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思维炒港股行不通 警惕交易规则差异
- 发布时间:2014-11-17 18:10:17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上海11月17日电(记者桑彤)17日,“沪港通”终于迎来了首秀,在家门口炒港股变成了现实,这让不少想要“尝鲜”的内地股民跃跃欲试。然而,海外市场并非只是“风和日丽”,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用A股的思维炒港股,那是行不通的。
“沪港通”首日资金入沪积极入港谨慎
17日,上交所、港交所同时敲响锣声,“沪港通”起航。从当日交易看出现明显反差,“沪股通”资金流入较大,而“港股通”资金流入偏少。内地投资者相当谨慎,并未出现额度“秒杀”情况。
集合竞价阶段,“沪股通”和“港股通”分别成交逾32亿元和2亿元。截至收盘,沪股通130亿额度全部用完,港股通105亿中余87.32亿,反映了市场短期的观望态势。
很早便在国金证券开设“沪港通”账户的丁先生对记者表示,虽然香港内地资金互联互通对两地市场未来发展是一大好事,但眼前是否立刻买卖港股还要观察一阵。“一方面是因为之前A/H股价格倒挂已有所收窄,套利空间不大;另一方面是现在手上现金不多,A股处于重仓状态,等把A股的资金撤出一些才能投港股。”
像丁先生这样想法的投资者有很多,部分内地股民由于对香港交易软件和交易规则不熟悉,也希望观察和学习一段时间。此外,50万开设“港股通”的门槛也挡住不少内地股民前进的脚步。券商忙得不亦乐乎,却并没有看到火爆的开户盛况。
港股投资要把握规律
与上海主场八成交易都是个人投资者相比,港股战场六成交易来自机构投资者,内地股民传统的投资方式在巨大的差异面前真的能分一杯羹吗?
早年在香港中资机构工作的郑女士透露了她的港股投资经历:“头几年用A股的思维做港股,亏了不少钱。比如购买一元以内的‘仙股’完全没机会,亏损最多。相对而言赚得多的是价值股,一定要选择比较了解的上市公司投资。比如,去年在微信推出时购买的腾讯股,赚了50%-60%。”
具有丰富投资经验、同时炒着A股和港股的周雨也赞同郑女士的观点,绝对不会买香港的“仙股”,但会购买小市值的股票,每当大盘有一波上涨行情时,这类股票会有机会。
“其实,香港的股市风格很好把握,蓝筹股的走势有一定规律,‘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就是来自于香港。比如,工商银行等银行股在香港市场一年肯定有一次机会,从连续多年的情况看,只要跌到4港元就是入场时机,到5港元便可卖出。”周雨说。
在周雨看来,香港没有资本管制,以全球的机构投资者为主,定价更为合理,不会受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干扰,一般只有全球较大的政治、经济事件才会对港股产生影响,但内地A股会有一些非事件性波动。
警惕交易规则差异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馅饼”往往和“陷阱”同在。投资者在享受合理定价和稳定分红的同时,风险总是在不经意间靠近。
“当年做港股时整体是赚钱的,可是香港市场衍生产品非常发达,这让我交了不少学费,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周雨坦言。
十年前就在香港开户的内地股民王永凯也表示,港股T+0非常刺激,有些个股换手率很高,而且没有A股的涨跌停板限制,千万不能疏忽。
在私募基金经理袁语看来,不论是内地投资者热衷于概念股炒作的思维,还是港股与A股不同的交易规则都值得注意。比如,“手”在香港证券市场术语中,即一个买卖单位。但不同于内地市场每手买卖单位为100股,在香港每只上市证券的买卖单位由各发行人自行决定,可以是每手20股、100股或1000股,还需要查询决定。
“沪港通”将境内与境外市场连接在一起,可以预期不久的将来两市风格差异将逐渐缩小,A股价值投资理念将进一步发扬光大。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