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82岁的灿烂“公演”

  • 发布时间:2014-10-30 09:33:35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凌 鹤

  10月23日,中国美术馆被一位82岁仍激情创作的辽海学者书法家的自书诗展所震撼,他的名字就是李仲元。 126幅自书诗均为鸿篇巨制,且多为近期创作,吟咏祖国河山,感慨人生际遇,气象正大。诗情、书意、文采、华章精彩呈现,诠释了书法艺术非朝夕之功,乃毕生求索之中华精粹的文化内涵。

  中书协主席张海先生欣赏李仲元老当益壮,不断求索的艺术追求,欣然为展览题写“芳林花雨 艺径通幽”,以此勉励书届不论老中青都要深入生活,深入人民,创作出精品,弘扬中华美德及优秀传统文化。

  此次展览由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沈阳市文史研究馆主办。开幕式京沈两地群贤云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原民盟中央副主席张梅颖,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葛振峰,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原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汤恒,原中国文联副主席胡珍,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洪武,中国书协副主席苏士澍、中国书协副主席聂成文,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以及来自辽宁的文化界、书届领导及九畹书家群代表出席。千余人观展,展出将持续至11月2日。

  文心万象

  在当今中国书法界,李仲元先生是一位难得的素养全面的艺术家。他少承庭训,家学渊源,敏而好学,博览群书,砚田耕耘,孜孜以求,以独树一帜的书风,气格高雅的诗赋和颇具建树的文物研究成果,毫无逊色地跻身于全国知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之列。

  中书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洪武在观展时,引起了他作为诗人书法家的共鸣,现场深情吟咏了李仲元先生的爱国诗歌,赞叹其家国情怀的可贵,并在《沈阳赋》前驻足欣赏,称赞其书写雅气而不失骨力。

  中书协副主席聂成文在致辞中说:“上世纪80年代的辽宁九畹书展在全国有震动力,李仲元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他以自己的执著勤奋,胆魄自信,自家境界,文采飞扬的笔情墨趣展现了82岁的大气派,大辉煌,值得学习。 ”

  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郭兴文在讲话中盛赞:“仲元先生的自书诗,品位高、容量大、形式美,充分展现了独特的文化视野和审美情趣,也透视出饱经沧桑的社会阅历和生活体验,表达出对审美对象自我物化的心灵阐释。仲元先生数十年临池不辍,溯秦步汉,崇晋宗唐,追慕先贤,含英咀华,探幽发微;任凭书坛风云变幻,潮涨潮落,依然不改初衷。天骨俊逸,率意精微,毕生追求古典美。所书旧体诗音韵铿锵,情辞并茂,鲜活生动地再现了达观自如的创作个性和高雅超迈的审美观、生活观。诗中,有爱国情怀的抒发,怀师念友的倾吐,寄兴山水的放吟,对先贤往圣的追慕和翰墨丹青的品评,还有更多的心志感慨的表达。读仲元先生的诗,实际上是在接受中华传统诗词这种最古老、最优秀、最能陶冶人性情的国粹的熏陶。先生承继了‘文以载道’的传统,于大量的历史人物、出土文物、胜迹景点、事件活动中生发出社会责任与担当,体现了爱国、爱乡、爱民、关注社会、人生、世象的理想与情愫。 ”

  李仲元先生的诗歌创作可谓文心万象。精于用典且化用无痕。自作诗 《望月思登》:“人寰翘首尽遐思,欲把蟾宫一探之。是处高楼何所砌,当年老桂可生枝。巡天原本游仙幻,比翼终须待岁时。今放神舟通碧落,嫦娥迎客莫嫌迟”。运用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典故,又与神舟探月的现实壮举相联系,使读者产生心底的共鸣,古今相映生趣,雅俗共赏。

  沈鹏先生曾说:“诗意在书法艺术中融化,体现为书法品位的升高。而书法的节律感与抒情性,对纯真的诗情也起着良性循环作用。 ”

  古往今来诗书结合或诗书画结合已成为中国文人的一种追求和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从东汉的蔡邕,两晋的陆机、王羲之,到唐代的张旭、颜真卿、柳公权,再到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和宋徽宗赵佶,南宋的岳飞、陆游,无一不兼擅诗文而工书法,从而为后人了解他们提供了相互映衬的文本。品味李仲元诗书的有机融和,体味到其中蕴含的中国独特的文化精神——“和”。不论是汉语的押韵之“和”,书法的虚实相间之“和”,还是诗与书结合之“和”。这种“和”与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贯穿的“和”一脉相承,尤为可贵。

  沈阳市书协主席董文评价:“仲元先生的笔下诗之气韵、意境,与书之气韵、意境,相生相发、相得益彰。诗意化的书法,抑或书法的诗意化,在激情、气息、功力的虚实变化和共同作用下表现出的艺术魅力妙不可言。仲元把对自然、艺术与人生的体悟,物化成具有文人特质和文化品格的‘心画’与‘心声’ ,彰显出诗书俱佳的功力和成就。 ”

  笔写我意

  李仲元先生在展览开幕式的致辞中真情述说心声,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圆了他的梦想,书法不是青春事业,艺海无涯,求索不停,以我笔写我意,敞开书人胸襟,弘扬人间正气。

  全国政协常委、中书协副主席苏士澍深度解析了李仲元先生的成长背景与艺术造诣:“李仲元先生幼承家学,是学者型的书法家,有极为深厚的学术涵养,坚实的古文化底蕴,这些都为他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泉。加之几十年的寒暑不辍,他的书法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前提下,充分展示不可抑制的个性,形成只属于他自己的形神融合的载体。通过他的作品,可以看出崇尚魏晋书风的神采和意趣,有着扑面而来的极为浓郁的书卷之气。如果说书法作品只是书法家创作的过程,那只是说对了一半。真正的书家之作,还有打动世人的社会效益一说。我不习惯在评价一个人的作品时,无限地上升理论标准,一下子说得那么天衣无缝。客观地、冷静地观察和评价才是最为科学的态度。李仲元先生的书风给人以美感,使观者的愉悦之情随之而生。难得的是,他在体现美感时,不失力度,这是最可贵的。要知道,这种力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力,而是一种多年修炼而来的内力,发之于心胸,通过身躯的运作,由肘及腕而达之于指,最后再通过管毫的运作,将墨落于纸上。说来并不轻巧,做到更难。这是一种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技艺。每个人领略的不同,表现得也就出现差异。我们看到李仲元先生不仅掌握了这种技艺,而且运用得是那样得心应手。他在发力的同时,提按分明有致,于是轻重、枯润、浓淡、伸缩的变化随之而出,虚与实的辩证关系也就合理地体现出来。用力是一个问题,但如何用力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李仲元先生为我们探索出成功的路径,很值得我们借鉴。就其书作《北镇三咏》来说,真是有斩钉截铁的气势,我们看到其笔触跳跃不已,忽而细若发丝,忽而重比刀戟,但是始终不离不弃的就是一个力字。更难得的是体现力的同时,不忘一个美字,二者自然相处,让人不禁想到风吹高木的情景,诱人诗性,松与风真是缺一不可。 ”

  欣赏李仲元先生的书法作品,“如读唐诗宋词,如观翠竹沐雨,玉兰临风,如同谦谦君子恳谈,不觉融入芝兰之境”。

  艺无黄昏

  李仲元自幼习书,虽文物考古工作为其主业,但翰墨之爱痴心不改,执笔临池已逾60年。书承“二王”帖学正脉,广取唐宋诸贤妙法,作品雅逸多姿,爽健飞扬。其父李文信先生是东北文博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959年,李仲元经父亲引见拜沈延毅先生为师,在父亲和恩师的教导下,沦精翰墨,锲而不舍,渐得精进。上个世纪80年代初,书法艺术得以复兴。此时,他已是辽沈地区较有影响的书法家,在创作上颇具实力。 1980年5月,其作品参加“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同时,他作为展览组委会工作组成员,负责展务工作,不辞辛苦地为展事操劳,亲历了中国当代书法史上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同年,他又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届书法家代表大会,成为中国书协成立的见证人与参与者之一。这一时期,李仲元确立了自己对地域文化的独特建树,步入艺术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期。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沈延毅等先生的影响,辽沈书坛形成了崇尚碑学的风气。但是,李仲元却另辟蹊径,以帖学为宗,博观约取,别出心裁。他的书法先时以“二王”铸基,行书宗法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楷书取法 遂良《阴符经》《雁塔圣教序》及颜鲁公《李玄靖碑》,草书研习怀素《自叙》《食鱼》《论书》诸帖以及孙过庭《书谱》;后行书转益米芾《蜀素》《苕溪》,董其昌、王铎之墨迹。他上下求索,融会贯通,深谙帖学书法流变之津梁,取精用宏,脱化而出,渐成自家胸次风规。

  李仲元同时致力于文博事业,精于考古鉴定,过眼了大量的历代名迹,长期浸润其中,睹物见性,因而在艺术上的见识与气量自然有逾于常人。上个世纪90年代,他已娴熟于书法之技,进而追求风神特出的艺术美感;如草书《自作诗二首》《丹青引》、行书《江城子·密州出猎》《访蒲松龄旧居》等,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赢得赞许。

  中书协理事、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胡崇炜赞扬李仲元先生作为辽宁九畹书家群的优秀代表,其书法艺术在岁月中一直精进,师古并出己意,气正韵雅。其“依仁游艺、技进乎道”的艺术境界使李仲元先生的书法、诗歌与生命融为一体,展现独特的风骨与优雅相结合的中国文化精神。他的自作诗词造诣深厚,才华横溢,是书届书写的一种榜样引领。

  “诗如其人” 、“书如其人” ,古训久矣。环顾当今艺苑,虽人才辈出、专家济济,而数艺兼工并擅者寥寥无几。李仲元先生以其聪慧的天资、深厚的功力、广博的学养,多管齐下并各结硕果,成为诗书俱佳的一代通才。

  李仲元先生一直保持旺盛的创作力,每年到海南清静之地凝神创作半年之久,佳作不断,新意不断,其“艺无黄昏,情怀不老”的可贵精神谱写了新的书届传奇。这一场82岁的灿烂“公演”弥漫着浓郁的文化馨香。

  □杨君毅邢桂铭 摄影

  ■李仲元简介

  1933年生,沈阳故宫博物院名誉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沈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阳市收藏家协会会长,沈阳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中国书法家协会30年贡献奖,辽宁省文艺终身成就奖。

  多年从事中国古代艺术研究和沈阳地方考古。精于文物鉴赏,编写《沈阳故宫藏明清画选辑》、《明清楹联选》、《纹饰典故》、《缘斋存稿》等图籍专著多种。发表《古候城考》、《竹主题画源流》等论文数十篇,涉及史地研究、文物鉴赏、专题探讨等多方面。喜书法艺术,多年临池不辍,于晋唐前贤墨迹多有心会。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各名胜、碑林亦多镌刻上石。出版有《李仲元书法集》。喜作旧体诗赋,诗风清隽典丽,别具韵致,有诗集《缘斋吟稿》、《沈阳赋》、《铁岭赋》出版。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