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吉林白城:生态经济托起发展梦想

  • 发布时间:2014-11-02 10:44:28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长春11月2日电(记者 王存理、齐海山、孟含琪)白城,吉林自然条件最差地区之一,久为风沙干碱旱所困。

  2009年以来,白城大力植树、治水、整地,荒漠化面积减少三分之一,森林覆盖率提高近2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均增长1倍以上。

  生态立市:昔日白城变绿地

  “一阵风就能卷起一道‘沙墙’,大风过后身上能抖搂出几斤沙子。”白城市镇赉县东平镇农民高槐说。

  白城,蒙古语查干浩特,意为白色的城镇,地跨科尔沁草原和松嫩平原。由于盲目开垦、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等因素,土地荒漠化逐渐加重。

  “一进洮南府,就吃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当地小孩子也能说上几句这样的俗语。白花花的盐碱地,铺天盖地的风沙,脆弱的生态环境让白城市经济发展一直在全省后面“打狼”。

  “改变白城的落后面貌,就要将‘环境立市’作为第一战略。”白城市委书记李晋修说,“白城要打好生态牌、走好特色路,向绿水青山要效益、要发展、要生产力,以系统工程思路抓好生态建设。”

  2010年起,白城提出“三年大造林、治理荒漠化”。全市造林200万亩,林地面积增长50%;荒漠化面积由2009年的1596万亩,下降到去年的1042万亩,有效阻止了风沙、盐碱扩散蔓延,建立起吉林省西部的生态屏障。

  在镇赉县东兴镇,民营企业老板汪国益种了180公顷林子。“曾经是个干涸的芦苇塘,盐碱化严重,种啥啥不活。”汪国益说,“一公顷地种下1600多棵树苗也就能活六七百棵,天旱还要经常灌溉,没少投钱。”

  如果说植树造林为裸露的地表换了新皮肤,“河湖连通”工程则为干涸的河道补充了血液。白城缺雨,但过境河流多和地下湖泡多,水没有利用好。白城通过引蓄嫩江、洮儿河等洪水资源,连通泡塘,构筑水域网络,旱时供水,涝时蓄水排水。目前,已连通泡塘80个,改善和恢复湿地面积550平方公里,地下水位上升0.3米至2米。工程全部竣工后,全市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6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130万亩,增产粮食10亿斤。

  整地强市:盐碱地飘出稻花香

  白城依托引嫩入白、大安灌区等重点水利工程兴建河湖连通之时,同步实施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建设,百万亩田地再现盎然生机。

  镇赉县一片盐碱地上,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孟庆伟一呆就是2年。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这片480公顷的盐碱地变成了设施齐全的水稻田。“2000万元的投资,让白花花的盐碱地变成良田,不出几年这里就会变成鱼米之乡。”

  新增耕地带来丰收的同时,也让百姓的腰包鼓了。镇赉县五棵树镇徐家村过去十年九旱,靠坚硬的盐碱地只能勉强维生。实施土地整理后,徐家村种了万亩试验田,当年就迎来了大丰收。

  “第一年种水稻就收获10万多斤,纯收入超过6万元!”农民康伟利说。如果每亩旱田与水田收入以相差5000元保守计算,全村“旱改水”一年即可增收130万元。

  通过招商引资,吉林丰盛米业、辽宁五丰集团等企业获得合同经营新增土地18.3万亩,开展为期30年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让农业生产在自身链条的延伸下实现工业化,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凸显。

  白城这几年新增耕地240万亩,工程全部完成后,水田面积将达到300万亩,居吉林省各地之首。去年白城粮食产量达82亿斤,比2009年提高了64%。

  农业兴市:生态经济打开发展空间

  “过去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发展步履维艰。现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发展又步入了快车道。”白城市农委副主任韩友说。

  在金塔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大厅,以辣椒为原料的产品堆成了“金字塔”。“咱们产品金字塔垒得越高,对农业增效的带动作用就越强。”公司董事长杨茂义说。这家企业创造了优质品牌辣椒种植基地规模、冷冻鲜椒出口量、辣椒粉生产能力、辣椒红色素单机日产规模等4个“全国第一”。

  白城开始做有机米、健康豆、精品肉、生态鱼为主的“六畜兴旺”文章,绿色农产品成为促进发展的王牌。

  “白城市是吉林省三大水稻种植板块之一,所产大米为弱碱性健康食品,新增耕地,无污染,灌溉水源3类水质以上,打造有机大米条件优越。”白城市副市长包维国说,“吉塔”辣椒、白城绿豆、“年香玉”黏玉米等6项产品成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杂粮杂豆年产量80万吨以上,拥有全国最大杂粮杂豆交易市场,其中绿豆贸易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近年来,益海嘉里、英联、中绿、飞鹤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白城“争抢”资源。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