多环节,实际上也可以细分的。东莞如果所有的研发环节都要做,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研发主要靠高端人才,东莞缺乏高端人才。东莞夹在广州和深圳两个大城市中间,想要吸引高端人才也是比较难的事情。但是东莞不做原始创新,不等于完全不能做研发。张捷以苹果手机举例,苹果的原始创新是先要做手机的概念设计,设计完再做工业设计。工业设计之后还要进行分解,一部分人做软件设计,另一部分人做硬件设计,此外还可以细分很多产业链。

  最后,产品研发成功,要进行商品化,这就需要中试。“不是说产品一研发成功了就可以产业化或商品化的。”张捷说,也许做出来却由于技术问题或者成本控制不下来而不能产业化或商品化。在世界工业史上有很多很好的成果,一些原始创新的专利,最后没有变成商品化的产品,一部分是因为过不了中试这一关。

  中试,对很多加工贸易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但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词。所谓中试,就是既要能达到研发设计的目标参数,同时又要高质量低成本地把产品制造出来。也就是说,在产品推向市场之前,需要大量的试验,生产应该怎么组织,零部件结构应该怎么配置,应该采用哪种最合适的生产技术和流程,产业组织是怎么安排的等一系列过程。

  “我们把它称为中试,就是中间试验的过程。”张捷说,中试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在中试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并且取得了成绩。

  对于东莞的产业转型来说,东莞高层次研发设计人才短缺是不争的事实。东莞立足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对产业链的两端更加细分并展开有序延伸,显得尤为迫切。

  没有哪里比东莞更适合发展中试产业

  30多年来,东莞很多企业都不需要从事微笑曲线的两端。张捷认为,从严格意义来说,东莞的产业链是不完整的,因为它只处于产业链的一个环节,需要因此需要适度地跳出这种模块化的产业链分工。

  “没有比东莞发展中试基地更适合的城市了。”张捷认为,因为东莞有庞大的制造业,如电子信息、机械、五金模具等,也聚集了一批战略新兴产业,同时有着大批的高级技工。那么,选择一些现在还处于专利阶段,还没有进入商品化的技术或产品,比如3D打印、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就可以找到突破。

  那么,对于东莞来说,怎样做中试?张捷认为,东莞如果承接中试这个“微笑曲线”左端的环节,实际上产业链左端延伸了一段环节,离着向上游的研发设计环节又迈进了一步,也跟下游的生产制造部分紧密相连。这十分切合东莞的实际情况。

  “中试阶段一方面要有产业基础,在东莞能找到各种各样的产品或零配件,另一方面必须要有高级的技术工人,这些技工不是一般生产线上的组装工,而是白领技术工人。这种条件是东莞所具备的。”目前,东莞已有产业园区正在尝试布局中试场地。张捷说,要发展中试产业,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立市”的观念,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一方面,对微笑曲线的左端,即产业链的高端进一步细分化。

  张捷说,中试更加接近制造,东莞拥有优势。东莞建立中试基地,使中试产业化,承接深圳、广州乃至国外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外包,也是产业转型升级。

  等把中试阶段做好,就可以往设计方向走,设计完了继续往原创方向走。因时而动,一步步地走,走稳了一环,再继续下一环,不要动不动就来一个大跨越、大发展。“我们对转型都存在误区,转型不一定代表科技水平高、经济块头大,最重要的是观念更新,开创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张捷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