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楼”里乐逍遥
- 发布时间:2014-11-13 03:30:00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操戈见习记者邓卫哲文/图
村口一座牌楼高大醒目,一条宽阔的水泥大道直通视野尽头,规划整齐的井字形道路将整个村庄有序隔开,一栋栋造型独特的三层小洋楼在绿茵中错落有致。这里就是海南省乐东县佛罗镇丹村。
记者采访当天,恰逢台风“海鸥”登陆海南,狂风暴雨下,整个村子反而显得格外宁静,村民们在家中喝茶闲聊很是惬意。丹村村委会副主任王令勤自豪地说:“即使再大的台风,村里的房子也没事,村民的安全也有保障。”
“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坡地,2009年之后才陆续建成现在的规模。”王令勤告诉记者,之前全村1000多户、4300多名村民都在十几公里外的老村居住,由于交通不便、村民饮水困难、乱占耕地等问题严重才搬到此处。
王令勤说,老丹村地势低洼,一遇暴雨就会海水倒灌,整个村子都被淹,造成村里地下水盐碱化严重,村民吃水都成问题,经常要开着三轮车到几公里外的地方拉水。同时,作为人口大村,受建设用地限制,几兄弟十几口人的家庭只能挤在低矮潮湿的老房子里,造成村民私自占用农田建房的情况非常严重。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丹村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向镇政府专门申请了一块土地用于重建新村。由于村民安土重迁,加上新村周边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跟进缓慢,搬迁工作迟迟没有进展,2009年前仅几户人家搬过去,而且还想搬回老村。
村委会主任谢上强主动放弃自家在老村新盖的房子,积极发动村干部、党员和有钱有威望的村民先搬过去,还免去前几十户搬迁村民的2000元宅基地费用。同时,积极协调县公路、供电、园林等部门,解决新村主要道路的硬化、亮化、绿化等问题,还筹资为村里买了两辆垃圾车。
不到三年,一个路网纵横、道路整洁、住宅美丽、生态良好的新村便初成规模。现在的新丹村人畜饮水设施、改水改厕全面完成,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逐步推广,形成了卫生处理常态化、制度化。90%的村民搬到新村。
“村容村貌好了不算富,村民的钱袋子鼓了才算富。”在丹村党支部副书记温国华看来,农民只有靠地吃饭,如何通过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便成了村委会的头等大事。通过移村还田和土地连片化整治,丹村形成了全县最大的国家级万亩田洋,村委会还出资在田间打了4眼深水井,并针对土壤特性提出“一稻一菜”的种植方案,即晚造种水稻,早造种蔬菜。
温国华说,目前田洋的种植种类大致分为空心菜基地、长豆角基地和南繁育种基地。一年可产出三季,每年12月到次年4月是南繁育种基地水稻及空心菜基地的种植时间,8月到次年3月是坡地种长豆角的最佳时间,6月到11月又可以种植一季水稻。仅空心菜一项,每年就为村民增收2000多万元,村民把空心菜称为“金菜”。
除了空心菜,丹村更有名的是哈密瓜,海边连片的沙地最适合种冬季反季节哈密瓜。每到冬春季节,海边连片的白色哈密瓜大棚与蓝色的大海相互映衬。村民石世姨联合本村及周边村庄300多名妇女成立了“乐东丹村创新妇女哈密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土地2000多亩,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合作社还建起了自己的办公室、培训室、农资超市等,2/3的社员家里都盖起了“哈密瓜楼”。
“在丹村,像石世姨这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有好几家,全村每年哈密瓜产值可达几千万元。”温国华笑着说,靠着农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生产销售模式,现在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已近万元,每年10月到春节期间的瓜菜销售旺季,村农贸市场和田间地头的大货车络绎不绝,那真是热闹。
另外,村里招商引资的花卉产业也已形成规模,2000亩的金钱树、平安树种植基地,每天有100多名妇女前去工作,80元一天的工资当日结清,有效解决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
丹村是乐东县出大学生最多的地方之一。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全村共有近800名大学生,外出干部多达700多人,现在每年都有50多人考上大学,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孩子上大学。
2010年11月,丹村成立教育基金,每三年组织社会各界和丹村外出干部进行一次捐款,用于奖励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和帮助贫困学子,希望大家不要忘本,学会反哺教育,成立至今共募集捐款80多万元。
丹村教育基金每年向考取清华、北大和博士的学生给予奖励2万元,并在村里召开庆祝颁奖大会以励后人,向考取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分别奖励1500元到2500元不等,每年还向丹村小学优秀老师和在校优秀学生颁发奖金。
在丹村村委会大院的文化广场,村民们每晚都会聚在这里唱歌跳舞,大伙还自发成立了八音队和舞蹈队,定期组织听歌会和琼剧演出。村委会大院的文化长廊上,描绘了二十四孝故事以及本村革命传统故事,让孩子们热爱家乡,知德行孝、知善明史。
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丹村村委会在全县开了几个先河,一是策划元宵灯会,二是编写《丹村志》和创办《龙沐湾》杂志。42岁的《龙沐湾》主编郭义忠,自愿放弃海南省旅游总公司三亚分公司总经理一职,回村自费创办杂志,搜集整理村民的散文、诗歌、书画作品。
“红色传承、文化兴村”,丹村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编织着属于他们的美丽乡村梦。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