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创业板五周年中国的“纳斯达克”

  • 发布时间:2014-11-05 03:29:38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5年前,创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呱呱坠地之时,曾以打造“中国版纳斯达克”的雄心令人瞩目。截至10月29日,创业板仅有43家公司总市值过百亿元,占比仅为一成;5年间,除了万福生科这样因欺诈上市而臭名昭著的反面典型,创业板鲜有值得骄傲的代表作。

  5岁创业板,遑论苹果、微软、谷歌这样家喻户晓的世界级企业,也没能留住阿里巴巴们出走的脚步。转型中的中国,究竟需要怎样的创业板?

  市值只有0.57个“苹果”

  创业板开板5年,以市值规模为标准,中国创业板已经成为仅次于纳斯达克的全球第二大创业板市场。

  创业板迎来5周岁生日前夕,大洋彼岸苹果公司的股价屡创新高。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0月28日,苹果市值高达6436.06亿美元,在美国股市科技股中排名居首,微软、谷歌紧随其后。三家纳斯达克最具影响力的上市公司合计市值接近1.4万亿美元。

  按照深交所的统计,截至10月28日收盘,创业板总市值为2.2562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其近400家上市公司的合计规模,大致只有0.57个“苹果”。

  规模也许并不能说明问题。毕竟创业板的5年与纳斯达克长达43年的历史不可相提并论。另一组对比更耐人寻味。

  截至美东部时间10月28日,苹果、微软、谷歌的市盈率分别为16.55倍、18.23倍和28.89倍。

  反观创业板市场,截至10月29日收盘平均市盈率高达69.85倍,134只个股动态市盈率超过100倍,占比逾三分之一。其中,10家公司动态市盈率在1000倍以上,旋极信息超过9000倍,天龙集团更达到不可思议的约13174倍。

  偏小的规模、畸高的估值。对于5岁的创业板而言,这是它在庆祝可喜成就的同时,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状。

  优质资源不约而同奔赴海外

  如果说,没能“种”中国的“苹果”与资历尚浅有关,那么留不住阿里巴巴,不能不说是创业板的一大遗憾。

  美国当地时间9月19日,中国知名电商企业阿里巴巴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因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权,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IPO。

  创业板市场没能留住的,又岂止一个阿里?

  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中心所作的一项研究显示,2013年共有66家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其中,三分之一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计融资35.06亿美元,占境外融资总额的18.4%。2013年在美国上市的5家中国互联网企业合计融资总额为6.84亿美元,占2013年互联网行业融资总额的72%。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共性,代表着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这些本应是创业板最优质的上市资源,却不约而同地奔赴海外,这无疑值得创业板乃至整个本土资本市场深刻自省。

  缺乏包容性是最大难题之一

  “当前创业板的行业结构,不利于产生苹果这样的大市值公司。”华鑫证券投资总监仇彦英直言,创业板的本质应是为以高科技中小企业为主的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当下的创业板显然难以完成这一使命。

  仇彦英分析说,创业板企业大多集中在设计、检测、影视制作、电子元器件、医药医疗、软件、系统集成等细分行业,基本处于某一产业链中并为相关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不多。

  “创业板中,身处千亿级以上产业空间的企业可能不足20%。与纳斯达克企业多为‘大行业中的新兴者’不同,创业板大多是‘小行业中的成熟者’。这种行业结构决定了创业板中难以崛起苹果、微软、特斯拉这样的企业。”仇彦英说。

  而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缺乏足够的包容性已经成为创业板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目前创业板IPO标准基本上是比照主板的‘工业标准’来设计的,加上核准制的排队打分、优中选优,不仅加大了企业申请上市的时间成本,而且人为推高了创业板的IPO门槛,致使许多创新型、高成长、新业态公司很难达到上市标准。”董登新说,创业板应该有“大进大出”“大浪淘沙”的包容精神,只有这样的创业板,才有可能在未来培育出一大批伟大的民族企业。据新华社电

  链接

  创业板5年

  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在深圳举行开板仪式,定位着眼于推动新模式、新技术公司的发展,从此,我国资本市场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完整架构。

  启动以来,创业板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10月30日,创业板快速发展至400家,总市值规模达2.27万亿元,5年时间市值增幅逾1400%;IPO市盈率近年稳定在34倍左右,逐渐回归理性。

  同时,创业板交易活跃结构持续优化,市场认可度也与日俱增。过去五年创业板的日均换手率逐步下降,依次为17.04%、7.15%、2.98%、3.08%、3.67%和3.09%,交投趋于稳定。此外,截至2014年8月,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的份额从2009年的3.56%一路上涨至43.20%,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创业板发展的认可和对前景的信心。

  此外,创业板市场估值也在逐步趋于理性,机构IPO退出的账面回报由2010年最高的13.4倍逐年下滑至2014年机构退出的4.06倍。

  创业板公司最大的特点是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09至2013年,创业板公司研发强度分别为4.57%、4.63%、5.04%、5.41%和5.72%,高于深市平均水平,呈逐年递增之势,毛利率长期维持在35%左右,凸显出较强的成长型和创新型特征。

  2014年5月,创业板公司股权再融资制度“破冰”,推出了“小额快速”定向增发机制、发行人自主销售、锁定期与发行价格挂钩等多项新政策,截至8月31日,已有35家公司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总计发行规模不超过304.1亿元。

  创业板制度创新依然“在路上”。目前,创业板已将“互联网亏损企业如何在国内上市”及“境外互联网企业回归A股的途径探讨”作为加快发展创业板的重要课题,深入研究如何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此外,推动VIE架构企业回归、对赌协议合法化以及试点多重表决权等改革措施也正在逐步推进。据新华社电

  短评

  创业板应回归“创业创新”本意

  说到纳斯达克,就会联想苹果和微软。但提起中国的创业板,股民们最“津津乐道”的却是5年里造就了近千位亿万富翁。

  同济大学财经与证券市场研究所所长石建勋表示,创业板让许多企业经营者一夜暴富,也让不少人因此丧失了继续创新的意志和冲动。而一再上演的“创富故事”,让更多的企业经营者视创业板上市为财富套现的途径。

  “与‘创新效应’相比,创业板的功能更多地体现为‘财富效应’,这无疑走入了误区,恶化了其本应拥有的创业文化。”石建勋说,创业板若不能准确定位,将难以担负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重任。

  转型中的中国,究竟需要怎样的创业板?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证监会《关于支持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允许符合一定条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后到创业板发行上市”。这意味着诞生5年之际,创业板已经开始审视并调整自身的定位。

  定位之外,市场机制也需要完善。应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规范,避免其沦为大股东的“提款机”。

  事实上,无论是调整定位还是完善机制,最终的目标都是要在创业板营造鼓励创新、激励发展的“创业文化”。

  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众多企业再度出发的起点。于是人们看到百度、奇虎360等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后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因此,当中国的创业板真正成为上市公司发展的起点,而非仅仅是“创富故事”的终点时,这一承载着众多创新梦想的创业板就真正“回归”了本意。据新华社电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