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想起了文化澳门

  • 发布时间:2014-10-21 08:35:52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廉涛

  2014年8月13日,“报界宗师”张季鸾的灵柩被迁回陕西榆林。迁墓的原因有“回归故里”之说,也有先生墓地在西安城南的樊川少陵塬保护不力而沦为荒冢之议。据说,让先生回家、为榆林增加一张城市名片是榆林各界的共识。诚如是,名倾民国的老先生可以在故里绿荫花丛中安详地睡觉了。

  榆林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保护,让我想起了澳门。

  上世纪90年代初,当我第一次由珠海拱北口岸乘船环游澳门时,风和日丽、云淡风轻下的澳门呈现出一派明媚疏朗的景象,古老的教堂、西洋式的炮台、欧式灯塔、中西结合的民居,仪态万千,落落大方……

  澳门回归之后,几次途经澳门,每次我都会被澳门独特的气质深深地吸引……

  穿行在澳门的老城区,走在白黑两色小方石铺成的狭窄街道上,大三巴牌坊、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墓地、圣安多尼教堂、民政总署大楼等一座座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群,巴洛克与阿拉伯风格杂糅,哥特式建筑与庙宇大屋顶相互呼应,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让你时刻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南欧风情;而妈祖阁、关帝庙、那刹庙、郑家大屋、卢家大屋、亚婆井前地……这一幢幢传统的汉屋,让人顿生亲切之感,同时,又不断提醒你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小城。我在想,有了这些地标式的建筑物,澳门人就明晰了自己的来处,就不会改变对自己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也不会割断与母体文化的联系。

  徜徉在澳门街头,看着一座座拔地而起、富丽堂皇的建筑,我对各式各样不重复的建筑外观痴迷不已。建筑把人对财富的渴望、人心的无止境贪婪都一眼看穿,而人们在能看穿自己心事的建筑前,反而变得顺服。

  中西文化交汇、兼收并蓄、融合共存,形成了澳门的独特气质,这也是澳门文化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吸引游人驻足的地方。

  2005年7月,在南非召开的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澳门历史城区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澳门世遗景点作为历史建筑群,已不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而成为澳门文化身份的象征。申遗的成功让原本有一定文化自卑感的澳门人,通过来自外界的肯定增强了对文化的认同感,大大增强了澳门人的文化归属感。更值得称道的是,澳门人对世遗的保护令人刮目相看。据说,当年在得知半岛最高峰东望洋山下即将兴建的高楼有可能遮蔽东望洋灯塔部分海岸景观时,澳门民间人士组成“护塔联线”,写信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映,澳门特区政府签署批示,确定了东望洋灯塔周边区域兴建楼宇的最高海拔高度。由此可见,在澳门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已渗透到了普通民众的骨髓之中,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对历史文化的精心呵护为澳门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据悉,从申遗成功至今,澳门旅客的数量从2005年的1870万人次,直线增至2013年的2900多万人次。

  肃立在榆林东沙森林公园刚刚落成的张季鸾墓前,联想到澳门人对历史文化的守望,我想,一个地方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文化之外,恐怕很难有其他什么东西具有如此强大的时空穿透力了。

  澳门如此,榆林亦如此。(榆林机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