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向特色要效益的现代农业之路
- 发布时间:2014-10-29 07:33:54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特色水果产业的快速崛起
四川省南部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一主线,按照“建基地、育龙头、创品牌、拓市场”的发展思路,大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目前形成以脆香甜柚、枇杷、梨为主体,桃、李、葡萄为补充的产业格局。
数字播报:
已建立水果基地乡镇27个,面积水果12万亩,水果专业合作社27个,注册了“新星”、“望月”、“兴城”等12个水果商标。全县水果种植专业大户520户,承包业主175户,租赁经营规模达到1.5万亩。2013年,全县水果总产6.7万吨,产值近1.6亿元。2013年完成育苗50万株,新栽植、改良果园0.7万亩,新建标准化示范园0.5万亩,巩固提升脆香甜柚基地3.7万亩、葡萄3000亩。
特色品种:
南部脆香甜柚是南部县农业科技工作者历经20多年培育优选定型的优质柚类品种,因其质地脆嫩化渣、香气可口、风味浓甜而命名。脆香甜柚成年树一般高1.8~2.8米,树冠圆头形,直径1.5~2米,果实中等大小,倒卵形,果肉绿黄色,果肉香味浓郁,脆嫩化渣,酸甜适中,风味独特。该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水文条件,非常适宜脆香甜柚的生长发育。
相关荣誉:
南部脆香甜柚选育推广以来,获评1989年农业部优质农产品金奖,并载入中国柑橘品种档案资源库。
《脆香甜柚品质改良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开发》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异花授粉、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为核心内容的《南部县脆香甜柚裂果防止试验研究及推广》,获评南充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南部脆香甜柚”获得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
产业概况:
2009年,南部县人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长效产业发展的决议》,将脆香甜柚确定为农村长效产业。县上每年的投入不断增加,建立和完善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业主(农户)自筹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并将发展目标纳入政府年度目标工作和党政一把手任期考核,实行重奖重惩,强力推进脆香甜柚产业发展。
全县已建成基地乡镇24个,面积6.6万亩,年产脆香甜柚6万吨。果品远销到新疆、甘肃、山西、陕西、重庆、成都等10多个省市。由于脆香甜柚产业发展规模尚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南部脆香甜柚已成为该县水果产业的支柱品牌,对外联系交流的“名片”,产业发展前景美好。
为扩大产业规模,南部县已在老鸦镇流杯桥村建立了南部脆香甜柚无病毒种苗繁育基地50亩,每年生产无病毒种苗50万株以上。建立了提纯复壮、良种繁育、品种示范基地,形成了品种提纯复壮、示范推广的多层次良种繁育推广格局。
县委、政府积极招引并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产业均有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作为带动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南部脆香甜柚龙头企业——南部新星果品公司在生产技术、产后营销等各环节开展全程为农服务。
蓝图规划:
为进一步壮大脆香甜柚产业规模,南部县决定继续大力争取支农、惠农、强农项目,加大产业投入。示范基地建设选择脆香甜柚作为主导产业,中药材、蔬菜、豆类作物和生猪作为速效的配套产业,采用“猪—沼—果—药”、“猪—沼—果—菜(豆、花生)”的生产模式,全面通过绿色农产品产地及产品认证。
按照国家新型农业科技培训标准连续3年培训果农1.5万人以上,培训基地乡镇技术员30人,组建专业合作社20个、专业技术服务队20支,新建南部脆香甜柚病虫害监测站3个,全面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南部脆香甜柚绿色食品生产地方标准”,普及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果树合理整形、修剪、科学施肥,异花授粉等丰产技术。
四川省南部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是川北丘陵农业大县,也是全国的粮食生产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全国绿化百佳县和全国农业标准化蚕桑示范县。
南部县确定了“优质粮油、水果、蔬菜、中药材、蚕桑、畜牧”六大特色产业加以大力发展扶持,建设完善了产业带内的45个优质农产品基地,注重特色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该县以“大王定水现代农业示范园”等3个园区为重点,在每个特色产业基地乡镇建立300~500亩的核心示范片,每个基地村建立30~50亩的中心示范片,辐射带动周边特色产业发展。
2013年全县出栏生猪120.5万头、肉羊49.41万只、禽820.33万只、肉牛3.8万头;全县实现牧业产值96.9亿元。全县已发展水果12万亩,年水果总产量6.5万吨;在18个乡镇建立了优质粮油生产基地40万亩;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模达13万亩。
南部县强化农产品质量标准,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枇杷、脆香甜柚标准化生产面积已达到6万亩,8万亩水果生产基地通过了国家级无公害生产基地及产品认证;全县先后注册了“方果”、“元安”、“蜀佳”、“新星”、“望月”等12个农产品商标。
全县拥有各类农田作业、灌溉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2.2万台,农机化水平逐年提高,农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托全县16个农业龙头企业、2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00多个业主(大户),辐射带动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民三方“互利普惠”的推进格局。
蚕桑续写南部传统产业传奇
2009年,南部县人大以《决定》的形式将蚕桑列为全县的长效产业,实行换届不换产业、换领导不换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蚕桑产业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全县先后引进和组建了莽林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利用桑果、桑芽开发饮品,利用桑枝加工无烟碳、生产食用菌。同时,积极推行桑园套作蔬菜、药材、牧草、花生、大豆的“1+5”套作模式,不断增加单位面积桑园的复种指数和总体效益。
数字播报:
全县71个乡镇2个办事处中有66个乡镇栽桑、63个乡镇养蚕、3个茶桑乡镇,全县现有桑园面积35万亩、2.3亿株。2013年,全年发种10.5万张,产茧400万公斤,实现茧款收入1.6亿元;生产鲜桑果2000吨,果桑收入1000万元,加上桑枝食用菌、桑茶、桑叶粉生产,蚕桑综合产值在2亿元以上。
截至2013年,共计培育年养蚕25张以上、年收入5万元的大户(家庭农场主)5825户。全县现有小蚕共育室678处,其中小蚕共育工厂16座,全部覆盖小蚕饲养。
截至2013年,全县在南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共58家,参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
行业位阶:
桑园面积、发种产茧、综合效益位居四川全省第二;综合实力在南充市9个县、市、区中稳居第一,综合产能达到全市蚕桑总量的70%。
“嘉家”牌生丝和服装全部出口韩国和东南亚;“小文”牌桑枝香菇、平菇等占全县食用菌市场份额的60%以上;“先锋”牌、“雪舒”牌蚕茧享誉川内茧丝行业;“懒丛”牌蚕丝被在成都、重庆、西安稳占一席之地;“兴晟”牌桑芽茶、桑叶茶、桑叶粉订单不断,远销上海、北京及东南亚各国。
产业布局:
全县打破区域界限,整合优势资源,连片规划,集中发展,采取大环套小环的办法,着力基地建设,相继建成“西部6万亩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园”,“中部4万亩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园”,“东部5万亩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园”。
以“三大示范园”为核心,打造蚕桑产业环线78条,无缝连接35万亩桑园、2.3亿株,以“两线三区”(国道212线、省道101线、升钟水库淹没区、蚕业老区、蚕业新区)为中心的蚕桑产业带已形成。
产业模式:
全县集中财力、物力、人力着力推行桑园桑树有效流转,引进业主、培育大户,将零星分散的养蚕户发展为适度规模经营的养蚕大户。通过将小户变为大户、大户变为专业户,积极推动全县蚕桑产业逐步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转变。
全县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加快农民专合组织建设的步伐,形成县有总社、乡有联社、村有分社的专合组织群;并大胆放手让合作社按照“两坚持、十统一”的要求参与蚕茧收购,增强蚕农售茧话语权,增加蚕农收入。
工作亮点:
全县坚持以“省力、优质、高效”为目标,着力“蚕业四化”工程:
一是小蚕共育全面覆盖。目前,推广小蚕共育,不但把蚕儿在农户中的饲养周期由35天缩短到了18天,而且彻底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看不到养小蚕和养不好大蚕的问题。
二是省力蚕台全面推广。目前,全县养蚕农户有省力蚕台96万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70万平方米。各地已全面推广一次性投入多年使用的省力蚕台,让蚕农告别了上下端蚕箔、强劳动的历史,做到了省工、省时和省力。
三是优良蔟具全面普及。目前,全县农户使用的塑料折蔟有95万个、方格蔟有110万片,其优良蔟占96%;比2009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
四是统防统销全面到位。全县以嘉家茧丝绸公司为龙头,以15个集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社为骨干,形成了以统一种药供应、统一小蚕共育、统一消毒防病、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烘销售蚕茧“五统”服务为标志的组织化经营格局。
丘区大县的现代畜牧业探索
南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形成了“种养有机结合,资源循环利用,适度规模集群,突出比较效益,延伸产业链条,深化加工流通”为特色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肉鸡林下生态养殖模式,推进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形成了生猪、小家禽、肉牛、肉羊(西河山羊)为主导产业的畜牧业发展格局,实现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跨越。
数字播报:
2014年1~9月,全县已出栏生猪60.36万头、肉牛2.01万头、肉羊35.0201万只(西河山羊18.73万只)、禽546.1162万只、兔79.0503万只;肉类总产量54327.00万吨,禽蛋产量18682.00吨,实现畜牧业总产值33.3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0%,全县畜牧业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占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比重的28.66%。
全县已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61个,其中生猪147个,小家禽39个,肉羊56个,肉牛19个。发展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场5757个,规模养殖比重达70%;年出栏肉禽2000只以上的养殖场566个,规模养殖比重达69%;年出栏肉羊30只以上的规模场(户)371个,规模养殖比重61.3%。
特色品种:
西河山羊生长于南部县西河流域高山高寒地带,食山间野草,饮天然河水,呼清新空气,故之得名。西河山羊是四川省第一个活动物类注册商标,系西河流域传统山羊与波尔山羊、鲁滨羊等优质外引品种杂交后形成的新品种系列。它个体适中,头颈清秀,腿短身壮,毛发光亮,抵抗力强,食物多样化。羊肉肉质鲜嫩,味道鲜美,低脂肪、高蛋白、营养丰富、无公害、无污染、绿色健康。获“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无公害畜产品”称号,产品畅销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世界各地,供不应求。
相关荣誉:
先后被列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规划重点县;全国生猪优势区和肉羊优势区;无公害生猪、肉羊生产基地;连续七年被确定为国家生猪调出奖励大县;2013年被列为第二轮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2014年被列为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肉牛标准化基地县建设项目县。
资源优势:
生态环境优越。由于秦岭、大巴山脉形成天然屏障,北方冷空气不易入境,且能有效阻断动物疫病传播,境内冬无严寒,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利于畜禽生长。此外,森林覆盖率达48.1%,无工业企业污染,是发展绿色、有机畜牧业的理想地区。
饲料资源丰富。南部县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农业县,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红苕、小麦为主,粮油作物年产量80余万吨,青绿饲料60万余吨,有大量的剩余粮食、青绿饲料和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用于畜禽生产,为畜禽养殖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
工作亮点:
2014年,南部县加快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促进生猪、小家禽、肉牛、肉羊跨越式发展,形成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紧紧抓住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发展机遇,整合农业、交通、水利、国土等项目资金0.12亿元,金融信贷0.56亿元,业主投入1.84亿元重点打造现代畜牧业产业链。
全县已建成流马、四龙、老鸦、盘龙、碑院、火峰生猪产业带,大堰、王家、定水、大王小家禽产业带,大坪、升钟、大桥、兴盛、宏观、大河、双佛、大堰、河东肉山羊产业带,升钟库区西河山羊产业带,大桥、建兴、南隆、河东、楠木肉牛产业带,初步形成了以生猪、小家禽、肉牛、肉山羊四大产业格局。
全县工商注册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有231个(其中今年新发展合作社27个),会员24731个,覆盖全县90%适度规模养殖户;同时家庭牧场建设发展迅速,犹如雨后春笋呈现欣欣向荣之势,1~6月全县工商注册家庭牧场已达456家。
全县建成生猪核心种猪场1个,扩繁场704个。新建、完善人工授精供精站13个,建立人工输精网点74个。1~6月全县良种配种窝数5.1万窝。生猪三杂面达到90%,肉羊良种及杂交改良面达到90%,禽良种面达94%,肉牛良种及杂交改良面达到89%,兔良种面达98%,同比分别增加2、4、3、2.4、8个百分点。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