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高铁——扫描高铁时代下的新常态生活
- 发布时间:2014-11-18 15:04:0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身边的新常态之“高铁时代”)幸福的高铁——扫描高铁时代下的新常态生活
新华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齐中熙、樊曦)11月16日上午,新疆乌鲁木齐。随着一声响亮鸣笛,满载乘客的D8602次和谐号动车组缓缓驶出乌鲁木齐南站,标志着这个中国最边远的省份从此迈入高铁时代。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当下,集中国高端装备制造技术为一身的中国高铁展现着创新驱动的魅力。从一点一线,连线成网,飞驰的高铁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更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
加速人流、物流周转,释放经济活力
“今年12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届时动车组列车开行数将达到1556.5对,占旅客列车总数的58%,开行范围扩展至28个省份。”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铁起步虽晚,但发展最快。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对高铁关键技术和管理模式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进行了广深铁路提速改造,修建了秦沈客运专线,实施了既有线铁路六次大提速等。
2008年,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运营。此后,“四纵四横”高铁网越织越密。高铁加速了人流、物流高速运转,对沿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的巨大幅射作用日益明显。
“新疆高铁,乃至即将开通的兰新高铁不仅惠及百姓,其所释放的货运量,将会扩大新疆与国内外物流吞吐能力,促进新疆进出口贸易,增强市场活力,改善新疆投资环境,增大国内外的投资者吸引力。”同济大学轨道交通学院教授孙章说。
他说,高速铁路发展,有力带动了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尤其目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产业转型面临压力。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可以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城市群的崛起,使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高铁的开通还带动了区域经济贸易往来,释放了经济活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据统计,我国已开通运营的高铁可为货物运输腾出2.3亿吨的年运力。专家分析,全社会货运量中,铁路运输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节约社会物流成本212亿元。
打造“一日生活圈” “边疆”不再如此遥远
“2013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1.06亿人次,其中高铁线发送旅客5.3亿人次,比重超过25%。今年无论是数量还是比例,高铁还会进一步上升。”国家铁路局相关负责人说。
高铁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凡是开通了高铁的城市,都跨入了“同城时代”,沿线百姓也步入了“一日生活圈”。特别是近年来,高铁不仅集中于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广大中西部居民也逐渐享受到了高铁的便利。
都说“蜀道难”,但当去年7月1日全国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图后,来往于成渝地区至上海、杭州、南京、厦门、福州、武汉等方向的乘客能坐上动车组列车,最长压缩时间超过26小时。
今年以来,大西高铁、兰新高铁、杭长高铁、贵广客专等一批高铁新线已经或即将开通运营,在我国中西部铺设起高铁的桥梁。上海至长沙最短运行时间压缩2小时以上;贵阳至广州最短运行时间压缩15小时;南宁至广州最短运行时间压缩8小时以上;乌鲁木齐至兰州最短运行时间压缩6小时30分。
特别是西部地区,如新疆、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地,今年将陆续开行动车组列车,昔日的“边远”“边疆”地区也不再如此遥远。
“高铁运营有效降低社会时间成本,大幅缩短旅客的旅行时间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时间效益同步增加。”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
12万公里高铁网将打造更加幸福生活
“刚刚开通的乌鲁木齐到哈密的动车组只是规划中兰新高铁的一部分,到今年底,全长1776公里的兰新高铁将全线开通。到2017年,乌鲁木齐至北京的高铁也将开通,届时乌鲁木齐至北京的时间将由现在的41个小时缩短为16个小时。”乌鲁木齐铁路局有关负责人称。
近年来,高速铁路网不断铺展,通达全国,特别是近两年中西部快速客运网发展迅速。未来几年,随着高铁里程的进一步延伸,将有更多城市、更多百姓享受到高铁的“红利”。
据国际铁路联盟统计,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中国、西班牙、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建成运营高速铁路。到去年底,其他国家和地区高铁总营业里程11605公里,在建规模4883公里。
中国无疑是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随着今年底一批新建高铁的陆续开通运营,中国高铁总营业里程将突破12000公里,相当于其他国家高铁里程总和。同时,在建高铁规模约1.2万公里。
国家铁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调整后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15年,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9万公里;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快速客运网基本覆盖中国省会及50万以上人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