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A股将现系统性行情

  • 发布时间:2014-11-15 11:32:55  来源:滨海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日,央行发布了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从中可以读出哪些有用的信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近日也推出了,这又会给股市带来哪些机会呢?

  【央行否定降准降息】

  在近日公布的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里,虽然央行承认了在“非公开市场”放水7000多亿元,但在放水的反面,却是第三季度以来M2同比增速出现一定的回落,这需要对央行报告中对M2增速的解释进行进一步探讨。央行在报告中指出,目前M2增速较名义GDP增速高出4个多百分点,明显超出2000-2013年的平均水平,M2存量已超过120万亿元,M2/GDP在200%左右。在存量货币池子已经很大的情况下,这样的货币供给并不算慢。央行强调,与财政支出不同,货币投放后并不会消失,而是会形成存量积累继续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关键是要提高货币周转的效率,否则存量货币会越积越多,长期看会对通胀乃至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可以认为,央行的上述提法,再次否定了短期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因为央行的各种“贷款便利”都是当前有放、未来有收的,因而,长期来看,不会对M2存量构成较大影响。但传统的降准降息则是易放难收,且流向难以控制。另外,央行额外提到货币周转效率的问题,也明显契合了高层盘活信贷存量的思路,推动存量金融资产证券化的主张未来有望得到高层的进一步重视和强化。

  就新的货币政策工具而言,长期来看,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开始由数量转向价格,并开始侧重于结构调控。首先,央行更强调新货币政策框架中价格工具的使用,指出在金融创新中应该更多从市场利率的角度评估货币金融条件,尤其强调了拆借、回购市场,国债、企业债收益率下行对于融资成本改善的影响。其次,央行试图在保持政策宽松时也进行信贷结构调整:一方面,央行通过PSL,提供资金用于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建设;另一方面,其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来扶持“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

  就央行对经济和通胀的判断和政策暗示方面,央行对通胀的判断由第二季度的“价格形势相对稳定”改为“价格涨幅放缓,形势较为稳定”;对经济的判断增加了“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一定阶段内经济下行压力和潜在风险暴露可能会有所增大……既要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也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通胀和债务水平”的表述,表明央行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警惕,但不倾向于过度刺激,“防止过度放水”或是对社会上全面降准降息呼声的某种回应。此外,央行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描述由第二季度的“调节好流动性总闸门”的表述变为“调节好流动性水平”,在流动性调控方面口吻似有所松动。就未来货币政策总体判断,央行既要改变流动性调控方式,又不倾向于过度刺激,指向的仍是继续坚持创新性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实际上,今年货币政策的三条线已经很清晰:一是想方设法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二是以创新的工具投放基础货币;三是政策发力以“定向”为主。可预见,至明年上半年的货币政策操作,都会以此“三项”思路为主。

  【A股进入双翼齐飞阶段】

  近期,股市开始热炒“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实际上,“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给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即通过依托产能和资本双向输出解决困扰中国经济转型已久的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经济转型增长,既要发展新兴产业,又要消化过剩产能,如果仅限国内,则一个是“做加法”、一个是“做减法”,转型期的不确定性会很高。如果将传统产业的产能输出国外,将国际资本与先进技术引入国内,则相对都是“做加法”,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增。从国际战略角度,中国要谋求与中国经济在全球同等的地位,则中国经济的转型必须要从国际视野来考量这一重大命题。

  在国内外专家纷纷认为中国经济只有产能过剩、债务泡沫一条路的时候,国内决策层已经将眼光早早投向了海外,并开始长远的战略布局。从近一年多的有关经济层面的高层言论分析,从去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上海自贸区,到今年中国高层到海外“推销”高铁、核电,都表明中国高层在解决中国经济转型的问题上,与对外输出产能的国际战略密切相关。长久以来,中国传统产业积累的过剩产能似乎只有自我压缩一条路,中国经济长远看将处于长期的痛苦的去产能、去杠杆的过程中。映射到资本市场上,与新兴产业的朝气蓬勃、成长无限相比,传统产业似乎只有暗无天日。正因为有了这一分化性预期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A股市场一直处于新兴产业占优的“结构性牛市”中,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板块风光无限,而传统周期性板块的估值一直受到压制。“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则给基建等传统产业以“扬眉吐气”的机会。此前认为相关行业比如建筑、机械、钢铁、水泥、建材、交运都是产能过剩、死路一条,但是,当“一带一路”这个崭新的全球化战略开始落实之后,A股市场将进入“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双翼齐飞的系统性行情阶段。

  以后数年,中国资本输出的全球化战略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过剩”产能的消化和转移,不只是让金融业受益于有效贷款需求,配套的建筑承包商、工程机械、物流、钢铁等也将全面受益。中国金融、基建承包商、电力设备、工程机械、铁路设备、通信设备、物流等行业将全面受益,而这些都是容易带动指数上涨的权重型板块。

  今年APEC会议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APEC成员体与“一带一路”经济带重合度相当高,“一带一路”政策不再是一项独立的国内政策,而是着眼于亚太地区的一项政策。虽然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略显夸张,但是不能否认,其中的资本与产能双输出的潜在逻辑,确实与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战略严密贴合。如果说决策层通过调整权力阶层结构,为经济转型奠定了政治基础,那么,以“一带一路”规划为代表的资本与产能双输出的全球化战略,则将未来数年中国的经济战略和盘托出。国内的结构性改革与国际化的产能输出相结合,大大提高了中国经济转型的胜算,也为A股市场系统性行情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季度经济仍有企稳基础】

  尽管10月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两项数据表现均不尽如人意,但实际上,月度数据的频繁波动属于正常,新常态下的数据应该用结构性眼光来看待。比如,10月非制造业PMI分项指数显示的两个好苗头:一是市场需求稳中有增,特别是建筑业需求升幅明显,有利于第四季度经济企稳回升;二是本月新订单指数结束连续两个月的回落走势,达到51.0%,创出自今年6月以来新高,预示着第四季度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然存在。首先,10月的数据一般受国庆长假的影响,大多都会环比回落。其次,央行“930房贷新政”所释放的效力在10月有所体现,当月楼市回暖,建筑业需求复苏顺理成章。这也印证了高频数据的波动和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力释放密切相关,对单月的数据变化不宜再作过度解读这一论断。

  虽然今年第三季度中国GDP的增速环比下滑了0.2个百分点,但是这已经被官方描述为“转型升级所带来的超预期阵痛”。而之后的四中全会、深改组六次会议等等传递出的信号都是高层坚持调结构、促改革的决心不变。因为,其他经济数据,带给决策层足够的底气。第三产业: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7%,高于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煤炭使用量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2%。消费: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8%,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48.5%,比投资要高7个百分点左右。就业:1-9月城镇新增就业108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全年的就业目标。收入: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是8.2%,增长速度比GDP增速高0.8个百分点。决策层多次明确表示“只要我们的发展有就业、增收入,有质量、提效益,节能环保,没有水分、实实在在,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对于总量数据,是时候换个角度去看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