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产业”文章解“增收”二字——从“漯河样本”看河南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之路
- 发布时间:2014-10-20 11:25:00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河南博物院,有一件镇馆之宝——贾湖骨笛,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乐器,出土自漯河市舞阳县贾湖村。与“音乐”一起被考古发现的,还有“美食”,稻作农业、渔猎工具、人工饲养及酿酒技术的考古发现,佐证着漯河一带与饮食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前期就已结缘。
时间跨越八千年。2003年,第一届中原食品节在漯河举办;2005年,漯河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首家“中国食品名城”;2008年食品节更名为“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2013年,食品加工已经占了漯河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漯河与食品的情缘渐行渐浓。
因为食品加工,漯河市被称为“一座吊人胃口的城市”。如今,食品加工业集群又把漯河塑造成了“一座令人大开眼界的城市”。
近日记者走进漯河,围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的空间还有多大这个问题寻找答案,并以之为样本,来理解河南农产品加工业的集群式发展逻辑。
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基地建设升级产业集群。集群式发展,不仅适合农产品加工业生产链条长的特点,而且适应河南实际,符合比较优势。“一方面,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拓展了农业生产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另一方面,为不能转入工商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省委书记郭庚茂如此认识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深远意义。
一问: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如何对接?
漯河给出的答案是通过扶持培育和开放引进两个途径,抓好龙头企业这个关键,通过龙头整合生产,赢得市场。副省长王铁说,让龙头企业真正实现“龙头舞起来,龙身动起来,龙尾摆起来”,河南农业就能大有希望,就能生龙活虎,异彩纷呈。
穿漯河城而过的沙河、澧河交汇之处,坐落着中国肉类品牌开创者——双汇集团。
在双汇,每天有一亿根火腿肠从生产线上流下,被送进千万中国人的厨房里;每年有7.5万人和一部分机器人,在全国各地双汇生产车间里,加工消化1500万头猪。
2013年9月,双汇以71亿美元成功并购了美国猪肉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全球最大的猪肉制品企业就此诞生;这一年,双汇实现了500亿元年销售收入,是国内肉制品加工企业前十位中其他九位的两倍多。
花开一朵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漯河农产品加工业中,像双汇一样,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还有很多:南街村集团、汇通集团、北徐集团、澳的利集团……共同组成了漯河食品加工业的豪华阵容。
对本地龙头企业,漯河坚决扶持培育;对外来巨头,漯河也坚持开放态度。在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加工领域大腕云集。这几年,全球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制造商美国嘉吉公司以及宝岛台湾的统一集团都入驻漯河。
星光熠熠的漯河,所体现的是河南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动力,以及对农民增收的带动力十足。
在郑州,三全集团制作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第一个速冻水饺,如今每天消化3000多吨农产品,直接安排2万人就业,间接带动40多万农民创收致富。
2013年,河南全省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400多家,其中半数多销售收入超过亿元,7家超过百亿元,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0家,15家涉农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吸纳劳动力190人,辐射带动河南半数多农户户均增收2392元。
二问:企业强劲的竞争力如何转化为地域发展的内动力?
漯河找到的力量传感器是基地建设——以建设原料生产基地为基础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
北京市民的菜篮子,1/4强由漯河无公害蔬菜装满;香港肉制品店的货柜,1/4留给漯河的冷鲜肉;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厨房里,可以发现“漯河制造”的身影。
走进漯河市,40%以上的职工在从事食品加工业,1/3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食品加工。目前,漯河鲜冻猪肉出口占全省的90%以上、全国的25%;香菇出口突破3亿美元,是河南省首个突破3亿美元出口货值的单个农产品。
在“休闲食品产业基地”临颍县,烘焙类、果冻类、糖果类、膨化类食品日产量均列全国县区第一位。每天,上千个品种,2600多吨休闲食品从这里发出去,摆放到各地商场的货架上。
龙头企业为地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临颍如是,漯河如是,整个河南也是如此。
看农产品原料及制成品总量排名,排在前列的,最多的当属河南。小麦、油料、肉牛、食用菌全国第一;生猪、家禽,全国第二;玉米、棉花、水果、烟叶等全国第三。小麦加工数量占全国的1/4,面粉产量居全国之首,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近千万亩;肉类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肉类加工基地销售的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速冻食品生产能力全国第一,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六成多;休闲食品日产量全国第一,每天4000多吨各色小吃供应全国;全国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也在河南。
三问:企业强,基地大,产业发展如何集中优势,形成合力?
漯河所走的路子是园区集约开发、企业高度竞争、严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
在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比邻而建的美国嘉吉和可口可乐,成为产业聚集区集约开发利用的典型缩影。嘉吉果糖产品通过管道输送系统,可以直接进入可口可乐生产线,极大保证了食品安全。而在后者采用了中国首个永磁马达传输系统的生产线上,每分钟900多瓶饮料精准灌装,确保了生产的标准化。连同生产车间在内的整个厂区,全部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巧妙利用地下5米20℃恒温水与地表温差调温。照明和用水最大化地取自天然能源和水源,以太阳能导光筒、风光互补路灯提供室内外照明,雨水处理池负责收集、沉淀、排放地面雨水以用于中水和清洁用水。
产业集聚区内,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农产品加工巨头高度竞争,新产品推出速度以天计算,质量安全则铁板一块。越来越多的食品被送进沃尔玛、麦当劳等企业的全球采购系统,“河南造”正成为农加工产品的市场通行证。
漯河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的路子走通了,河南全省农业产业化集群也在快速发展,为强省富民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王铁告诉记者,自河南提出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以来,经过两年的发展,全省现有达标认定的集群139个,实现销售收入8318亿元,新增农产品加工能力800万吨,新增种植基地400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场9000个,新增农民就业24万人,带动农户1128万户。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