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经济下行期货币政策应防范隐含风险

  • 发布时间:2014-11-13 00:31:41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樊明太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4年至今,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强、国际经济复苏不稳定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进入经济增速趋向潜在水平、物价涨幅趋于均衡通胀率、新增就业趋于稳定水平的新三角组合态势。中国经济的这种新三角组合态势,具有三方面基本特征。

  一是中国经济自发增长的动力有待激发,现实经济增长率回落到7.4%左右,趋向潜在增长率,经济增速容忍度面临考验。这是我国经济自发内生增长的结果,主要由供给方主导,依赖于供给方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改革红利和制度创新;而需求方的投资和出口的增长加速难度加大,消费需求增长平稳,在产能过剩、缺乏新增长点条件下的需求微刺激效果受到约束。

  二是我国物价涨幅回落到CPI的历史均衡水平,通胀压力短期内缓解,但生产者价格紧缩会抑制企业生存空间和活力。中国面临着中期潜在通胀压力,这种通胀主要来自在货币供给增速过快产生流动性过剩条件下的成本推动、进口价格潜在上涨输入,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成本内生化、服务价格上升的推动,国际流动性过剩也会通过资产价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致输入性通胀压力;但是,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简政放权,加上最近几年来央行持续强化流动性管理,我国隐形交易成本从而市场价格也会趋向降低。

  三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需求趋稳,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增长趋稳于历史均衡水平,城镇名义登记失业率趋稳于4.1%左右。这一方面是由于随资本替代劳动而引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随人口老龄化、教育产业化而引致的就业供给结构扭曲。但是,必须认识到:经济增速放缓与劳动力供给总量矛盾依然存在,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错位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在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没有完全到位的条件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国就业增速下滑的容忍度相对有限,由经济增速下滑引致的隐形较高失业率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社会问题会隐含较大的潜在社会风险和不稳定成本。因此,如何把稳定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以改革创新的思路研究完善就业促进、创业引领等措施并抓好落实,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是我国经济增速下滑所面临的最大压力和挑战。

  可以讲,当前中国经济下行中呈现的新三角组合态势表明:中国经济的现实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的缺口及相应的通胀缺口和就业率缺口都收窄,我国现实经济围绕均衡增长线低幅波动。根据相关动态经济增长理论,这种增长和波动是刀刃上均衡的增长和波动,持续性低而且社会风险大、维持成本高。

  预测和分析2014年第四季度直至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趋势,结果显示:在不考虑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和全面深化改革逐步到位的基准情景下,我国现行的经济增速、物价涨幅、新增就业增长率都趋向稳定于潜在水平左右的新三角组合格局会成为阶段性新常态。不过,这种基准情景新常态是刀刃上均衡的态势,持久持续难度大且社会风险大、维持成本高。从宏观调控角度看,这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必须主动作为,缓解经济运行新三角组合隐含风险和成本。

  未来一年内,我国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就必须兼顾长期结构调整和短期波动及社会承受力,在保持合理经济增长中推进增速换挡、结构转型、改革深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不过,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实践必须兼顾经济增长和就业,而非只满足于通胀单一目标制。从货币政策目标角度看,我国经济运行呈现的这种新三角组合态势,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提出了挑战和要求。

  我国的货币政策必须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要求,在坚持稳健性的同时必须主动作为,逆周期有效预调,防范和避免基准情景中经济下行所隐含的风险和成本。具体讲,我国的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要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性的同时,主动有效预调货币政策,加强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改善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节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深化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以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逆周期和定向引导经济波动和结构调整,促进社会融资条件改善和金融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特别地,一要既创新流动性管理,又根据间接性融资主导的现实采取措施缩短间接融资链条,结合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产业政策改善融资难问题,合理运用降准、抵押补充贷款、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二要既培育利率走廊机制来引导市场利率,又加速利率市场化建设和改革,通过降息等降低社会融资合规成本。三要改善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节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加强央行的货币政策职能和风险管理职能的协调,特别地要建立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协调机制,并注意平衡微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宏观效益和货币政策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的传导机制。四要深化改革并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社会融资条件改善和金融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包括加强金融市场基础性建设,扎实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善社会融资条件,抑制社会融资相应的风险溢价、不合规附加费用等。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