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高特优:『三足』鼎立珠三角现代农业

  • 发布时间:2014-10-28 02:31:2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高文付伟

  近日,一场滂沱大雨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何氏水产有限公司院内,一辆辆物流卡车正整装待发。数百吨鲜活淡水鱼将从位于珠三角腹地、西樵山脚下的“原点”出发,在滚滚车轮上完成它们的“长征”,最终跳上全国25个省区市40多个大中城市的百姓餐桌。而在旁边的一家厂房内,这些经过标准化养殖、多关口检验的活鱼,则刚刚经历了它们最为重要的龙门一跃——从遍布周边各地大大小小的鱼塘一起“游进”集中暂养车间,通过阶梯式低温处理,最终进入半休眠状态,从而踏上旅途。

  在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丁望看来,他们正在做的,是一条狠抓源头、把控质量、塑造品牌的现代农业企业生存发展的金光大道;在佛山市农业局一位官员眼中,2008年落户当地的何氏水产公司,恰好“见证”了佛山市农业发展路径由传统向现代加速转弯的历史进程;而如果将何氏水产放在珠三角现代农业建设的巨大帷幕上,其锲而不舍提高生产集约化科技化水平、一门心思打造淡水活鱼全产业链、层层把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经商之道,正是对“高、特、优”这一广东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中之“鼎立三足”的生动注脚。

  效益高:点面结合搞集约化经营

  农地产出率每亩2.2万元,位居全省前列——在佛山市农业局的一份材料中,这是一项十分惹眼的数据。而在该局副局长李金旺眼中,这只是佛山多措并举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进程结出的“果”。用他的话说:“佛山用占全省2%的耕地面积产出了占全省6%的农业产值。”在这块招牌的背后,是现代农业园区的扩张步伐,是打造广东重要农产品生产和物流基地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加强监管创新制度编织优质农产品安全“天网”的不懈追求。

  提到佛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林立的工厂和众多知名的陶瓷、小家电品牌。

  一组鲜为人知的数据是,农用地面积仍占佛山市总面积的38%,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分配的209万居民,占到该市户籍总人口的55%。斗大的“农”字,被写在佛山在现代化征程上留下的每一个脚窝里。“用第二产业的理念和第三产业的思维经营第一产业,是佛山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佛山市农业局综合科科长王志容告诉记者,所谓第二产业的理念,便是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搭建有效平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谓第三产业的思路,是指紧密依托现代农业园区与新型经营主体,延伸壮大休闲旅游等农业服务业。

  目前,佛山市已经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28.5万亩,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1/5。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出占到了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2%。“政府主要是搞好园区的规划和‘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李金旺说,佛山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2亩,较为零散,流转难度较大,“主要通过加大补贴力度等方式鼓励土地集中。”佛山市还将拿出3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2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2013年,广东重点推进江门开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48个获批项目已有25个完成实施任务,整合资金资源,启动创建江门开平、广州从化、惠州惠城3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珠海滨海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为示范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打造样板。珠三角,在迅速隆起为南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地的同时,正在成为广东现代农业破题立论的厚重基石。

  生产与管理要素的适度与有效整合,无疑是珠三角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的重要密码。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打造现代农业建设综合体思路引领下,星罗棋布的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显现出越来越强大的集聚效应,成为小农经济向农业产业化转型过程中的一颗颗磁石。从单纯的空间集聚,到生产组织形式的改造提升,在珠三角,农业集约化正在这种由外而内、点面结合的思路中快速推进。

  一项经营管理方式的升级改造计划,正在何氏水产有限公司内部悄然进行。“我们联系的养殖户已经达到了3000户,如果一对一进行监管,成本很高,难度很大。”王丁望说,他们正在尝试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以减少管理层级。目前,7家水产合作社已经在何氏水产的养户中开疆拓土。而这几家合作社组建的动力之一,是何氏水产公司推出的原料采购商目录制度。“我们指定了几家育苗、鱼药和饲料的供应商,价格则由养户与供应商去谈判。”王丁望说,集体博弈的优势,自然将养户带上了合作社的大船。

  截至2013年12月底,珠三角8市(不含深圳)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950家,同比增长130%。

  特色鲜:扬长避短走差异化道路

  既乏千里沃野,也非产粮种地。在农产品的供给端,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要素瓶颈,让珠三角注定无法仅仅从“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田园诗意中迸发出现代农业的闪亮火花。不过,岭南温润的气候、独特的地貌,同样孕育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广货农品。在珠三角地区,以花卉、水产、药材、蔬菜、水果为主导,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特色农产品种养、流通和加工链条,正在编织成为品牌农业的壮美画卷。

  顺德陈村的花卉、珠海的水产养殖、广州的有机蔬菜、东莞的热带水果,在珠三角,一连串具有鲜明地理标签的现代农业品牌,不仅承载着因地制宜、错位培育的发展智慧,更成为“集中优势兵力”打造特色农业的鲜活案例。

  记者日前在全球最大的海鲈鱼加工供应商——珠海北极品水产有限公司内看到,一车车活蹦乱跳的海鲈鱼被输送进加工车间,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经过十几道工序后,变成鱼片进入冷库。北极品公司总经理安诤告诉记者:“公司原料主要来自于珠海传统的水产养殖区——斗门、金湾和高栏港区,公司距离养殖基地车程均不足20分钟。”他表示,珠海独特的气候条件保障水产品可全年养殖,确保了公司原料源源不断;当地养殖户拥有丰富养殖经验,标准化的科学养殖模式确保了产品的安全度和可追溯性;“就地取材”,则保障了到厂水产品的鲜活度。

  珠海市海洋农业与水务局种植业科科长陈越红介绍说,作为珠海市“特色海洋经济与生态农业”建设战略中的重点地区,北极品公司所在的斗门区被确定重点发展以白蕉海鲈为主的水产加工业,并推动农产品向高端品牌转变,力争把白蕉海鲈产业打造成为珠海现代农业中最具特色、最具规模、最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参与全球经济高端竞争。

  在佛山市顺德区,全国最大的鳗鱼、年橘的生产基地正与美的、格兰仕等家电品牌一道成长。全区鳗鱼养殖面积超6万亩,活鳗出口占全国80%;年橘3万多亩,占全国90%。“我们不仅是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大市,也是流通大市,下一步还要打造成深加工大市。”李金旺告诉记者,目前佛山农产品流通总值年均达到920亿元,是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倍。

  在位于东莞市东坑镇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四季果园是其中人气最高的景区之一。目前,这片果园已扩展至200亩,园内种植了荔枝、龙眼、红肉火龙果、皇帝柑等10多种优质水果。而这些,都是岭南水果王国中的明星。“我们对果树进行分区种植,不同季节供应不同水果,市民一年四季都可以来摘果。”在园区负责人李志明看来,除了创造经济效益,四季果园的目标还在于依托特色水果资源打造市民的休闲旅游基地。下一步,东坑现代农业园区计划对周边农舍进行统一包装,打造一批农家酒店、旅馆,争取将游客留在东坑过夜,把“一天游”变作“两天游”。

  无论是珠海谋求在全球水产养殖领域谋求一席之地,还是佛山“左手握鱼”、“右手摘花”做好现代农业发展文章,抑或东莞以岭南水果种植园抛砖引玉带动农业休闲旅游,各显神通的发展路径,最终落脚于一个“特”字。珠三角现代农业建设已经从拼粮食生产、拼农作物产量的传统窠臼中跳跃出来,向着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借鸡生蛋的多元化、立体式发展格局迈进。

  品质优:安全至上引科技化潮流

  珠三角地区城市密集、外来人口众多,虽然不具备形成强大供给能力的空间和劳动力优势,却是当仁不让的庞大消费市场。一方面,高端农产品消费群体规模可观;另一方面,供应流通链条复杂、网络庞大。前者,让农产品品质附加值的变现能力大大提升;后者,则让“安全”二字成为现代农业建设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因素。

  在珠海市高新区那洲村小学旧址内,三座现代化温室里种植了40亩珍贵药材——铁皮石斛,这是逸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示范基地。品系复杂、品质低下是人工种植铁皮石斛面临的棘手问题,为了实现铁皮石斛的大规模、高品质人工繁育,公司负责人林伟波多方求教。2013年,逸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结成战略合作关系。从中科院引进种苗,这成为林氏铁皮石斛的“优质基因”。“产品主要面向药食同源健康养生高端市场。”林伟波说。

  而在王丁望看来,以科技为动力的产品品质提升,不仅成就了何氏水产滚雪球式的发展,更最终通过利益扭结将公司和养殖户的命运紧紧绑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从品质提升到质量安全的良性循环。其中的奥秘,在于何氏水产对养户的主动让利——“公司产品品牌价值的提升,最终会在养殖户的腰包里体现出来。比如桂花鱼每提价1毛钱,公司可以提高2毛钱的收购价。”王丁望认为,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养殖户更加注重鱼的品质提升和质量安全。按照何氏水产的相关规程,在鱼出塘之前,先要由技术人员随机抓取样本进行解剖。主要目的一是看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二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只有检验合格,才会给养殖户下订单。”王丁望说。

  每天,贴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三联单的泡沫箱都会在何氏水产的厂房两端穿梭进出,并通过平板电脑进入信息系统。每箱鱼来自哪个鱼塘,被送到了哪座城市哪间超市,都可以查得一清二楚。水产品生产、储运、销售环节三联单的推行,只是佛山市以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创新举措之一。除此之外,佛山市率先在全省开展“菜篮子”产品质量二维码溯源,已获评省级“菜篮子”基地13家和培育基地5家,认定市级“菜篮子”基地16家和培育基地7家,基地出品全部实现有LOGO、有品牌、有产销对接、有无公害认定、有质量检测。“我们正在尝试推行农产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技术(HAC?CP),对影响农产品安全的主要风险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管控。”李金旺说。

  在东坑现代农业园,“打造成为珠三角最大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雄心壮志正在逐步落地。2012年,金开喜(东坑)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园在东坑农业园奠基。该科技园主要产业包括净菜及输港生蔬加工、食用油加工、调味料加工、粮食加工、豆制品加工、肉类加工、冷冻食品加工、腊味及干货加工、优质水果加工、大型仓储及物流展销中心,并配套相应的质量检测中心,致力于打造一条“从田园到餐桌”100%安全的食品供应链。

  在农产品销售环节,相对于“价廉”,发达的区域经济和较高的生活水准,让生活于珠三角地区的很多居民更看重“物美”。眼下,一个借助世行贷款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正在包括珠三角在内的广东多地实施。从肥料的施用到农药的喷洒,绿色环保的种养方式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在珠三角农产品自体供给能力和庞大需求规模的巨大缺口面前,如何在不断挖掘既有农地的生产潜力以推动高效农业同时,通过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最终护送优质农产品安全地跃上百姓餐桌,仍是一道走在路上的时代课题。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