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小草原”的“大文章”——辽宁省草原保护工作纪实

  • 发布时间:2014-10-31 10:45:00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个个小山丘,如同裹着黄绿色袍子的蒙古包,绵延着伸向远方。一丛丛灌木零星点缀其上,骄傲地舒展着身姿。时值金秋,草原处处景象美。6年前,这里还曾是一片裸露的荒山,当地人戏称上山为“踩地瓜皮”。

  走进辽宁省北票市,就会亲身体验这一巨大变化。今年,辽宁省遭遇了60年一遇的大旱,满山倔强生长的小草,见证了辽宁省各级草原和相关部门在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中立下的汗马功劳。

  双项搭档治沙化

  北票市位于辽西北地区,是辽宁省主要草原分布区,也是全省土地退化、沙化、荒漠化的集中区和生态脆弱区。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辽宁省国家半牧区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方案》和《辽宁省国家半牧区落实草原禁牧补助政策实施方案》的精神,2012年,辽宁省康平、阜蒙、彰武、北票、喀左、建平等6个国家半牧县(市)被纳入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范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确权就没有承包,没有承包钱就无法下发。”辽宁省草原监理站站长陈曦介绍说。2005年,辽宁省草原权属确定试点工作开始。2008年,省政府印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草原权属确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草原确权和承包经营工作。

  “在确权的时候,我们下了很多苦功夫。”陈曦说,“首先由县级草原监理站对草原进行GPS定位,1500万亩地都有它的地理坐标。待村里进行公示后,乡畜牧兽医站、林业站、农经站、土地办、乡长等签字,再由县草原站报县政府审批。如此,不但确权的结果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也使本次确权有了法律效力。”

  在确权的基础上,辽宁省于2012、2013年,完成了177万亩人工草场牧草良种补贴项目播种草任务,并按年度以每亩6元钱的标准发放草原禁牧,每户500元的标准发放牧户生产资料补助资金。

  2008年6月,辽宁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建设方案》。2009~2011年,省政府投资3亿元开展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一期工程,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起,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改善高山远山草原的生态环境,省政府决定再用4年时间投资4亿元,治理沙化草原400万亩。即“1年1亿元,建设100万亩”,实施以围栏封育、补播改良为主的草原沙化治理建设工程。

  山绿了,水清了

  “这两年,大黄风没了,雾霾没了。以前冬天风刮得呼呼的,都是带沙的,那种雾霾天气太常见了。现在好多了,山变绿水变清。过去下雨,水一下山,都是通红的,现在山上的水基本下不来了。以前发水哗哗的让人心里害怕,今年总共就发了一场水,还不太大。”北票市上园镇勿拉草村村民马万昌说。

  在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区内,草原植被逐渐恢复,水土保持功能明显改善。用草治理草原沙化,有“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的特点。

  一般而言,治理地区当年就可以看到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变。三五年后,草便盘根错节,形成如地毯一般的覆盖层,过去嚣张肆虐的流沙,也不得不乖乖地被降服。

  建设禁牧区,平均每亩需要投入100元,其中66元为围栏、标语等设施的建设。陈站长算了一笔账,现在围起来的都是荒地,平均5亩地可以养一只羊,而一只羊的效益很容易达到1500元,相当于最好的一亩耕地的产出。

  辽西北地区号称“十年九旱”,干旱一直是困扰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大问题,粮食作物绝收的风险很大。今年,辽宁遭遇了60年一遇的干旱,旱区大片玉米干枯死亡。禁牧区内,即便是今年新种下的草,仍然能够存活。当草长到第二年、第三年时,这样的干旱也只会影响产量,牧草决不会枯死。

  《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建设方案》中规定,当完全禁牧区植被盖度达到70%时,就可以作为打草场,割下来的草可以作为舍饲饲料。马万昌说:“草长高了,老百姓自然而然就上去割了。十分钟就割一大捆,一天都管够了。”

  对治理区的优良牧草加以利用,可以产生相当的经济效益。据估算,500万亩治理区,每年新增牧草产量近30万吨,增加的牧草可养羊90万只,治理区已经逐渐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蓄水池。治理工作也带动了当地饲养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养殖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兴草富民,仍需制度保驾护航

  截至2014年9月,通过围栏封育、补播改良和鼠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等,辽西北地区累计治理沙化草原600万亩。预计二期工程结束时,能基本覆盖辽宁省内需要沙化治理的区域。

  然而,治理后的短期成效,如何长久延续下去?在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下,如何构建良性循环的管护链条,使已经治理的草原避免再一次退化的危险?在一些地方,仍有在禁牧区违法开垦、未经审批采砂等行为。偷牧、人为破坏围栏等设施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草原仍需依赖强有力的管护才能生存。目前,每年由辽宁省财政拨付平均每亩0.8元的保护费用。辽宁省朝阳市草原监督管理所所长侯宇介绍说,目前治理区已形成一套以乡镇为基本单位的技术体系和监督管理机制,进行巡逻、处理违规事件等日常维护工作。“通过执法,老百姓的守法意识和自觉性慢慢提高,保护草原、关注生态的意识也树立起来了。”

  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困难。首先,草原执法缺乏专业的执法队伍,护草员多是兼职,管护责任无法完全落实,也没有统一的服装。如此一来,执法权威难以树立。其次,对于违规放牧等行为的处罚,现行法律中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造成了执行的困难。第三,执法力量较弱。按照一个护草员看护5000亩草地,全省600万亩治理区计算,全省共需要约1万多名护草员。然而,当前辽宁省草原执法人员还不足300人,护草员仅1200多名。

  这是全国草原监理系统的一个缩影。我国有60亿亩草原,全国草原执法人员仅有9800多名,平均下来每人就要承担61万亩草原的执法任务。除此之外,装备落后、资金缺乏等问题,都造成草原执法力量的严重不足,使其很难承担大面积的草原执法工作,适应不了强化草原执法监督的要求。现在,林业、耕地都有了严格的保护制度,草原也呼唤相应的保护制度建设,期待有更加专业执法队伍保驾护航。尽管近年来草原监理队伍和体系建设有了较大进展,仍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如今,环科尔沁沙地南缘的草原阻沙带已初步形成,不但辽西北地区生产生活环境大幅改善,就连辽宁的中部城市群,如沈阳、辽阳一带,也能免受沙尘暴的侵扰。以前,科尔沁沙地会以每年5~20厘米的速度向南侵蚀,每年损失的耕地仅彰武县就达100多亩。

  “我们的草原是小草原,但我们做的是大文章。”辽宁省朝阳市畜牧兽医局局长黄承均说,“草场虽小,可它养育的是一方水土,守护的是中部地区发展的生态屏障。”占我国国土面积41%的草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保护草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修复草原生态,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是惠及全国、利在千秋的大工程。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