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披荆斩棘,瞄准最前沿的攻关

  • 发布时间:2014-11-04 07:32:57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肿瘤的“根源”,或者肿瘤的“种子”,科研人员通常这样描述肿瘤干细胞。只有这群细胞才能衍生出更多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像人一样有生老病死,这是一个正常的规律。但是肿瘤干细胞却被称为“永远不死”的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肿瘤干细胞可以长时间处于休眠静止状态。这时候,外界给予的一些理化因素如放化疗,往往对其并不敏感。传统的化疗针对的是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长得越快的瘤细胞往往越容易被化疗控制和杀死。但是肿瘤干细胞增殖慢,所以它对传统的化疗药不敏感。往往在常规治疗方法消灭大部分普通肿瘤细胞后,肿瘤干细胞又开始无限增殖和分裂,孕育出大量新生的子代肿瘤细胞,周而复始,这可能是肿瘤无法彻底根除的重要原因。

  只要能清除肿瘤干细胞,就可以消除癌症。这正是卞修武的目标。

  2004年开始,卞修武展开了一系列针对肿瘤“种子”细胞始动和参与肿瘤“土壤”中血管异质性形成的原创性研究。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平轶芳、姚小红、余时沧、蒋雪峰、王清良、徐承平、张华蓉、许森林等骨干力量开始加入这个团队。

  平轶芳,卞修武的第一个硕博连读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到他的团队中。几年里,靠着对科研的热爱,她在坐月子时也不忘阅读文献和整理数据,产假未满就回到实验室,加班加点工作,最终成为卞修武团队里的中坚力量,并以全票被提前晋升副教授。

  姚小红,2004年第一位以博士生身份加入这项课题的成员,当时项目组的成员大多是卞修武的硕士生,包括平轶芳。她原本是学生理专业的,考博士时,她的导师极力推荐她攻读卞修武的博士,“老卞研究方向十分前沿,对学生和课题认真负责,你读他的博士绝对没错!”就这样,姚小红来到了卞修武的门下,并顺理成章地加入了这个刚刚开始的研究。

  平轶芳回忆道:“我进入读研究生时卞老师课题组除了他自己只有四个人,一个博士生姚小红带着我们三个硕士生,在实验室里摸爬滚打。”

  特别是,这个研究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姚小红说:“当时国际上对肿瘤干细胞的研究非常少,就连一些顶尖杂志上的报道也相互矛盾。更多的人对肿瘤干细胞是否存在都抱着怀疑的态度,更别说研究它是否能用于治疗癌症了。”

  前路的未知,他们不畏惧。多年之后,卞修武对记者说:“搞科研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首先,科研必须时刻强调创新性,必须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其次,科研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往往与设想不同,必须善于分析、判定;最后,科研人员要想出类拔萃很难,成功和出名的几率很低。只有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学会承受,才能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

  研究肿瘤干细胞,就必须首先“擒获”它。具体来说就是,肿瘤干细胞的识别和分离还没有解决,怎么进行下一步研究?同时,肿瘤干细胞没有统一的标记物,也就是说不同肿瘤的干细胞特征是不同的,想找出来必须用不同的方法。在卞修武的鼓励下,大家夜以继日地铆在实验室,在显微镜下不断寻找着当时不知道能否找到的“种子”。

  那个时候,病理科的科研条件还不像现在这么好,只有小小的一间实验室,就连做实验用的试剂等实验材料都非常紧缺。做实验没有地方只能去公共实验室排队,自己刷瓶子。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 2005年底,这个团队第一次找到并分离出了脑肿瘤干细胞。那一刻,幸福的感觉瞬间弥漫了整个团队。对他们来说,没有比科研上的成功让他们更有成就感了,尽管这样的成就感来得艰难、来得很晚。有了这个基础,卞修武牵头获得了国家973计划前期专项资助,开始聚焦肿瘤干细胞与血管生成关系。回忆起这些,卞修武经常提到的两个聪明能干的研究生就是易良和周志华。如今,易良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学术骨干,而被分配到基层医院的周志华克服种种困难后,带着当年的梦想,今年又回归团队“重操旧业”。

  2006年,卞修武在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课题时,第一次将肿瘤干细胞转分化为内皮细胞的新假设引入其中;2007年他牵头申报靶向肿瘤干细胞方面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将肿瘤干细胞研究引向治疗;2010年申报建立肿瘤干细胞方面国家新药创制技术平台。然而,这些项目答辩时,在引起评委兴趣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少质疑。2008年,卞修武首次牵头申请肿瘤干细胞的973项目,可评委们觉得这个存在普遍争议的课题“有点悬”,同时他们的名气也不够响,几千万的项目能不能完成谁也不敢打包票,结果申请失败。

  他们没有气馁,继续沿着这条看似“有点悬”的道路前进。一年里,他们对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做出的成果越来越多,而国内外关于肿瘤干细胞的论文也越来越多。次年,他们联合几家单位再度申请,他们坚实的基础、创新的思路和出色的表现,或许还有他们的决心与坚持,打动了评委,我国首个肿瘤干细胞的973项目最终被卞修武这个当时并不太知名的团队拿到。

  记者了解到,一直到2012年,肿瘤干细胞在国际上才有了统一的定义。

  2009年底,国家973计划中首个肿瘤干细胞项目——“肿瘤干细胞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在西南医院启动,卞修武担任首席科学家。中期检查时,项目获评优秀,国家奖励性地增加了研究经费。团队不负众望,短短的五年时间内,他们的研究使我国肿瘤干细胞研究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如今,国家更加重视这一研究领域,又设立两项973项目。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