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神东集团打造中国最大的“绿洲煤都”

  • 发布时间:2014-11-03 01:00: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尹亮 高会武 张振声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地跨陕晋蒙三省区、产量达到2亿吨级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神华神东煤炭集团(下称“神东集团”)坚持“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相促进”的思路,通过30年的不断实践,将这里建成了中国最大的“绿洲煤都”。

  神东集团是央企神华集团的骨干煤炭企业,其所处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是黄河上中游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从1985年神东矿区开采之初,神东集团及其前身就提出了“建设一流的能源基地,必须有一流的生态环境”的开发思想,格外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在20世纪90年代,神东集团采取的治理方式主要是以公路为龙头,在公路两侧开展防风固沙。2000年以后,神东集团提出“三圈”加“三期”的防治模式。

  所谓“三圈”防治模式,即在矿区50公里范围内的风沙区和水土流失区建设草灌乔相结合的立体防护体系,从根本上遏制风沙危害与水土流失,形成“外围防护圈”;在矿井周边山地水土流失区,建设乔灌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常绿林,形成“周边常绿圈”;在矿井生产生活区进行园林化建设,营造优美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建成“中心美化圈”。

  神东集团的生态治理不仅是在空间上做文章,还要在时间上做文章。因此,他们又提出了在采前、采中、采后“三期”进行防治的措施。针对本就脆弱的环境,神东集团在采前,便先期进行大面积治理,使区域环境具有抗开采扰动的能力;在采中,通过创新井下开采技术,对开采早证的地表裂缝、塌陷进行封堵,并进行一定的补种绿植,减少地面水土流失;在采后,通过构建持续稳定的区域水保功能,并种植沙棘等经济作物,实现“开采一次性煤炭资源,建设永续利用的水土资源”的目标。

  通过科技和研究手段带动环保工作的提升,也是令神东集团颇为自豪的工作模式。神东集团积极与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了30多项沉陷区水土保持治理科学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2008年,《荒漠化地区大型煤炭基地生态环境综合防治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千万吨矿井群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事实上,若不是因为采煤,可能沙地还是沙地,没有专人下这么大气力进行专门的治理。从这一点上说,采煤才会治沙,才能形成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神东集团环保管理处处长王义表示。

  王义的这番表述,也得到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小柳塔村王玉成的认可。“以前全是沙漠也没有路,现在神东绿化搞得很不错,我们生活得很舒心。”今年39岁的王玉成说。现在,王玉成住在神东集团与地方共建的乌兰木伦新村,一家4口住上了320平方米的小别墅。小区里楼房漂亮整洁、树木环绕,不远处的山上还有刚刚修建好的景观林。

  在神东大柳塔西山常绿林区,67岁的刘面鱼已经在此看护了10年。在他的记忆里,早先这里满是黄沙和废弃煤矸石,“那会儿刮风的时候,大柳塔镇满城都是沙子,有时候都看不清人。”随着神东集团的工作人员把山里的煤矸石挖出来,把沙子清扫干净,再种上樟子松、油松、侧柏等适宜生长的常绿作物,这里的环境大变样。现在这里不仅空气好了,甚至还有了野兔、山鸡和多种鸟类等野生动物。“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关键是生态平衡了。”刘面鱼对这些年环境的改善由衷地高兴。

  已经在神东集团乌兰木伦矿工作了25年的刘瑞霞,刚参加工作时矿区周边全是荒沙,几乎没有树木,而他们当初在办公区域栽种的杨树,现在已经有十七八米高。几十年的绿色实践,这4层楼高的杨树成了最好的见证,也成了煤炭开采带动当地环境改善的“最佳物证”。

  曾任国家环保局局长的曲格平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神东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一个很恶劣的环境中改造环境、建设环境,将它由荒凉变成了绿洲。”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也表示,神东集团的矿山绿色治理效果令人震撼,这种超大规模、持续性的复垦是一项绿色奇迹,也是央企承担起生态责任、社会责任的最好体现。

  据悉,30年来,神东集团坚持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并重,不断创新管理与技术,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累计投入治理资金达13.1亿元,完成治理面积244平方公里。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