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青岛:都市现代农业的成功实践

  • 发布时间:2014-10-22 02:31:0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通讯员 吴蔚筠 赵瑞 兰大彭 本报记者 于洪光 吕兵兵

  “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中国第一!”这是晚清思想家康有为1917年首次来青岛时,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青岛是黄海之滨一颗璀璨明珠,作为旅游城市,闻名遐迩。作为工业城市,名牌荟萃。与强大的工业实力和闻名天下的海滨旅游比较,青岛既是农业大市,又是农产品加工和出口大市、食品工业强市。

  青岛,这座近千万人口的沿海都市,主要农产品不仅自给有余,并且畅销海内外。粮食总产量始终稳定在320万吨以上,口粮自给率超过200%,蔬菜、油料、肉蛋奶和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稳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农产品出口额连续多年领跑全国,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市。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731元。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表示,“三农”问题,始终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基本问题。青岛农村腹地广阔,农村人口众多。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全域统筹发展。要突出“基础牢、牌子响、特色强、质量好”的特点,努力走出青岛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基于上述思路,青岛在推进全域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四全”发展理念。全域规划布局,全产业链发展,全程质量控制和全新体制支撑,使青岛都市现代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金秋十月,记者深入胶州湾畔的村庄和田野,探寻青岛如何在黄海之滨的青山绿水间,将都市现代农业打造成这座现代化国际城市新名片,探寻作为沿海城市的青岛,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宜居的奥秘。

  围绕“基础牢”,坚持“全域规划布局”,把保供给作为都市现代农业的核心功能,确保“米袋子”充盈,“菜篮子”丰富

  青岛属于沿海型山地丘陵地貌,拥有耕地795万亩,490万农业人口。然而,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农业生产空间不断被压缩,农业资源约束越来越紧。

  青岛市市长张新起说:“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的基本。在粮食生产上,我们青岛有底气。必须牢固树立‘粮食安全,守土有责’观念,千方百计保障粮食产量,为国家、省粮食安全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围绕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继续大规模、整建制推进粮油高产创建,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树立‘大食物’理念,多途径开发资源。要立足海洋优势,加快提升远洋捕捞和工厂化养殖能力,加快打造‘蓝色粮仓’,确保农产品的稳定均衡供给。”

  基于这样的认识,青岛规划实施农业“四百工程”,建设“百万亩粮、百万亩菜、百万亩花生、百万亩果茶”,打造农业优势产业带。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业科技为先导,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建成了107万亩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目前,示范片小麦平均单产601公斤、玉米659公斤,分别高出全市20%和21%以上。

  2013年初,青岛市政府出台了《实施现代农业十大重点工程的意见》,明确“农业是实体经济之基”,提出实施现代农业“十大重点工程”,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推进沿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在平度市李园街道马家沟芹菜产业园,记者看到,从土壤培育、生物肥、有机肥使用,到土壤、空气、温度、湿度的自动化控制,到产品包装、配送,整个生产流程,全部实现了统一的标准化监控。

  在青岛乡村采访,记者发现,在城阳四季采撷园、莱西山后韭菜农庄、即发现代农业示范园、佳沃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许多现代农业技术,如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水肥一体化等,均已生根落地。其实,这样的现代农业园区在青岛已有654个,平度和莱西还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围绕提升农业的基础条件和支撑能力,青岛建成了农业科技“110”综合服务系统,整合了农业专家教授队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12316农业技术服务队等队伍,通过“一个平台接收,统筹调动资源”,全方位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同时,全力推进了农业全程机械化和全面机械化,农机总动力达82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7%,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水平领先全国。作为全国水利现代化试点城市,青岛节水灌溉达279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达55.6%。

  在青岛,一个个现代农业园区,既让人充分领略到都市现代农业的魅力,也是一处处现代农业的“标杆”。

  农业水平提升,感受最深的是农民。胶州市洋河镇农民朱炳林说:“这几年,俺参加了市里搞的粮油高产创建示范方活动,粮食产量越来越高了。今年,玉米种的是‘浚单20’和‘伟科702’耐密型新品种,采用了单粒精播、精准施肥、一防双减、适当晚收等技术,耕种全部机械化,玉米亩产超过了1500斤。”

  记者感到,作为沿海城市和销地城市的青岛,能够做到“米袋子”充盈,“菜篮子”丰富,主要农产品实现自给有余,殊为不易。可以说,青岛农业承担起了历史使命,将“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里,为全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围绕“品牌响、特色强”,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发展高端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打造农产品加工出口第一市

  市委副书记王伟说:“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要充分发挥青岛区位特点,利用加工企业多、港口物流强、品牌土壤厚和消费能力强等优势,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实施农业‘接二连三’战略,发展具有加工型、外向型、品牌型、体验型等特点的都市现代农业。”

  在莱西市的九联集团,记者了解到,这是一家从村办养鸡场起家的农业企业。目前,这家企业已发展成为集种鸡繁育、肉鸡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出口贸易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拥有现代化养殖场83座,鸡舍1000多座,年出栏肉鸡1.5亿只,年出口额超过1.6亿美元。

  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今,九联、万福、东生、福生、雀巢等一批外向型龙头企业正在青岛迅速崛起,全市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697家,其中规模以上550家,主营收入过亿元的有85家。2013年,青岛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5880亿元,约占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1/3。

  农产品加工业成为青岛农业的灵魂,得益于青岛成功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起了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开放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了以粮油、畜禽、蔬菜、花卉等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区,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胶州的花生、蔬菜、面粉加工,莱西的花生、蔬菜,乳品、肉类加工,平度的大蒜、大姜、辣椒,黄岛的茶叶、蓝莓、金银花、食用菌,即墨的蛋鸡、薯类生产加工等,均已成为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全市形成了粮油、肉猪、海产品等8条百亿级农业产业链。

  青岛作为全国著名的品牌城市,农业品牌同样名冠天下。鲁迅先生赞誉过的胶州大白菜、清康熙年间即大规模种植的大泽山葡萄、中国第一个叶类蔬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马家沟芹菜等,都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驰名商标。目前,青岛已成为中国农业品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拥有著名农业品牌166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0个,国家级名牌13个,省级名牌17个,省级著名商标31个。

  面对森严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青岛坚持市场导向,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场,推动农产品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全市直接从事农产品加工出口的企业达1200多家,占加工企业总数46%以上。农产品出口遍及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到50亿美元以上,占山东的32%、全国的7.4%。

  适应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需要,青岛推进农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创意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快速发展。“蓝莓小镇”、大泽山生态葡萄小镇等一批生态旅游小镇崭露头角,城阳樱桃山会、崂山茶文化节、田横岛祭海节等一大批乡村旅游产品,成为市民近郊休闲旅游的首选。青岛每年有农业节庆活动61个,年接待游客460多万人次,年收入过百亿元。

  围绕“质量好”要求,坚持“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副市长黄龙华说:“农产品质量是农业生产的生命线,‘全程质量控制’是农业品牌创建、功能延伸的保证。青岛坚持‘管住源头、标本兼治、全程控制’的思路,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了‘四建、三补、二追、一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积极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最安全城市。”

  黄龙华介绍,所谓“四建”,就是建立镇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建立村级协管员队伍、创建农产品质量监管示范镇、建设镇级农产品检测室。“三补”,就是实行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配送补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补贴、农药经营者培训补贴。“二追”,就是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农业投入品追溯体系。“一查”,即严查严办违法案件。

  为编织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在镇级,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覆盖了全市91个涉农镇(街)。在村级,5608名农产品质量协管员,已经全部配备到位。明确了生产者主体责任和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市区联动、专群结合”的监管网络初步形成。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已经覆盖全市366个“三品一标”基地、78个市级扶持的合作社和园区,基地农产品生产已全程可追溯。建立农药监管追溯体系,全市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由2013年的187家核减至38家,全部实现定点经营和经营过程可视可溯。同时,进一步规范全市农资经销店,将其逐步纳入农药监管追溯体系,实现了“谁在卖药、卖什么药、药卖给谁”全程可追溯。

  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落户青岛,带动全市农产品质检水平提档升级。涉农区市全部建成农产品质检中心,在76个涉农镇,建设了公益性农产品质量检测室。

  建立了农药经营使用持证上岗和农药补贴制度。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20万亩蔬菜、茶叶,开展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配送补贴试点,引导农民科学用药、用好药。在大沽河沿岸选择了2.7万亩试点区,推广节肥、控药、秸秆综合利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取得初步成效。对农资经营者和农药协管员免费开展持证上岗培训,提高农资经营使用者的素质。

  同时,坚持“凡检必公开、违法必查处”的原则,对蔬菜、果品、茶叶等食用农产品监测结果进行通报,对违规企业和产品进行曝光和依法查处,对2个违规“三品一标”生产基地给予了摘牌处理。开展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今年共查处违法案件300多起,查获不合格种子8000公斤,查处伪劣肥料23吨,查缴假劣农药1500公斤。

  围绕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坚持“全新体制支撑”,依靠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改革是源头活水,是发展的源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号角,青岛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关键。

  6月27日,平度市蓼兰镇的春香秋实家庭农场主李春香收到一条银行短信,提示她从潍坊银行青岛分行借贷的100万元已经到账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笔贷款采用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制、平度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土地经营权证》作为抵押物。而李春香拿到的这张《土地经营权证》,也是青岛市政府颁发给农民的第一张《土地经营权证》。

  副市长黄龙华说:“在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改革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标志着青岛在推动农村金融领域改革上迈出了关键一步。这笔用土地经营权证做抵押的贷款,就像一块手表,表盘上呈现出的只是几个简单的指针,但背后却是一个极为精密的齿轮组合,环环相扣,层层啮合,精确运转。”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牢牢把握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青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进展迅速。目前已有2729个村完成确权系统录入工作,年底前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比省定目标提前一年,比国家要求提前三年。

  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青岛已发放土地经营权证23本,土地经营面积2万多亩。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16.8万亩,占耕地面积14.7%。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提高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青岛百亩以上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土地股份合作社已有4324家、土地47万亩,农民合作社达到7474家,社员31.2万户。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完成新一轮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全市符合登记条件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结束。共发放集体土地所有权证2.8万本,宅基地使用权证117.5万本,其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2万多本。

  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整合现有资源,构建起以镇(街)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为基础、以区(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为核心、以市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为龙头的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目前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交易额已达2800多万元。

  推进农村金融支农制度改革,全域创建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组建青岛农村商业银行,鼓励镇村银行下沉网点和服务。目前,全市已开业村镇银行7家,实现了县域村镇银行全覆盖。各家银行在镇村设立标准化网点261个,形成了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构建新型金融支农机制,加强农业产业政策和涉农金融政策融合,鼓励涉农信贷投放确保农村金融主要用于农村。到今年7月底,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200多亿元,同比增长18.2%。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率先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农村信用体系。

  针对农民抵(质)押担保品种单一,青岛率先推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四权”担保融资工作,有力激活了农村产权金融功能。今年以来,各类涉农金融创新产品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184亿元。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