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田野奔跑着中国农机
- 发布时间:2014-11-11 05:20:35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虽然我国农业已从人力、畜力为主进入了机械作业为主的阶段,但农机化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对此,在《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十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有关业内人士。
10年前的11月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实施。 此后我国农机化发展迎来了黄金十年,农机化水平从34%提高到61%,农机工业总产值从854亿元增加到3571亿元。目前,我国农机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主要农机产品已能满足国内市场90%以上的需要。
中国农机市场不但没有被洋品牌垄断,而且逐步培养出一批竞争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
“我们在产品研发和制造上持续加大投入,逐步实现了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等核心零部件自己制造,累计投入资金50亿元重点研发高端产品,产出大中型拖拉机和收获机械产品近100万台。”福田雷沃重工董事长王桂民说。
在拥有我国最先进农机装备的黑龙江农垦,种田人享受到了农机带来的轻松便利。友谊农场职工杨传伟,去年买了约翰迪尔S670型玉米收获机。该收获机有400马力,可以直接收获玉米粒,每小时可收获3公顷,还配了车载冰箱和GPS系统,售价达290万元。买农机,老杨享受了40万元的购置补贴,收获每公顷玉米能赚到1000元的机收费。
农业发达国家农民购买农机主要是自用。而我国农民户均耕地只有7.6亩,在中东部地区,户均土地更少。机械化大生产与农户小地块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为这一问题找到了答案。
江苏溧阳海斌农机合作社的作业范围覆盖当地16个村的6万多亩农田,并由原先单一的机耕作业扩大到现在的耕种收、烘干、加工全程农机作业。目前,全国农机合作社超过170万个,每年完成全国三分之二的农机作业面积。
不过,并非所有农民都能用上适宜的农机。就地区而言,目前全国只有9个省的机械化水平在70%以上,还有4个省市低于40%,贵州则不到20%;就作物而言,三大主粮中小麦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甘蔗主产区、棉花产区、油菜产区机械化提高比较缓慢,经济作物机械化许多环节还是空白。烘干、高效植保、初加工环节机械化也刚起步。
机械化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
“山区农民不易,也希望能和平原地区一样用上可心的农业机械。”在全国丘陵山区农机化交流会上,陕西洛川果农陈兴顺说,在报纸上看到,山东果农在打药、施肥等方面都实现了机械化。“我对果园智能喷药机械很感兴趣,如果机器确实好用,我也准备买。”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一辈子从事农机科研,他说,目前我国农业装备技术还有很多短板,甚至是空白,适应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高效率、多功能、精准化农机装备还比较缺乏。
当前,虽然我国农机装备数量大幅度增加,但低档机具比例大,农机运用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虽然农机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有了较快发展,但整体组织化程度低、高技能人才缺乏,农机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亟待提高。虽然农机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但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供给不足,有些关键机具和核心部件的对外依存度高。
王桂民说,目前国内农机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依靠企业自主开发难以在短期内获得突破。建议国家将农业机械自主化工程列为重大专项,给予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支持基础共性技术研发,支持自主品牌农机企业提高高端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能力,支持有能力的自主品牌农机企业实施海外并购。
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李伟国认为,促进农机化发展,要确保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买得起”就是要落实好财政补贴政策,要引导企业重点研制生产符合农民购买力的先进适用机械;“用得好”就是要解决好农机使用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安全性问题,通过安全检测和技术推广培训让农民安全放心使用农机;“有效益”就是要培育作业市场,壮大市场主体,必要时辅以燃油补贴和作业补贴,提高农机具利用率和使用者的经济效益。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