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听懂“两种语言”的“研产智慧体”

  • 发布时间:2014-11-15 01:31:04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11月6日,陕西杨凌,在这块被人们誉为“中国农业硅谷”的土地上,杨宝祝作了一场关于农业物联网的主题报告。此时,他作为北京派得伟业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已为农业信息化“产”“研”结合的梦想奋斗了13年。

  “农业信息化就算发展得再高端,最终还是要给农民用。如果不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那一切都是空谈。”在将近5000个日子里,杨宝祝放弃了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的位子,推动农业信息化向产业化转型,带领派得伟业成长为农业信息化领域的龙头企业。

  “产业上的一小步,比科研上的一大步,更让我感到踏实。”杨宝祝说,“搞农业信息化就要让农民得到实惠。”

  做大做强信息服务业:成为一辆连接院所和农民的“摆渡车”

  “对于农村来说,专家是最稀缺的资源;对于院所来说,专家库是沉睡的资源。派得伟业做的,就是把数据库开发成产品。”杨宝祝说,“这样,院所的资源被唤醒了,农民也找到了‘开了药方的人’。”

  北京远郊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吴雄寺1210户村民,成了最先受益者。在这个只有8台电脑的村子里,杨宝祝愣是让“拿惯锄头的手”学会了“通过网络科学种田”。如今,面向生产的农业专家系统,成了村民的“宝典”。

  “没想到,中国还有这么现代化的乡村!”在实地考察之后,由东欧12国组成的考察团,最大的体会就是“惊奇”。

  回忆往事,杨宝祝说,在多年科研攻关中,院所解决了很多难题,但也走进了一个“难以避免的盲区”,“产业化不是院所擅长的。有时,我们完成了课题,却很难停下来做示范。就算做了两三年试点,项目一完就没用了。农民很难得到持续有效的服务”。

  为了把“产”和“研”之间的断层连接起来,2001年6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投资,组建了派得伟业公司。35岁的杨宝祝主动请缨,成为了公司的“当家人”。

  这一年,他已经完成了十几个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研项目,成了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家里人和不少同事劝我,不必要去冒险。”但在杨宝祝看来,“农业信息化技术,不能停留在科研阶段,而要加以推广,让更多农民享用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和高效。”

  “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在杨宝祝带领下,派得伟业努力做大做强信息服务业,成了一辆连接院所和农民的“摆渡车”。

  “农民需要啥就研究啥、转化啥。”杨宝祝说,“信用体系—需求先行—无偿引进—应用创新—效益分成,我们和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探索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信息中心有研发实力,派得伟业公司负责市场运作。我们以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为导向,以无偿引进、市场化利益分配为主,实现了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

  杨宝祝说,这种实践,有助于院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能有效降低企业的开发成本,也能让农民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实惠,实现多赢的局面。

  两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个能听懂“两种语言”的“智慧体”

  “想要做农业信息化,就必须弄懂一件事,那就是用计算机服务农业。”杨宝祝说,“很多人以为,懂得计算机技术用在农业上,就能做好信息化。结果,还没长大,这些公司就死掉了。”

  在他看来,避免“过早死掉”的尴尬,需要一个既懂科研又懂产业化、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农业的“智慧体”,“从某种意义上说,需要的是全才,既得有过硬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编程、架网等手到擒来,又得对农业这个大学科中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

  从产业化的原点上,向前跨半步,参与到科研及示范中去,听得懂科学家的语言;在科研的起点上,向后跨半步,深入田间地头,听得懂农民的语言。科研院所到企业的经历,让杨宝祝成了“能听懂两种语言的人”。

  在这里,他说起了“智能程控水稻浸种催芽系统”的故事:“大家都想让水稻产生最大效益,实现高产稳产。在这里,提高秧苗质量很关键。传统种子催芽,方式有很多,温室催芽、保湿催芽、土坑温床催芽、复合菌肥催芽等。这些方法适合农户自家使用或小批量供芽种,但要大批量集中催芽并不适合。”

  针对这些问题,派得伟业公司和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手,共同研发了“智能程控水稻浸种催芽系统”,以解决农民在水稻种植中的困惑。

  杨宝祝介绍,该系统是农业物联网应用的典型案例之一,它集成了传感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高效电热技术、精准化控温技术和三维视景技术,中央计算机通过通讯网络连接不同的控制主机,形成市县多基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分布式集群控制网络,从三级结构上实现了水稻催芽全过程自动化无人值守控制管理及远程服务,实现了水稻催芽过程的标准化、工厂化和规模化。

  “在只懂计算机的人眼中,水稻就是水稻,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不同地区的水稻不同,同一地区的不同水稻品种不一样,同一水稻品种的不同生育时期也不同。这就要把计算机技术和农业结合起来。”杨宝祝说,“在派得伟业,农业、计算机、综合方向人才,各占1/3,50%是研发人员。而我们和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数字农业测控关键技术产品与系统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听懂“两种语言”,持续创新,几年之后,派得伟业公司参与的“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再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创意产业角度看农业:农业企业也能赢得资本关注

  在自家阳台上开一个“小菜园”,听来似乎是个梦想。但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这种生活方式。

  “作为长期从事农业信息化的企业,派得伟业把目光投向了‘阳台农业’。”杨宝祝说,“我们希望,通过开发技术和产品,打造一个产业链,实现集聚效应,带动全产业链企业共同发展。”

  在杨宝祝看来,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事,“从国家层面讲,发展‘阳台农业’,有利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从个人层面说,能满足居民休闲、体验、观光、健康的需求,既可陶冶个人情操,又可合理利用资源提供绿色食品。”

  “但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的不是传统农业的简单复制,而要在品种、栽培技术、设计创意上下功夫。目前,国际上‘阳台农业’发展相当成熟,形成了上百亿美元的产业。国内起步较晚,有几十家企业,但规模都偏小。”杨宝祝说,“我们要做的就是率领中国企业实现突围。”

  在深入调研之后,派得伟业成立了“闲亭苑”分公司,“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我们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是我们科研的基础。十几年来,我们在市场中摸爬滚打,早就了解了百姓的需求。”杨宝祝说,“我们的专业团队,完成了北京首届农业嘉年华总体方案规划与设计、首届农业嘉年华城市农业馆和第二届农业嘉年华奇妙乐园馆的设计与实施、北京市朝阳区京旺家园社区60户居民阳台种植设计与实施、世界种子大会特色种植馆的设计与实施、世界葡萄大会科普中心和智能温室的设计与实施等等。”

  “农业可以变成服务业,也可以成为创意产业。这中间最关键的就是持续创新。没有创新,没有研发,就没法存活,更没法发展。”杨宝祝说,“过去几年里,我们入选中国中小企业100强榜单,成为资本关注的对象。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都能接到投资人打来的电话。”

  “用计算机解决农业的问题。”杨宝祝说,“听懂‘两种语言’,把‘产’‘研’之间的断层连接起来,我们要用信息化为农民带来财富。”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