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60后”基金仅三家规模超生存线 生于熊市突围艰难

  • 发布时间:2014-11-17 09:28:29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0年之后陆续成立的“60后”(第61家及以后成立的基金公司)是幸运的,它们一出生就作为时隔两年首批拿到牌照的公司赢得了镁光灯一片;然而他们也是不幸的,原本准备大干一场的它们赶上了A股长达六年的熊市。没有牛市东风、没有“好爹”助力,虽然这一团队的数量已经在四年内扩充到了35家,然而纵观这些“60后”,“陪太子读书”似乎成了不少公司的注脚,如何突围,能否突围?对于已经被冻得直打冷颤的“60后”公司而言,亟待破题。

  全扫描:仅三家公司规模过生存线

  2008年,席卷全球的熊市浪潮让公募基金数量在两年多时间里始终定格在60家之上,直到2010年7月20日纽银梅隆西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名“西部利得”,以下简称“纽银梅隆”)的成立,才告别了两家未成立一家新公募基金公司的尴尬,而随着这家“60后”首家公募基金公司的诞生,排队已久的“60后”基金公司们也如雨后春笋般批量成立,同年9月浙商基金成立,2011年平安大华、富安达、财通基金方正富邦长安基金、国金通用等基金公司也相继问世。截至今年8月,目前基金公司家数已经达到了95家。

  然而,四年时间过去了,原本以为可以借抄底熊市迎头赶上的“60后”基金公司们几乎仍在原地踏步。

  数据显示,这批“60后”规模站上100亿元规模的公司仅有平安大华、国寿安保和中融基金三家。值得一提的是,“60后”领跑者纽银梅隆、浙商基金规模依然徘徊在个位数,分别仅有2.96亿元和5.46亿元的。规模最少者永赢基金仅为1.35亿元。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目前,仅国寿安保和中融基金(原名“道富基金”)凭借着“好爹”跻身同业规模排名前半阵营,其余均在后1/3阵营,可见“60后”基金公司几乎全是小规模公司。“60后”基金公司之间公募资管规模最大相差超过120倍。

  100亿元规模是业内公认的盈亏平衡线,也就是说,大多数“60后”基金公司一直在赔钱。数据显示,纽银梅隆成立四年来共亏损了1.6亿元,而浙商基金成立以来就没过上好日子,今年前5个月还亏损了440万元。2011年成立的长安基金也连年亏本,2013年净资产亏损1629万元。

  与稳定的资产规模相对应的是不稳定的高管团队。

  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60后”基金公司成立以来高管离职的局面没有一家可以例外。其中纽银梅隆就连续出现了两位原总经理胡斌、陈喆离职的情况,浙商基金原副总经理陈志龙、平安大华原总经理李克难也在今年离职,富安达原总经理李剑锋、财通基金原总经理陈东升也于去年离职,而方正富邦自2011年成立以来就发布了8则高管变更公告,公司诞生刚满10个月,原总经理宋宜农就宣布离职。

  高管动荡带来的是投研团队的捉襟见肘,如财通基金、方正富邦、长安基金旗下基金经理仅有3人,且平均公募任职年限均为超过三年,安信基金虽然旗下基金经理人数多达7人,但基金经理平均公募任职年限仅有345天,“菜鸟”基金经理扎堆。

  窘迫的发展让部分股东失去了耐心,目前,已经有包括纽银梅隆、长安基金、浙商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原股东抛售股权离场。

   谋变:两家公司的特色化路径

  没有老十家深厚的底蕴,无法与银行系公司“拼爹”,没搭上牛市的发展黄金期、没傍上互联网巨头逆袭,部分“60后”基金公司把摆脱尴尬的宝押在了特色化的路径上。

  “每次更新定增项目的数据都很累,因为新增得实在太多太快,上个月的还来不及更新,下个月的就来了。”这是财通基金相关负责人在微信上的感叹。事实上,这正是由于财通基金明确将定增、期货类专户业务作为突破口而带来的。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28日,财通基金已成功中标第100个定增项目,2013年以来累计参与的定增金额超225亿元,总浮盈规模达90亿元,浮动收益率45%,2013年以来成功中标的定增项目数量、定增参与规模、浮盈水平均位列全行业第一位,被业内称为“定增王”。

  与此同时,在财通基金大股东永安期货的支持下,公司的期货类资产管理规模也在突飞猛进,截至2013年12月末,财通基金已成功发行近70单针对期货的创新专户产品,管理的期货类资产规模超40亿元,期货专户的数量和规模位列同业第一。

  “保公募重专户是我们公司现在的定位,我们公司的特色化就在于利用有力的资源,对定增和期货市场的深挖,而不像很多公司一样去冲互联网金融,做同质化的东西。”上述财通基金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除了财通基金外,目前在“60后”中较早成立的国金通用也打算开启一条专注于量化基金的特色化路径。“目前公司的量化基金团队已经建立起来了,这是从美国回来的一批专业人士,我们希望能够将量化业务变成自己的特色来发展。”国金通用基金市场营销部赵晨表示。

  而目前在“60后”基金公司中突破100亿元生存线的平安大华基金,虽然没有另辟蹊径,但一样在精准定位。据悉,公司确立了打造公募产品“精品店”的发展思路,目前这一路线也初见成效,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止到9月30日,平安大华近两年权益类基金净值增长率和超额收益率分别达95.61%、88.21%,在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排行榜中双双占据首位。

  考验:差异化突围能否复制推广

  事实上,面临生存困窘的不止“60后”,在基金发展处于瓶颈期的今天,未来新成立的基金公司都会思索在大公司瓜分殆尽,其他资管机构虎视眈眈的背景下,如何为自己赢得立足之地。

  “基金公司搞特色化,大多是在无路可走背景下的无奈抉择。”济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主任王群航认为。如财通基金的公募基金投研团队曾经也有过优秀的人才,只可惜这些骨干强将最后都挥手告别,2012年财通基金原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黄瑞庆离职,在任期间黄瑞庆的业绩可圈可点,所管基金在同期成立的基金中表现尚可。去年,财通基金原总经理陈东升也宣布离职。

  而国金通用在权益类基金开展的道路上也是颇为不顺,当时国金通用国鑫灵活配置基金成立4个月后,就陷入投研缺乏支持的困境,当时国金通用裁撤研究员的传言已经开始在北京基金圈小范围内传播,不过国金通用表示仅仅是转岗到专户业务,但这一举动显然也说明公司对权益类基金已不再侧重,截至目前,国金通用也大多发行的是保本型、货币型、债券型等固定收益类产品。

  不过,王群航也坦言,“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耗子就是好猫,只要这条特色化道路能为投资者和持有人带来稳健的收益,就是值得鼓励的做法”。

  “因为没有一个大的牛市促其稳健的发展,因此像财通这样的‘60后’基金公司,只能是结合基金公司现有的资源优势,先找到一个突破口,譬如在定增领域很多公司都知道可以赚钱,但惟独财通可以发展得如此迅速也离不开其资源背景。”德圣基金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表示。

  不过,正因为如此,差异化、特色化能否成为其他“60后”的选择也打上了问号。

  “财通的定增专户大多以组合为主,相较证券公司专门对一家公司做定增来说,可能调研工作就不够充分,我们评估认为,这种一把抓的组合可能不及证券公司的定增产品的收益。而且定增市场并非稳赚不赔,如果不够谨慎很容易踩上‘黑天鹅’,因此这条道路也未必就能走得特别远。”北京一家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人士坦言。

  事实上,无论对于哪家公司,如何保持股东和管理团队的稳定都是发展的基础。如何用更好的机制留住人才,这对于“60后”基金公司而言都需要做好功课。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至少在股权激励上,“60后”基金公司还鲜有尝鲜者。这一点,早于“60后”的中欧基金以及后来者前海开源基金,都已经实行了核心团队挂钩股权的激励政策,而这也是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如果“60后”基金公司股东们在这一点上不敢迈步,只依托差异化,也很难实现突围。

  “如果不能主动出击,结果可能就是被动挨打,如果不彻底改变当前的尴尬局面,不排除未来‘60后’基金公司中出现首例公募基金合并案例。”某券商分析师预测。? (记者 宋娅 苏长春)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