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送易别难 张小虞仍在汽车产业发展的路上

  • 发布时间:2014-11-17 07:2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张小虞毕生都在不停地奔走:国内国外,东部西部。由此,我不禁想到,现在,我们与其说是要送别张小虞,不如说是看着他重又开始一段新的旅程:去考察某个汽车集团,去论证某个汽车项目,去参加某个发展论坛,去会见某国政府官员……

  

  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

  昨天(11月16日,星期日)上午,顶着初冬的寒气,上千位汽车人士来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张小虞——一个可亲可敬的汽车业界领导、专家和师友送行……

  当我把一朵白色的鲜花献上,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还是在当天,一向睡眠较好的我,竟然失眠了。凌晨3时醒来后,满脑子都是20多年间数次见到张小虞的情景,和他所说的话……巧合的是,其中很多都是匆匆的旅途中。

  是的,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张小虞毕生都在不停地奔走:国内国外,东部西部。由此,我不禁想到,现在,我们与其说是要送别张小虞,不如说是看着他重又开始一段新的旅程:去考察某个汽车集团,去论证某个汽车项目,去参加某个发展论坛,去会见某国政府官员……

  据天气预报,星期日会有雨夹雪。前一天,在与几位新闻同行相约为张小虞送别时,我们还说,上天也要为他而感动……但是,当我们排在为他送行的队伍之中,天渐渐地晴朗,让我恍若真的有一种送他去旅行,而不是告别的感觉……

  张小虞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很多回忆文章已经高度概括。在此,我更愿意借用9年多前,在我独家采访一位国际友人时,他对中国汽车另一位杰出人物——吕福源的高度评价:将轿车带进中国家庭的人。这一评价对张小虞——一个与吕福源一道工作多年的助手和搭档同样适用。

  以下是记者几次记忆深刻的采访,又是在张小虞担任不同职务期间。因此,在文中我竟然不知怎样称呼他为好:张司长?张局长?张会长?但是,在我眼中,张小虞永远都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上。

  大巴上与中汽规划司司长初识

  22年前,刚刚成为汽车行业报记者的我,去采访国家汽车行业管理部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内部的一个会议,参会者都是司局长以上领导。

  所有与会人员同乘一个大巴车,我就坐在一个慈眉善目、精明干练的中年人身边。出发不久,我先开始了问话——

  记者:您好!请问您是?

  张小虞:我是规划司的张小虞。你是?

  记者:我是中国汽车报记者。

  张小虞:中国汽车报的记者我都认识啊。

  记者:我是刚来的。

  张小虞:哦!从哪儿来呀?

  记者:从首钢啊。

  张小虞:首钢的效益那么好,为什么来我们汽车行业啊?

  ……

  不知道是我采访他,还是他关心我。就这样,一位充满智慧的行业管理者,与一个初来乍到的记者很快没有了距离。从他的口中,我了解到“规划”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作用,也较好地完成了这次采访任务。之后,我从别处了解到张小虞的非凡能力,以及他在中汽总公司司局长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这一判断得到最有力的印证。1993年,汽车行业管理归口到国家机械工业部,并成立了新的汽车工业司。由原中汽总公司副总经理吕福源(后曾任国家商务部首任部长)任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汽车司司长;张小虞、苗圩(现任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担任汽车司副司长。

  不久,吕福源被任命为国家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张小虞出任汽车司司长。

  航班上向机械部汽车司司长请教

  自1992年,国产汽车首次突破100万辆后,汽车产业面临诸多发展中的问题,尤其是“入关”(即后来的“入世”)在即,更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性。

  当时,汽车产业重新归口机械工业部管理后,汽车司人员虽少,但行业管理的工作和职能并不少。特别是国家的第一部产业政策——《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正在制定中,而此后连续3年举办的大型中外汽车交流研讨与展示活动(即PSE94-96)正在积极筹划之中。因此,机械部汽车司在吕福源、张小虞和苗圩的领导下,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次,每年一度的机械工业行业会议在江苏泰州举行,我作为行业报记者随行采访。登机后,发现三个人的座位竟然只有我和张小虞,他靠窗,我邻过道。当时,自己亦惜亦喜:叹惜的是,看到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且身为堂堂国家机械部汽车司司长,他出差竟然也是乘坐经济舱;可喜的是,我再一次有机会单独提问并聆听他的教诲。

  问了几个问题后,看到他很疲倦的样子,我说:“您休息会儿吧”!他却平静地回答,没什么!当我向他反映,汽车司的工作在企业和跨国公司都获一定的好评时,张小虞苦笑着说,工作还是做得不好,经常挨批。

  那天,他还很关心地问我,在读什么书啊?恰好,我随手带了一本外国记者所著,展望21世纪全球汽车“三巨头”的新书。张小虞翻了翻,给我讲了任何书本都得不到内容,就是他多次接触的丰田英二、大众哈恩和通用汽车董事长,以及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态度与认知。

  

  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

  展会间隙采访国家机械局副局长

  “入世”前后,社会上曾经有一个不够正确的导向:似乎一夜之间,人人都可以上马项目,大做特做汽车了,而节能、环保和安全似乎都不再重要。为此,我所在的行业报要做一个选题:“入世”后,是不是汽车制造也可以完全放开了。当然,我们希望采访到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的国家机械工业局副局长张小虞。

  星期一下午的选题会结束后,我立即致电张小虞的秘书、原汽车司官员、也是对采访非常配合的司小军先生。小军把张小虞的行程告诉我:现在,张局长正在浙江考察一家企业,今晚去上海;明天上午,他要参观一个汽车零部件展,之后可能有空。至于会不会接受采访,要看你的运气了。

  提到考察,这里不能不插一句。在汽车业界,恐怕没有人比张小虞所踏勘的企业更多,包括零部件企业。长期从事汽车产业规划,令他养成了“必到现场”的习惯。对于整个汽车产业布局和规划,不但心中有数,而且能如数家珍。小军也曾对我说过,每到一地,没去过的企业,无论整车,还是零部件,甚至相关行业,他一定要看一下。考察中,我们年轻人一溜小跑,才能跟上他。

  当晚,我从北京赶到上海;第二天早上,又赶到张小虞所住的酒店。趁他等车和上车的空隙,我向他汇报了要采访的内容,他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其后,在展会开始之前会见某国大使的空隙,以及参观结束后,张小虞两次回答问题,使我顺利完成此次采访,写了:《张小虞: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做汽车》。

  由于有着深厚的积累,张小虞对行业的洞察透彻、观点鲜明。他的一次谈话或一个演讲,都可能有文章可做。“入世”不久,他敏锐地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国内汽车企业“还不会卖车”的观点。受此启发,我写了一篇数千字的长篇文章,发表在《南风窗》杂志上,也得到他的鼓励。

  候机楼与机械联合会副会长偶遇

  随着国家机构的调整,以及年龄等原因,张小虞担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等职务,但仍然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他所挚爱的汽车工业上。

  大约是在四五年前。一次,我去外地出差。走出首都机场休息室,我乘扶梯向下时正在向左看。突然,右边向上的扶梯上有人喊我:小张,你去哪儿?

  听到这熟悉且亲切的声音,果然是张小虞。我也赶紧向老领导问好,也问:您去哪儿。

  日常采访中,虽然是行业领导、资深专家,但张小虞从不“摆架子”。对此,我周围的许多年轻同事也深有感触。得知他病逝的消息,无不扼腕痛惜,并纷纷写了怀念的文章。一些资深的记者还记得,十多年前,还是在汽车司司长的任上,尽管公务缠身,但张小虞还是参加了一个因公辞世的汽车记者的追悼会。

  平日里,为了汽车产业,张小虞常常是深明大义、仗义执言。十多年前,他敏锐地发现一家行业报可能要有“异动”。在四川德阳开汽车行业会议时,他专门说,不能忘了:行业报不是几个人或几十个人自己的行业报,是整个汽车行业的财富,一定要把它办好!

  最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也是多年以后我才通过朋友口中知道的。一次,张小虞在与我原来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交谈时,并不在场的我,偶然被提起。他说,小张是在首钢最好的时候来汽车行业的,我们应该善待他。

  11月12日中午,我乘坐国航从广州起飞的第一个航班抵京,打开手机最先看到的竟是一个噩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今晨病逝。

  张小虞身患绝症已为业内人士尽知,但突然离开他所钟爱的汽车事业,让每一个与他相识的人都难以接受﹍﹍

  在此,我深信:送易别难,张小虞仍在汽车产业发展的路上。(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宇星)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