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国产大片走出国门无人识 中国电影为何海外知音难觅

  • 发布时间:2014-10-26 08:0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吴晓东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3年,中国电影国内票房达到创纪录的217亿元,而海外票房仅14亿元,还不及国内票房的零头。总体上看,中国电影出口额较低,距离欧美文化强国尚有较大差距。”这是近日出版的《银皮书:2013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向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电影泼出的一瓢冷水。

  《银皮书》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编写,自2011年开始每年一部。据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银皮书》主编黄会林教授介绍,《银皮书:2013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分为5个部分,分别从2013年度中国电影海外传播概述、海外传播内容、国际传播效果、海外传播渠道多样性、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应解决的核心问题角度,对中国电影2013年度海外传播总体状况进行了分析。今年数据调研侧重从母语、汉语掌握程度、观看渠道对受访者的影响角度研究中国电影的国家传播。

  “通过我们3年的连续调研发现,动作片、功夫片一直是海外观众最喜欢的中国类型电影。但与前几年相比,2013年愿意进电影院看中国电影的海外观众人数减少,通过电视看电影的人数在增加。”黄会林认为,相对于中国国内电影市场保持20%~30%的增长值,2013年度中国电影作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表现依然不容乐观。

  《银皮书》指出,尽管2013年共有113次中国电影节在境外48个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举办,共有429部次国产影片参加了27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76个国际电影节,89部次影片分别在22个电影节上获得116个奖项,但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7%的海外受访者表示不了解中国的任何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节距离真正国际化尚有一段距离。

  不光中国电影节在国际上默默无闻,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同样缺乏打动海外观众的力量。

  “由2013年调研数据可知,受访者普遍对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不感兴趣。但是,受访者普遍表现出对中国的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兴趣。这说明,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在创作和传播上存在较大问题。”黄会林曾听到有外国观众说中国白酒不能喝,因为是男人的尿酿成的。问怎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对方回答:电影《红高粱》里不就这么演的吗?在黄会林看来,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还无法满足海外观众了解中国社会的需求,还没有成为反映中国社会现实的独特渠道,这种现状的直接结果就是对中国形象的影响。

  调查显示,中国电影对中国形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受访者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具有独特文化的、神秘的国家,这些都是比较中性的评价。对于中国人不文明这样的负面评价多于中国是一个现代的国家、中国人友好这样的正面评价。

  黄会林认为,中国电影在内容选择和表达上需要进一步改进,“我们不但要了解世界,也必须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中国电影人的责任”。

  2012年,中国电影票房以27亿美元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市场。一方面,世界电影急于分享中国电影市场的高成长性,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也急于获得世界电影市场的关注与肯定。

  遗憾的是,中国电影“走出去”并不是通过简单表达“人类普遍价值观念”和“民族特色”就能实现的,而是一项系统工程。调研发现,同样一部电影,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票房收益完全可能呈现“两极化”特征。2013年度国内票房排名前10的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私人订制》、《小时代》等,无不在海外市场遭遇水土不服。

  究其主要原因,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银皮书》编委周铁东一针见血地指出,是“文化传播的弱势,中国电影在世界主流市场没有需求”。

  “中国要传播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借船出海,而好莱坞堪当首选。好莱坞因此而投我所好,便完全可以形成一种各得其所的双赢格局。”周铁东认为,目前中国电影的国际文化传播依然处于弱势,世界电影市场的主流仍然是美国电影。“走出去”并不是要跟好莱坞抗衡,而是在美国电影剩下的10%的市场份额中跟其他国家竞争。因此,抵制好莱坞是一个伪命题,只有合作与合拍才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主旋律。记者 吴晓东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